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辽代汉族士人的社会交往
作者: 暂无 来源: 黑龙江社会科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辽代   汉族士人   社会交往   以文会友  
描述: 辽代汉族士人多业儒善文,其交往对象,上至契丹皇帝、官僚显贵、"儒释"大德,下至普通布衣,涉及姻戚、同年、同僚等多种社会关系。从交往内容来看,主要是以文会友,吟诗撰文、唱和应酬,而对魏晋以来上巳节曲水流觞的习俗之继承则尤显文雅;他们也常与同道针砭时弊、臧否人物,有时可能对朝政产生重大影响。以权贵显要为中心,辽代汉族士人构成一个个社交圈,而吸引普通士人前来投靠的原因,与其说是慕义,不如说是求贵。活跃于各社交圈的辽代汉族士人,很多具有世家背景,契丹皇室也积极参与其中,可谓是契丹政权倚重扶持汉人世家大族政策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表现。
金代中期文化生态及对汉族士人的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赤子(上中旬)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真教   文化形态   三教同源   汉族士人   金代中期  
描述: 金代中期主要是金世宗及金章宗统治时期,也是金代的全盛时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文化日益繁荣。在这时期,由于女真政权实行民族歧视政策,这就导致汉族士人的仕途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但当前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文化形态为汉族士人提供了多元的人生选择,汉族士人更重视内在道德心性的修养,而且在金代中期诗坛上的创作风气也变得自适隐逸。
渔庄秋霁图
作者: 暂无 来源: 老年教育(书画艺术)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统治者   倪瓒   知识分子地位     14世纪   汉族士人   社会地位   社会等级  
描述: 倪瓒,他生活的年代,正是14世纪初叶至中叶时期。当时,元朝政府把统治下的人民分为四个等级,在选拔官吏以及刑罚上都有差别。地位最高的是蒙古族人,最低的是南人(指南宋遗民)。倪瓒就属于南人这一等级。另一方面,由于元统治者不重科举,导致汉族士人失去了提高社会地位、升官晋爵的主要途径,他们只有寻找新的出路。事实上,当时知识分子地位十分低下,有"九儒十丐"之说,也就是说儒生在社会等级中排第九,乞丐排第十。可见,在那时汉族知识分子的地位有多么低下。
折射士林心态的一面偏光镜:清初小说的文化心理分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翠翘   《豆棚闲话》   自我正当化   偏光镜   《招魂》   汉族士人   社会文化心理   心理分析   《金云翘传》   通俗小说  
描述: 清初的三、四十年间,政局动荡不定,人心亦颇不稳。因此,满族统治者对汉族士人采取了笼络羁縻与打击镇压的两手策略。一方面,崇儒尊孔,开科取士,重用部分降臣;另一方面,对不合作者则严加镇压。顺治二年,下剃发令,“不随本朝制度者,杀无赦。”三年,将“在籍文武未经本朝录用者”的绅衿特权“尽行革去”。九年,下令严禁生员议政干政。十七年,下令严禁文人结社。其间又屡兴大狱,如科场案、奏销案、哭庙案等,“仕籍、学校为之一空”。
试论康熙的文化政策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汉论坛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外来文化   西方文化   汉民族   汉族士人   传教士   满洲贵族   汉族官僚   儒家学说   文化政策   民族矛盾  
描述: 康熙继承并积极推行皇太极和顺治对汉族文化的政策,尊重汉民族的文化传统,全面吸收儒家学说,礼遇汉族士人、官僚,同时,对外来文化也不盲目排斥,而是采取了为我所用的正确态度。清朝的文化政策到康熙年间,已经趋于完善而卓有成效了。康熙对清朝的文件政策能有如此贡献.县右其历史渊源和社会背景的。早在关外的时候,皇太极就确立了接受传统汉族文化的方针,宣布“以文教治世”①。这首先是由于建立清政权的需要。与汉族相比,满族无论在历史上,还是文化上,都处于劣势。满族统治者想要在短时间内扩充势力,人主中原,不正视汉族文化的长处是不可能取胜的。皇太极明白这一点,所以广为招降纳叛,并常常采用汉宫的建议。人关以后,清王朝进人巩固政权阶段。顺治帝虽然制定了“兴文教,崇经术,以开太平”②的文化政策,开清朝“崇儒重道”之气象,但顺治英年早逝,仅创其例,而未及──付诸实施。康熙即位后,大规模镇压抗清运动的战事已经结束,清政权进入了相对稳定时期。当时,皇太极和顺治的文化政策已行之有年,但能否兼顾满汉双方的利益,则是清政权能否进一步巩固的关键问题。其中对汉族传统文化是重视还是轻慢,就成了满汉关系中的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康熙初年,以辅政大臣巴拜为首的一部...
论北朝儒学及其地位
作者: 暂无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统治者   北魏   学术思想   魏晋南北朝   汉族士人   南北朝时期   皮锡瑞   经学史   儒家文化   儒学  
描述: 经学史家皮锡瑞言:“经学盛于汉,汉亡而衰”。这也是历代学者的传统观点,认为儒学经过了汉代的鼎盛时期,到魏晋南北朝时,随着社会的动乱而逐渐衰败。他们认为,在思想界,先是魏晋玄学大盛,随之是南北朝佛学泛滥,儒学在这一历史时期已处于衰竭状态和从属地位。而事实并非如此,从政治方面看,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根本利益,不可能,也无法放弃以儒治国的根本方策。从学术思想方面看,这一时代的儒学,虽然没出现成一家之言的儒学大师,但儒学在与佛、道的斗争、融合中,本身也在不断发展着,并有自己的时代特点,在整个儒学发展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试从几个角度对北朝儒学作粗浅探讨,以就正于方家。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