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萧衍:梁朝书画艺术的倡导者
作者: 暂无 来源: 金陵瞭望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书画艺术   梁朝   萧衍   梁武帝  
描述: 他,生于南京,成了梁武帝,在位48年、活到86岁,博学多通、重儒立学,书法、音乐、文学均有造诣。后因侯景叛乱被围台城,饥病而死……[编者按]
论南朝音乐家梁武帝对乐律的传承与发展
作者: 暂无 来源: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正乐   清商乐   八十四调   梁武帝   佛曲  
描述: 梁武帝是南朝伟大的音乐家,他的贡献表现在正乐、创造清商曲、创作佛曲音乐、发明四通十二笛及"八十四调"理论。梁武帝早年深受传统儒、道思想影响,晚年潜入佛门,其音乐创作及音乐思想受其行为观念影响,尤其在正乐及佛曲创作中,他将佛乐融入传统雅乐、燕乐中,为我国雅乐俗化做出巨大贡献。
略论梁武帝的文化成就及其对江苏文化的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   文化兼容   经学   梁武帝   史学  
描述: 梁武帝是六朝时期最具文化素养的皇帝,一生著述宏富,在经学、玄学、文学、史学、佛学、艺术等诸多领域均有建树,对江苏区域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择其大端者主要有:推行尊儒重教政策,促使江苏文教事业发展;雅好文学,推动江苏文学繁荣;重视编史修史,促进江苏史学兴盛;倡导文化兼容,推进江苏文化多元发展。
南朝萧梁五铢钱
作者: 暂无 来源: 钱币博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萧衍   古钱币   五铢钱   南朝   梁武帝  
描述: 萧衍,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出身士族,自幼好学多识,博通众学,享誉于时。好文学,精书法、乐律、围棋。曾创制准音器等乐器,撰有儒、道、佛、文学等多种著作。
梁武帝之倡儒与萧梁经学之复兴
作者: 王永平   来源: 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萧衍   经学   礼乐   玄学   梁武帝  
描述: 梁武帝"本自诸生",自少受到严格的儒家礼法教育,具有较高的学术文化修养。梁武帝潜心经学研究,对儒家《五经》皆有著作,阐发新义,成为国子学及地方官学的讲授内容。梁武帝重视儒学教育,设置了一整套
梁武帝及其儒佛政策
作者: 暂无 来源: 理论界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佛融合   佛教   佛性   戒律   梁武帝   儒家  
描述: 梁武帝的思想十分复杂。他处于佛教中国化进程的早期,提出了“真神佛性说”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他注意佛教戒律理论,扶植佛教经济,对佛教在中国的开展做作了巨大贡献。同时,他又是宗教调合论者,对儒道
梁武帝及其诗歌创作
作者: 暂无 来源: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萧衍   万绥   武进   梁武帝   南兰陵   兰陵  
描述: 梁武帝萧衍是南朝梁的建立者,南兰陵(今江苏常州市西北)人,是个文武全才,素有诗人皇帝菩萨皇帝之称。早在齐朝时,他就是当时的文学团体竟陵八友之一,从事诗歌创作。他身为皇帝,一生创作了许多诗歌,其中许多
儒道佛融合对文学的影响 以南梁为中心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宗教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元发展   佛教   儒家思想   道家思想   文学创作   影响深远   文学发展   文学观念   梁武帝   梁代  
描述: 。梁朝君主(梁武帝萧衍、昭明太子萧统、梁简文帝萧纲、梁元帝萧绎)大都采取儒释道并举的平衡政策,造就了梁代开放性的时风和多元思想共同繁荣的局面。思想的开放繁荣给当时的文学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文学观念汲取
“求才三令”开启的魏晋人才鼎盛之局
作者: 暂无 来源: 现代人才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理   代表人物   陈寅恪   中国历史   儒释道   范缜   人才   梁武帝   神灭论   魏晋南北朝时期  
描述: 辟佛勇士范缜出现了。毕生佞佛、三次舍身的梁武帝带头和范缜辩论,亲撰《敕答臣下〈神灭论〉》,写道:"欲谈无佛,应设宾主,标其宗旨,辨其短长,来就佛理,以屈佛理,则有佛之义既踬,神灭之论自行",有模有样不失风度地据理力辩。
"求才三令"与魏晋人才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区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代表人物   中国历史   人才辈出   儒释道   范缜   梁武帝   神灭论   魏晋南北朝时期  
描述: 辟佛勇士范缜出现了。毕生佞佛、三次舍身的梁武帝带头和范缜辩论,亲撰《敕答臣下(神灭论)》,写道:“欲谈无佛,应设宾主,标其宗旨,辨其短长,来就佛理,以屈佛理,则有佛之义既踬,神灭之论自行”,有模有样不失风度地据理力辩。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