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秦后第一儒——陆贾
作者: 暂无 来源: 孔子研究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语   历史作用   君主权   天人合策   中国哲学史   董仲舒   思想史   陆贾   官方意识形态   原始儒学  
描述: 儒学就其与君主权力的关系以及由这种关系引起的思想变化而言,可分为先秦原始儒学和秦后儒学,前者未曾为君主权力结合成紧密的关系,后者则主要是得到历代王朝支持和认可的官方意识形态。在儒学的这一转变中,对秦后儒学具有创始之功的有一代表人物,此即秦后第一儒——陆贾。现有的中国哲学史和思想史著述对陆贾的思想及其历史作用大多论述得比较简略,而王利器先生的《新语校释》(中华书局1986年版)对之阐发较详。本文拟步王先生之后尘,对陆贾的思想和历史作用再加论列。
析《太玄》构架形式
作者: 暂无 来源: 孔子研究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汉末年   周易   汉代哲学   哲学体系   天文历法   思想家   尚秉和   中国哲学史   思辨性   自然科学  
描述: 《太玄》是西汉末年著名思想家扬雄的代表作,是一部很有价值的书。精通《周易》的尚秉和先生在《周易尚氏学》中说,后儒释《周易》,莫过于扬雄的《太玄》,并在书中数引《太玄》以明《周易》。《太玄》以汉代天文历法的科学成就为基础,建立了一个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的,具有很高思辨性的哲学体系,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相当的地位和影响。因此,《太玄》是研究中国哲学史,尤其是汉代哲学史的重要史料。但它又是以深奥晦涩而著称的一部书。它刚问世时,就被人们视为是难读的书,连学识渊博的刘歆也说:“今学者有禄
三教融合与文化创新:读洪修平《中国儒佛道三教关系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孔子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关系研究   儒佛道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哲学史   中国佛教   三教关系   互动关系   三教融合   印度佛教   修平  
描述: 二十世纪初,中日学者开始将儒佛道三教关系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事实,但是直至世纪之末,学术界才从思想和哲学的层面深入地探讨三者的关系。洪修平《中国儒佛道三教关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一书是其长期从事三教关系研究的又一阶段性成
多维互动 和而不同——第十五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会议综述
作者: 暂无 来源: 孔子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武汉大学   国际   哲学研究   中国哲学史   儒学研究   多维互动   传统文化研究   综述  
描述: 2007年6月25日至27日,由国际中国哲学会(ISCP)、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华孔子学会、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孔子与儒学研究中心、中国哲学研究所、中西比较哲学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主办的第十五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在武汉大学隆重召开。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十五个国家和我国港台及大陆地区二十个省、市、自治区的二百余名学者应邀赴会。学者们围绕大会的主题———“21世纪中国哲学与全球文明的对话”,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大会共收到论文208篇,取得了丰硕成果。著名学者萧萐父先生出席大会,并题赠一联云:“多维互动,一本万殊,漫汗通观儒释道;积杂成纯,和实生物,从容涵化印中西。”很好地概括了本次大会诸多学者的共同学术追求。返本、对话、创新是此次大会论文的主要议题。一、对中国哲学自身特质的认识和主体性的反思在当今世界西方哲学居强势地位的文化背景下,不少学者在会上强调了对中国哲学自身特质真切体认的必要性,肯定中国哲学有其特性和优长,主张中国哲学研究应在重视返本的基础上寻求发展。中国社科院王树人研究员对中国哲学与文化进行了追根求源的研究,提出“象与象思维”为中国哲学与文化之根。“象思维”与逻辑概念...
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儒学根源
作者: 暂无 来源: 孔子研究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胡适   西方文化   梁启超   非儒学派   中国哲学史   五四新文化运动   西方思想   章太炎   今文学   陈独秀  
描述: 从思想史的角度看,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具有深厚的儒学根源,特别是清代儒学的变迁,直接规定和影响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方向。从内容看,五四新文化又是在儒学的基础上融合了一些非儒学派的产物,它继承了汉学的治学方法和宋学的怀疑精神,又接受了经今文学的历史观和经古文学对孔子的理解,从而实现了儒学的改造。当然,五四新文化运动也深受西方思想的影响,不过这种影响是有限的,五四知识分子对西方思想的接受,仅限于将它当作实现传统更新的工具。
《荀子》与《易·文言》之比较
作者: 暂无 来源: 孔子研究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亢龙有悔   《易经》   《易》   中国哲学史   《周易》   《易传》   《文言》   进德修业   《荀子》   《劝学》  
描述: 荀子为传经之儒,他与《诗》、《书》、《礼》、《乐》、《春秋》的关系,经前人与时贤考释,都已略见端倪。然而,他与《周易》的关系仍朴朔迷离,其论《易》、用《易》、阐《易》、传《易》之功,尚未得到彰扬。 荀子,自刘向起就被称为“善为易者”。汪中的《荀卿子通论》和胡元仪的《荀卿别传》在彰显荀子传授《毛诗》、《鲁诗》、《韩诗》、《春秋三传》及《礼》之功后,都曾致力于考证荀子与《周易》的关系,然除重申刘向的结论外,于实证上并无多大进展。研究荀子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