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志: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
作者: 暂无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与哲学史)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不动心   志性   中国哲学  
描述: "志"在《孟子》中已是哲学范畴,至王夫之,融合儒、道、释有关观点作了全面阐发。先哲肯定人之志为天之所授、道的体现,乃性所自含、人心之主,是体天于人和以人相天的心性因素。实际上我国先哲已意识到意志的自律与他律问题,将"志"抽象为"志性"对于中国哲学的创造性重建有着根本性的意义。
志: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不动心   志性   中国哲学  
描述: "志"在《孟子》中已是哲学范畴,至王夫之,融合儒、道、释有关观点作了全面阐发。先哲肯定人之志为天之所授、道的体现,乃性所自含、人心之主,是体天于人和以人相天的心性因素。实际上我国先哲已意识到意志的自律与他律问题,将"志"抽象为"志性"对于中国哲学的创造性重建有着根本性的意义。
儒与释人生修养之比较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与时代(下旬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修养方面   儒家思想   先立乎其大   无所住   不动心   人生修养   自性   释家   《金刚经》   清净心  
描述: 《孟子》一书作为儒家思想的经典,其在修养方面强调"养吾浩然之气",使之"至大至刚"、"充塞天地";释家《金刚经》为般若智慧之典范,在修养方面,强调"无我"之大境界。二者虽有极大不同,然于修养处又多有可取。二家于修养之法上即见大辨。一著"守"字,一著"忘"字。二家于修养之果上,皆生大仁之心。儒家因有我本心,至大至刚,舍我其谁;释家因无我之执,见慈悲之心,又心怀广大,故能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然其于修养之上,仍稍嫌不著于人世矣。
中国人的“静”气
作者: 暂无 来源: 大众心理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族文化精神   使至塞上   虚极   不动心   千山鸟飞绝   精神信仰   民族心理   释家   水善利万物   虚静  
描述: 中国文化有"静"的底蕴,"静"的境界也是儒、释、道、医等各家崇尚与追求的目标。从道家的"致虚极,守静笃"到医家的"闭目养神",从儒家的"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到释家的"静定生慧",数千年来,"静"作为一种修行方式、一种精神信仰渗透在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各个方面,在民族心理结构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众所周知,中华民族的农耕文化源远流长,华夏先民对土地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依恋与渴望。这种土地情
从心性深处彰明仁政的孟子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知识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不忍人之政   儒家学派   先秦时代   孟子荀卿列传   性善   不动心   公孙丑   孟子思想   孔子学说   不忍人之心  
描述: 孟子是中国先秦时代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早期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他的思想很有特色,对后世影响很大。由于后人的推崇和褒扬,他被奉为儒家的“亚圣”,宋代儒学家将孔子和孟子以“孔孟”相称,记述孟子思想理论和行止的《孟子》一书入“四书”而为士子们的必读之书。
告子哲学的儒家归属
作者: 暂无 来源: 朱子学刊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漆雕氏之儒   人性善恶   再传弟子   儒家思想   颜氏之儒   孔子思想   先秦儒学   子思   不动心   仁内义外  
描述: 一、告子人性论合乎儒家立场——人性的道德化研究孔子死后,儒家迅速发生分化,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至少分为子张之儒、颜氏之儒、漆雕氏之儒、子思之儒。就目前已知资料而言,子张之儒、颜氏之儒、子思之儒有无人性学说未敢断言,漆雕氏之儒结合孔子仁学,将人性论归入道德范畴,判定"性有善有恶"。在此人性有善恶两面的宗旨下,漆雕氏之儒内部对人性善恶之因却有不同追溯:世硕以为"善恶在所养",宓子贱、漆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