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孟子对孔子礼学思想的发展及其影响
作者: 王燕   来源: 河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继承   孟子     发展  
描述: 儒家礼学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学派是礼乐文化的传承者,礼是先秦儒家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范畴之一。孔子,是礼学思想的最早大成者,在他的著述与
从孔子到荀子
作者: 郭磊   来源: 郑州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荀子   孔子   孟子   民本思想  
描述: 评价,以期从总体、宏观的角度对民本思想有所了解;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是本文主体部分,以前人的思想成就和现实社会状况为依据,结合文献典籍,分别对孔子、孟子、荀子的民本思想进行剖析:孔子、孟子和荀子三位
孔子、孟子、荀子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初探
作者: 江沈红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荀子   孔子   思想政治教育   孟子  
描述: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一项优良传统。在新世纪要完善与发展该学科必须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作为中国传统官方显学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政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先秦时期孔子、孟子、荀子三位大儒
上博简《孔子诗论》的作者及撰著时代研究
作者: 范知欧   来源: 聊城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郭店楚简   子思   孔子   《诗论》   孟子  
描述: 《孔子诗论》竹书是陆续公布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简中最引人瞩目的一种,共有完、残简29 支,约1006 字,内容都是有关《诗》的评论,无篇题,整理者依据简文中的“孔子”合文,遂径认定其作者为孔子,故以“孔子诗论”名篇。由于《诗论》的时代早至战国,内容又是儒家专门论说《诗》义,故作为两千余年来罕见的先秦时代儒家诗学思想的原本,价值之重要实难有其俦。《诗论》的再现,为我们认识早期《诗经》文本、诗的本义及诗学真相提供了最直接、最真实的史料,关系于中国文学史、经学史乃至思想史、文化史的研究,意义极为重大。 自
《性自命出》与先秦儒学:以人性论为中心
作者: 凌霄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论语   中庸   性自命出   孟子   人性论  
描述: 1993年10月,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区四方乡郭店村的一座战国楚墓葬中,出土了一批楚文字竹简。据说墓曾经被盗,竹简也未能幸免于难,劫余竹简804枚,出土时已散乱无序,可得13000余字,全部是学术著作。据考古家们根据墓葬型制及器物纹样等推定,墓葬的入葬年代当为战国中期偏晚,约公元前300年上下。墓主属于士级贵族,很有可能就是殉葬耳环杯铭文所称“东宫之师”,即楚国太子的老师。这批竹简经过专家们的整理识别,楚简图版及释文于1998年5月由文物出版社发行,书名叫做《郭店楚墓竹简》。 整理后的竹简典籍主要
先秦儒学的“义”论研究
作者: 刘体胜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荀子   尚书   孔子     孟子  
描述: “义”是儒家学说中颇为至要的核心范畴之一,在儒家思想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价值。古今学者常以“崇仁尚义”来概括儒家思想的要义,在儒家五行或五常中,“义”亦紧随“仁”之后而列于第二位。但与儒家仁、礼学说研究的繁盛状况相比,学界一直未对先秦儒家的“义”范畴作过专门、集中地论说,还未有整体性的专题研讨出现。这种研究状况,无疑不能与“义”在先秦儒家哲学及先秦思想史中的理论地位和价值相对应。正是基于这一识见,本文以孔、孟、荀所论之“义”为主要的研讨对象,力图探析先秦儒家之“义”的思想发展源流,抉发出其思想意涵及
原始儒学与先秦史学
作者: 程文标   来源: 湖北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荀子   先秦史学   孔子   孟子   原始儒学  
描述: 对原始儒学与先秦史学进行双向考察是史学史研究的新视角,本文以儒家三大师孔、孟、荀为代表考察了儒学对史学的影响.孔子身处春秋末期,通过整理古代文献、修《春秋》以实现其人文关怀,孔子修《春秋》力图将儒家思想溶入史学之中,开启了儒、史互融的先河,儒学与史学通
孟、荀对孔子人性论的拓展与重构
作者: 王琦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荀子   礼法   孔子   仁政   孟子   性善论   性恶论  
描述: 。主要通过对孔子仁学与礼学的深入分析,指出其人性论蕴涵着性善或性恶的两极趋向。 第二部分:孟子对孔子
儒学,公民,与道德教育:以孟子,康德,亚里斯多德的对比展开
作者: 程筠琪   来源: 台湾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道德教育   公民社会   亚里斯多德   孟子   康德   儒学  
描述: 台灣社會近十幾年來由威權走向開放自由,政治制度的解放並未帶來思想與心靈真正的解放,因而導致社會亂象叢生,身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最能體會社會失序對莘莘學子帶來的思想衝擊,追本溯源,社會種種問題之癥結在於:學校教育偏重智育而忽略德育,導致追求競爭、唯利是圖、無所不用其極的時代精神。因此,本研究企圖從東西方的道德教育哲學理論中尋找出適合現代台灣社會的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精神與發展方向,尤其期待在自身根源文化-儒學-中尋求最根本的解決方向,希望能理解當今社會與教育諸多問題的病根與解決方法。 中國教育思想最完備的莫過於儒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