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试论儒学在战后台湾的迁变
作者: 方旭东   来源: 哲学分析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亚洲四小龙”   正因   现代新儒家   儒学教育   贯道   经济起飞   徐复观   李明辉   官方意识形态   儒家传统  
描述: 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地区的现代化比大陆要早一拍,在20世纪60年代就实现了经济起飞,而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与世界上其他地区相比,台湾与大陆在文化和种族上都有着更密切的关联,所谓血浓于水。正因于此,在很多方面,台湾都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资源,对于今后我们如何发展儒学,同样亦不例外。晚近,伴随两岸学
秦后第一儒——陆贾
作者: 暂无 来源: 孔子研究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语   历史作用   君主权   天人合策   中国哲学史   董仲舒   思想史   陆贾   官方意识形态   原始儒学  
描述: 儒学就其与君主权力的关系以及由这种关系引起的思想变化而言,可分为先秦原始儒学和秦后儒学,前者未曾为君主权力结合成紧密的关系,后者则主要是得到历代王朝支持和认可的官方意识形态。在儒学的这一转变中,对秦后儒学具有创始之功的有一代表人物,此即秦后第一儒——陆贾。现有的中国哲学史和思想史著述对陆贾的思想及其历史作用大多论述得比较简略,而王利器先生的《新语校释》(中华书局1986年版)对之阐发较详。本文拟步王先生之后尘,对陆贾的思想和历史作用再加论列。
史学精粹
作者: 暂无 来源: 史学史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崇儒   乾隆时期   清中期   史学史研究   学术体系   考据之学   学术范式   官方意识形态   中国史学史   清学  
描述: 姜海军:《清中期南北学术的分立、异同与的编纂》(《史学史研究》2016年第2期)《四库全书》的编纂是清初以来崇儒、重道的必然结果。《四库全书》的编纂表面上彰显了乾隆时期的文治之盛,实际上是朝廷为了解决朝野、南北学术思想的对立而进行的政治举措。具体而言,乾隆时期官方意识形态——理学日益固化而江南考据之学却日益盛行,为了消弭南北经学、儒学之差异、分立,朝廷急切需要整顿思想,重新树立中央权威。为此乾隆敕命编纂《四库全书》,以此来整合当时南北、朝野思想之差异,通过重建、统一以经学为核心的学术体系——清学,进而实现对全国尤其是江南地区的有效控制。随着《四库全书》纂修完成并颁行全国,清学成为了当时普遍的学术范式,由此也赢了江南儒士大夫们对清廷的文化认同。
隋唐儒释道论议与学风流变
作者: 暂无 来源: 历史研究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识形态领域   学风   形态结构   唐太宗   政治哲学   儒释道   三教   官方意识形态   传统儒学   唐高宗  
描述: 魏晋隋唐时期的朝野儒释道论议,是促进三家争竞趋融、推动政治哲学和思辨哲学发展的一种学术形式;对官方而言,儒释道论议的展开与深化,又是选择与确定意识形态多元一统结构之具体形式的调适过程。由于这个缘故,这种朝野论议便从一个特定角度,生动地反映着这一时期社会意识形态结构由多元并立走向多元一统的发展轨迹,以及其间的学风流变。
非儒学说的现代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百科知识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武帝时代   儒家思想   非儒学派   现代意义   社会结构   官方意识形态   儒家文化   伦理观念   中国社会发展   东亚现代化  
描述: 最近几年,随着东亚地区现代化的不断成功,以及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舆论界以及思想文化界相当一部分学者比较倾向于认定儒家文化在现代化过程中的正面意义;不仅对马克斯·韦伯的观点提出严厉的批评与质疑,而且干脆认为儒家文化是中国及东亚汉文化圈现代化的根本动力。然而,当我们仔细研讨这种观念的社会政治背景和论证过程的时候,我们便不难发现这种观念除了对中国社会克服意识形态的一元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