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中国哲学通史纲要》序
作者: 暂无 来源: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代经学   魏晋时期   学术思想   三教并立   先秦儒学   中国哲学史   理论贡献   理学批判   古代哲学思想   春秋战国  
描述: 中国哲学源远流长,古代哲学思想发端于殷周时代,至春秋战国而达到学术思想的高度繁荣。汉代经学成为学术的正统,但也出现了“好深沉之思”的扬雄与以“疾虚妄”为宗旨的王充。魏晋时期,玄谈之风流行,隋唐时代,儒、释、道三教并立,到宋代而理学兴起,理学批判地吸取了佛老的理论贡献,为先秦儒学提供了
安身立命有新篇——评《仁山智水论人生——中国传统人生论述评》一书
作者: 暂无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传统人生哲学   人生论   新儒家   述评   中国哲学史   安身立命   “德性之知”   价值理论   中国人生   传统文化  
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正如有些学者所说是实践理性的,其突出了人生意义的价值理论,中国哲学中的任何一派学说之成立,总是要说明宇宙而最终又落实到人生的层面。宇宙以生命迁化不已,流衍无穷,乃是挟其善性以贯注人类。因此,宇宙是广大悉备的生命领域,浑浩周遍的价值园地,这一点与西方哲人眼中的宇宙机械系统观恰成一反照。中国哲学总是以人的生命道德为纲纪而统摄天地,不管是原始儒家、道家、抑或大乘佛学、新儒家,他们都要藉着哲学思想的积蓄,把人格的精神点化出来。如作为中国文化主干的儒门学脉,无论是早期儒学所追求的“孔颜之乐”,还是宋明新儒家所谓“变化气质”之学,千言万语,无非是教人作个”圣人”。所以,我们不妨说,中国哲学的根本旨趣在于凝炼内在生命的深度,由内圣开出外王,由“德性之知”开出“见闻之知”。道德的“圣人”也就是宇宙的知者,“明於庶物”必须“本於孝悌”,穷神知化,“由通於礼乐”(《近思录集注》,江永注)。德与业,学与修是辅成而不二的。这种基於人生而“一以贯之”的哲学进路,既是中国哲学的长处,同时也是它的弱点。
汤一介:网络时代也需要《儒藏》
作者: 马亮敖祥菲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解释哲学   两晋南北朝   佛教史   中国传统文化   儒家思想   历史文化   汤用彤   哲学工作者   中国哲学史   哲学家  
描述: 汤一介:网络时代也需要《儒藏》
< 1 2 3 ... 6 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