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论陶渊明的哲学生命存在
作者: 暂无 来源: 作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生命存在   哲学思想   自然主义  
描述: 魏晋士人对生命本原、生命价值和生存方式的思考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而陶渊明的"自然主义"哲学观是在先秦朴素唯物论自然观、汉代天人合一自然观和魏晋玄学自然观的基础上,融合了儒、道、佛以及玄学等各家思想的精华,所形成的当时最完善、最务实的哲学观。在这种哲学思想下,陶渊明对生命、自然、贫富、劳动、社会发展都有了更深刻、更理性的认识,所以陶渊明的哲学思考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当之无愧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
境界:中国哲学的人生之维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境界   功夫   生命存在   本体  
描述: 本文从实、境、心的分别入手 ,揭示人所面对的“两个真实”的世界 ,指出人的存在是境界式的存在。并认为 ,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是关于生命的学问 ,它旨在指出人生的理想境界。传统儒佛道都是具有内在系统的“境界学” ,并以“有”、“无”来概括传统儒佛道这种内在的精神追求
江湖
作者: 暂无 来源: 领导文萃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金时代   生命存在   江湖   春秋战国  
描述: 儒与侠,是古代士人生命存在的两种不同形态。春秋战国,是他们的黄金时代。孔曰成仁,孟曰取义的儒,最终踏进了庙堂;当乱世则辅
江湖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学家茶座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金时代   生命存在   江湖   生命形态   春秋战国  
描述: 儒与侠,是古代士人生命存在的两种不同形态。春秋战国,则是他们的黄金时代。“孔曰成仁,孟曰取义”的儒,最终踏进了庙堂;“当乱世则辅民,当平世则辅法”的侠,则活跃于武林。他们生命形态的飞扬激越,千载之下,依然令人怀想。[第一段]
江湖
作者: 暂无 来源: 国学杂志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金时代   生命存在   江湖   生命形态   春秋战国  
描述: 儒与侠,是古代士人生命存在的两种不同形态。春秋战国,则是他们的黄金时代。"孔曰成仁,孟曰取义"的儒,
儒、释、道自杀观比较分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人合一   佛教徒   自杀问题   看法   道教   个体生命   生命存在   儒家   传统文化   积极入世  
描述: 以儒学为主干,以佛教、道教为其两个重要分支构成的我国传统文化,对自杀问题有着各自不同的看法,认真梳理儒、释、道三家关于自杀问题的思想,不但具有学术
《淮南子》人格理想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方丛刊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格理想   人生境界   人格精神   中国美学   生命存在   中国古典美学   百家争鸣   理论思维方式   自我存在   《淮南子》  
描述: 中国古典美学始终关注、探索的是人的自我存在的价值、生命存在的意义,“人作为人所应有的意义和价值的充分肯定,始终是中国美学的根本”。因此,追求理想的人格精神和完美的人生境界是中国美学的最高旨趣。先秦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儒、道、墨等纷纷建构起自己对人生的目标、意义、价值的理解模式。然而,由于社会时代的发展,“其中儒、墨、道作为其薪尽之火,在轴心期奋起应战,但结果却是‘道数为天下裂’。并未能达到新的统一”。刘安编写的《淮南子》产生于百家争鸣之后、思想界出现“百川异源而归于海”(《要略训》)的大融合的汉初时代,这个时代包容并蓄的阔大胸襟和理论思维方式以及自由奔放的文化格局为《淮南子》美学思想中人格理想的建构创造了难得的机遇。[第一段]
唐君毅先生与台湾儒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神性义的天道   泛民主主义   文教的功用   玄思自然义的天道   泛科学主义   生命存在   道德自我   心通九境论   儒教   经学博士  
描述: 本文旨在論述唐君毅先生對台灣儒學的影響。在作此論述之前說及了:(1)由西漢開始原爲一私家之學的先秦儒學與君主政制相結合而表現儒敎的文敎性功用,其對天道的了解以神性義爲主。宋以後的儒學則以玄思的自然義
唐君毅先生与台湾儒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197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神性义的天道   泛民主主义   文教的功用   玄思自然义的天道   泛科学主义   生命存在   道德自我   心通九境论   儒教   经学博士  
描述: 本文旨在论述唐君设先生对台湾儒学的影响。在作此论述之前说及 了: (l)由西汉开始原为一私家之学的先秦儒学与君主政制相结合而表现儒教 的文教性功用,其对天道的了解以神性义为主。宋以後的儒学则以玄恩的自然 义的天道去代替神性义的天道,但儒教文教性的功用未因此而间断。(2) 於民 国初年兴起了反传统中国文化、反儒学、反孔子的泛民主主义、泛科学主义的 思潮, 在此思潮之下出现了一些不满意此思潮的学人。他们以西方恩辨性的哲 学与朱明理学相综合而对中国传统丈化、儒学作新的解释, 而兴起了现代的新 儒学。(3) 唐君教先生的哲学不同阶段的发展, 及其最後所建立的「心通九境 论」的系统哲学。 在论述唐先生对台湾儒学的影响时, 说及了唐先生前後七次来台与台湾儒 学的关连, 及与台湾现代新儒学的关连; 并说及牟宗三先生因不能接受唐先生 晚年对哲学的新发展,而眨低唐先生, 和牟先生逝世後以熊十力、牟宗三先生 为主导的现今台湾新儒学的不同走向。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