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胡适的学人传记述评
作者: 暂无 来源: 安徽史学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胡适   神会   纪实传真   墨学   中国哲学史   年谱   《墨子》   《儒林外史》   传记作品   学人  
描述: 胡适一生提倡传记文学,并撰写过40余篇传记、年谱和传记性文章,其中包括老子、墨子、神会、蒲松龄、吴敬样、程廷柞、曹雪芹、戴震、章学诚、崔述、丁文江等。这些学人传记作品,既贯彻了他的“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新文化建设方针,也为中国传记文学的发展作出了有益贡献,值得认真研究和总结。胡适学人传记的对象,大都是思想家、文学家,也有自然科学家、艺术家。这些人大都对中国学术和传统文化建设做出过重要贡献,但思想上又大多具有反儒和非儒倾向。按照《史记》以来的惯例,之些学人本应收入《儒林传》、〔文苑传》或各种各样的列传、学案之中。然而,由于与儒家正统派在学术思想上的对立和分歧,以及其他复杂的政治、思想或人事原因,他们未能收入正史,也无人为他们作详细的、能符合其本来面目的传记。所以,他们的事功、思想学术成就,大多被当时和后来的学者所忽视、所贬损,以致被湮没。但深入研究这些学人,排除传统偏见,恢复他们的本来面目,有助于科学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遗产,建立中国现代新文化。五四前后,胡适正是看到了这个作用,提出要“从儒学的道德伦理和理性的枷锁中得到解放”,必须恢复“非儒学派”的学术,以便从中“找到移植西方哲学和...
中国哲学史上的言意之辨
作者: 暂无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言意观   语言   言不尽意   认识论   中国哲学史   言意关系   王夫之   得意忘言   言意之辨   方法论意义  
描述: 本文通过描述言意之辨从先素至明清的基本线索,试图说明言意之辨的认识根源是语言对于思想的非同一性,由此产生了“言不尽意”与“言尽意”的不同解答;“言不尽意”论在思想史上既有打破经典束缚的方法论意义与文人学士的审美、修身意义,又是通向神秘主义本体论的必经环节;儒、道、佛的言意观从不同侧面揭示了语言与思想的某些复杂关系,但缺乏概念的清晰性和论证的科学性,未能全面、正确地解答这一认识之谜。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