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西游记》的精神文化指向
作者: 暂无 来源: 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指向   精神文化   《西游记》  
描述: 《西游记》是一部深蕴儒、佛、道文化精髓的古典小说。书中通过对取经过程的描写和孙悟空形象的塑造,体现了追求人性自由和人格尊严,礼赞奋斗抗争和渴望智慧力量的精神文化指向,从而使作品在打上其赖以产生的时代特征的同时,透射出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某种共同的生活意念和欲望,具有精神文化教科书的艺术特征和永久生命。
明代话本小说中的徽商形象
作者: 暂无 来源: 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节构建   典型性格   明代话本小说   徽商形象  
描述: 徽州商人在明代话本小说中频频出现 ,并以其显著的地域特征被区别于其他地域商人。在“三言”、“二拍”、《型世言》等十五部话本小说集中 ,涉及徽商活动描写的作品 ,多达四十篇。其间 ,徽商或为主角 ,或为次要人物 ,或仅在入话或故事背景中出现 ,以多种形态方式参与了故事情节的矛盾冲突。话本小说以文学的形式刻划徽商贾而好儒、乐善好施、贪恋女色、吝啬刻薄等典型性格特征 ,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更为真实可信的徽商生活世界。
成年人的童话 从政治美学的角度看《七侠五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成年人的童话   政治美学   《七侠五义》  
描述: 尽管现代中国人的“清官”、“侠客”情结依旧存在,但现 代人却已经对这种用“儒”、“侠”精神一体化的政治美学,来作为解决 现实问题的方法感到陌生和不可理解;文学并没有理由和使命只去守 护少年情怀,它也完全可以成为成年人的童话;对于俞樾与郑盒来说, 《七侠五义》决非情节上的有趣与大团圆心理的需要,而是看罢了一个 成年人童话的满足;清官加侠客这种模式并非合作,而是前者对后者的 消解;《七侠五义》等许多古典小说对于现代人而言可算是一种不完整 的成年人的童话,而政治美学对文学的要求从这一点上说则正是要补 全这种不足。
从《姑妄言》看三教文化的衰落
作者: 暂无 来源: 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欲   《姑妄言》   衰落   三教文化  
描述: 《姑妄言》展示了封建社会末期儒、释、道三大精神支柱的朽烂 ,深刻揭露了儒、释、道三教文化的衰落。封建社会步入晚年 ,儒释道三教越来越失去它维系人心的力量 ,真正意义上的儒生、佛徒、道士已经是凤毛麟角 ,儒生、佛徒、道士已经成为一批地痞、恶棍、奸徒的人皮。另一方面 ,普通的善良人也不能忠实践行礼教清规和佛道戒律。人欲合理的与不合理的流淌 ,强烈地冲击着三教的堤防。三教教义在社会生活中普遍地陷入虚伪 ,正是教义与人们普遍欲求矛盾的必然结果。
论《金瓶梅》中儒释道的双重效应
作者: 暂无 来源: 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水浒传   封建社会   三国演义   儒家思想   金瓶梅词话   传入中国   双重效应   西门庆   儒释道思想   正面效应  
描述: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后来在中国扎根并使佛教中国化以后,我国封建社会里的历代统治阶级即都以儒释道思想作为统治思想。六朝以后的中国文学莫不受到儒释道的影响,只是各个作家、各个作品受到影响的侧重点不同而已。明代小说大盛,但无论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还是后来的《三言》、《二拍》,都莫不深受儒释道的熏染。万历年间刊板问
折射士林心态的一面偏光镜:清初小说的文化心理分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翠翘   《豆棚闲话》   自我正当化   偏光镜   《招魂》   汉族士人   社会文化心理   心理分析   《金云翘传》   通俗小说  
描述: 清初的三、四十年间,政局动荡不定,人心亦颇不稳。因此,满族统治者对汉族士人采取了笼络羁縻与打击镇压的两手策略。一方面,崇儒尊孔,开科取士,重用部分降臣;另一方面,对不合作者则严加镇压。顺治二年,下剃发令,“不随本朝制度者,杀无赦。”三年,将“在籍文武未经本朝录用者”的绅衿特权“尽行革去”。九年,下令严禁生员议政干政。十七年,下令严禁文人结社。其间又屡兴大狱,如科场案、奏销案、哭庙案等,“仕籍、学校为之一空”。
论《封神演义》的道教文化涵蕴
作者: 暂无 来源: 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教文化   宗教意识   中国文学史   文学创作   《封神演义》   朝代   宗教文化   小说   意象   文学家  
描述: 文学和宗教从来就是一对孪生姐妹。翻开一部中国文学史,我们会发现,历史上各个朝代的作家作品与宗教的关系是如此的密切。那些伟大的文学家们几乎无一不受到儒、道、佛三教思想的综合影响,而在他们创作的优秀作品里,宗教意识和宗教意象也随处可见。同为社会的上层建筑,宗教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另一方面,文学创作也会对宗教文化的发展起反作用。本文正是想从文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入手,论述和剖析小说《封神演义》(以下简称《封神》)的道教文化涵蕴。
忠与智:位移与强化:论《水浒传》文化整合思想对宋江、吴用形象的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放火   秀才   科举   描绘   描写   强盗   《水浒传》   出身   宋江   施耐庵  
描述: 在《水浒传》所描绘的“一班儿杀人放火的弟兄们”(三十五回)中间,颇有几个曾经读过圣贤之书、以儒为业的秀才,因为时运不济,方才做了“强盗”。如吴用是个乡村学究,宋江“幼乃学儒,长而通吏”(七十四回),萧让是“济州城里一个秀才”(三十八回),蒋敬“原是落科举子出身”(四十回)。他们以自己的智识谋略为梁山事业的发展壮大筹算安排,但其中地位最为重要,施耐庵最为着力描写,亦为读者所最为熟悉的无疑是吴用和宋江。
赵国麟与《儒林外史》
作者: 暂无 来源: 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中丞   巡抚   生平系年   吴敬梓   杜少卿   重要人物   赵国   生活原型   《儒林外史》   安徽  
描述: 《儒林外史》第三十三回中曾写到李巡抚举荐杜少卿的情节:安徽巡抚李大人“访得天长县儒学生杜仪(少卿)品行端醇,文章典雅”,十分赏识,便要上奏朝廷“引见擢用”。而杜少卿已绝了入仕之心,称病不赴。恰好李大人调任福建,“这事也就罢了”。 《外史》中的重要人物皆有其生活原型,而“李巡抚”之为何人,一些研究著述如《儒林外史人物本事考略)、《儒林外史研究资料》均未指明。据笔者考证,其人原型即泰山学者赵国麟。
关于《搜神记》作为世界认识方式的评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说文解字约注》   人的世界   神不灭论   神的存在   人神关系   咒术   《搜神记》   认识方式   “神”   志怪小说  
描述: 一、引言 人们往往以为魏晋南北朝志怪是由当时混乱的世态和儒、佛、道(包括原始民间信仰在内)三教混杂,引发神秘主义观念而产生的一种文学范畴。因此,从古至今,对志怪小说的概念人们大都顾名思义,对它的理解不超过“对奇异怪诞的记录”之类的意义。此说固然不错,但这只是表层含义。本文拟以东晋干宝《搜神记》为研究对象,要突破曾经被认为的“搜集神奇故事”之类的成见,而把它所描写的“神”从作为反映客观世界的一种形式的角度来考察。同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