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东亚文明圈中的日本思想、日本儒学——以18世纪末以降为中心
作者: 桂岛宣弘   刘晓军   来源: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近代日本的侵略   近世帝国   尊王攘夷思想   德川王朝   民族主义  
描述: 位于东亚边缘区域的德川王朝,因其是武家占据绝对优势的政权,也没有采取科举制,故而受到儒教、朱子学的影响有限;相应地,也就容易导致国学以及后期水户学等民族主义的出现。同时,幕末期的尊王攘夷思想才是德川
排斥与包容:当代儒学研究的民族主义取向——与方朝晖先生商榷
作者: 王苍龙   来源: 探索与争鸣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学研究   吉登斯   中国文化主义   民族主义   公民身份   民族国家  
描述: 当代中国的儒学研究与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相伴而生。二者的关系应如何理解?民族主义可被视为现代性条件下的个体重建本体安全感的心理机制,具有两个取向:当以主权为导向时,它具有排斥性和侵略性;当以公民身份为
王夫之政治思想近代突破的模式考察——以《宋论》为中心展开
作者: 暂无 来源: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近代突破   王夫之   古典人文主义   政治思想   民族主义   《宋论》  
描述: 政治强调亲亲、等级以及倡导绝对主义价值取向的理论缺陷,选择性地吸取了以原儒尧舜圣王型政治理念和道家虚静无为学说为主要内容的古典人文主义政治思想,并予以发展。在民族主义感情的强烈催化之下,船山给古典人文主义
浅析章太炎在辛亥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者: 暂无 来源: 上海鲁迅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地位   鲁迅研究   光复会   民族主义   章太炎   孙中山   辛亥革命   中国同盟会  
描述: 章太炎(1869—1936),初名学乘,字枚叔,后更名绛,号太炎,后又改名炳麟,浙江余杭人。作为革命家,他毕生致力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历经磨难"七被追捕、三入牢狱",但仍矢志不渝。作为一代儒宗,他学识渊博,文通古今,生平著述400余万字。两者相权,他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所作的贡献远胜于他在学术领域的造诣。所以,鲁迅先生称之为"有学问的革命家"。
李泽厚先生访谈
作者: 暂无 来源: 博览群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八十年代   作用   主要问题   讲传统   李泽厚   西体中用   中体西用   民族主义   领导人   实用主义  
描述: 陈明:看来状态还满好嘛,跟过年时电话里的多愁善感完全不一样。 李泽厚:神气不错,我从不多愁善感。 陈明:人都是安泰似的,回到自己的土地上就会好一些。思想家就更这样了。 李泽厚:《原道》怎么样啊,到底发行多少份,有五千份吗?卖得掉吗? 陈明:现在都是出版社张罗。你要这样想,在很难出现民间刊物的年代,一个讲儒 学的学术刊物能够坚持这么多年——意义在这里。
刘师培的经学与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宣传
作者: 暂无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攘夷   刘师培   帝国主义   汉族人   民族问题   夷夏之防   少数民族   资产阶级民主   民族主义   民族平等  
描述: 的性质。因此,民族问题在革命中具有突出的位置。一九○三至一九○七年间,当刘师培置身革命阵营的时候,他的经学成了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宣传的工具。儒经,特别是《春秋》严“夷夏之防”的“攘夷”大义,是刘师培为鼓吹
东南亚宗教在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地位与作用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洋问题研究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南亚国家   思想武器   思想旗帜   东南亚宗教   殖民地化   基督教   世界宗教   伊斯兰教   民族主义   民族解放运动  
描述: 十三至十六、十七世纪是东南亚宗教发生重大变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中,除了越南继续保持儒、道、佛(大乘佛教)混合宗教信仰之外,东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都先后改宗和皈依新的世界宗教——小乘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随着东南亚殖民地化的加深,除基督教曾充当殖民者侵略和统治的工具之外,其他宗教的地位都发生了变化。本文拟就东南亚宗教在殖民地化时期充当民族解放运动思想旗帜的原因、表现及其作用进行综合探讨。
把历史的内容还给历史--批判“四人帮”把辛亥革命篡改为“儒法斗争”“又一次高潮”的谬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7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阶级斗争   秦始皇   儒法   辛亥革命时期   民族主义   章太炎   孙中山   马克思恩格斯   资产阶级革命派  
描述: “四人邦”为了三搞一篡的反革命需要,建立了古为邦用的史学体系。他们炮制的《儒法斗争史概况》一书就是一个黑标本。它把春秋战国以来我国的阶级斗争史,篡改为超时代超阶级的儒法斗争史,胡说什么“儒法斗争贯穿两千多年,一直影响到现在”,把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时期革命与保皇的大辩论和哲学、史学等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说成是“革命派高举尊法反儒的旗帜,同封建买办势力及保皇党的尊儒反法思潮进行了激烈的搏斗。近代儒法斗争出现了又一次高潮。”
中国的传统(续)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家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约瑟   魏徵   十九世纪   提出异议   民粹主义   民族主义   道问学   知识分子   玄学   儒家学说  
描述: 四儒家学说对中国生活的许多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一点可见于两次重要的规范转变(这里的“规范转变”没有弗兰斯孔(Franz kuhn)的革命性涵义)。这两次转变都是哲学和理性的转向,扩大了儒教内在和外在的范围,而且两次转变都是对巨大社会政治变动作出的反应。第一次转变发生在佛教和道教长达七个世纪的统治之后。在唐代,儒教国家的重新确立推动了儒教的复兴。宋代的理学是佛教玄学及道家思想同儒
风“儒”钱逊
作者: 柴冬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传统文化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   国学   当代价值   儒家思想   民族主义   儒家文化   孔老夫子   儒学   清华大学  
描述: 风“儒”钱逊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