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才性与玄理
作者: 牟宗三   来源: 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玄学   研究  
描述: 牟宗三先生作为新儒家中最杰出之人物,其高乎同侪之处不仅在于他对儒学义理有着极深的造诣,更在于他对中国传统学术大脉有整体的把握。因此,本书在深入辨证解析魏晋玄学的内在脉络的同时,又不忘以儒、释、道三家义理的圆融会通为根旨,是研究魏晋玄学的一部不可多得的研究性专著。
王弼《老子注》的形成与玄学背景下的道儒融通
作者: 暂无 来源: 陕西社会科学论丛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儒关系   《老子注》   玄学   王弼  
描述: 王弼的<老子注>形成于汉魏之际由两汉经学向魏晋玄学的学术转向时期.结合当时的社会需要,王弼在<老子注>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崇本息末的观念和名教本于自然的基本原理,并以此为基础对道儒关系进行了系统的论证
王弼的圣人观
作者: 暂无 来源: 求索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圣人观   玄学   王弼  
描述: 王弼的圣人观中最重要的观点是圣人体无与圣人有情。体无突出了圣人的玄性,有情则彰显了圣人的人间性。无为体,情为用,无是自然,情亦是自然,体与用的圆融,恰在于此。在王弼的圣人观中,体现的是魏晋士人将文化正统与价值追求融合的努力。外儒内道所导致的结果是,对圣人的关注由外在转到内涵,圣人不再是只有公共意义的摆设,而是活生生的有情有性的个体。这是王弼的独创,也是时势使然。
中国传统文化多元一体特征的形成
作者: 暂无 来源: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三教   玄学   理学  
描述: 自汉代起,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经历了由儒家独尊,实现文化一统,到走向文化多元,经过几个历史时期的儒、道、佛"三教"的调和、并立、冲突、交融,直到宋明理学兴起后,实现了"三教"圆融,最终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多元一体的特征.
“游”得浮生半日闲:浅析六朝休闲意识与山水诗
作者: 暂无 来源: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谢灵运   休闲意识   玄学   山水诗  
描述: 早期山水诗与六朝休闲意识有着很大的关系。休闲本身是一种顺应天道的生活,它与玄、儒、佛、道等有不同程度的联系,其中玄学与其关系最为密切。魏晋六朝正是玄学兴盛的时期,在以贵无为宗旨的情况下,玄学衍生
崇尚自然、关注现实:何晏《景福殿赋》之玄学思想探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何晏   景福殿赋   玄学   自然  
描述: 何晏身处儒学与玄学的交侵时代,他本人的思想就以儒玄融合为特征。《景福殿赋》则既有纳贤德化、天下治平的儒家政治理想,又有"除无用之官,省生事之故,绝流遁之繁礼,反民情于太素"的道玄精神。
即色、无心和澄怀味像:宗炳《画山水序》理论来源再议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山水序   宗炳   玄学  
描述: 宗炳的《画山水序》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著作,其产生受到了当时思想环境的影响,彻底摆脱了助人伦、成教化的传统绘画理想,转而从山水中寻求道的真谛,成为绘画史上艺术自觉转变的重要标志,并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梳理其理论渊源,认为《画山水序》一文受儒释道三家影响均有,但其理论灵感激发则是当时玄风振畅的结果。
张华与王戎玄儒兼治比较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道兼治   张华   玄学   王戎   儒学  
描述: 西晋著名作家张华与分化竹林玄学的名士王戎,共同行进在玄儒兼治的积极入世道路之上,其源流是正始玄学崇本息末命题。然而深入辨析则会发现,这条道路是一段归旨不同的殊途:王戎诡诈多端,无蹇谔之节,而张华尽忠
非儒入道的玄学先声:仲长统思想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许昌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家   仲长统   《昌言》   玄学   儒家  
描述: 作为后汉三贤之一的仲长统,是魏晋玄学可以追溯较近的渊源之一。其理乱政治思想嫉恶如仇,而劝世治平的损益对策体现了深具儒家情怀的弘毅之士形象。《昌言》旗帜鲜明提出人事为本,天道为末,吸收了老庄思想以得义
玄学的《论语》诠释与儒道会通
作者: 暂无 来源: 天津社会科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论语》学   名教   内圣之道   玄学  
描述: 魏晋时期形成一个<论语>学发展的高潮,玄学家们通过以道释儒的方式创造性地诠释<论语>,建构了一种玄学化的内圣之道.这一圣人之道在价值取向上认为自然高于名教,在本体论上以无为宗,在方法论上倡导"体无"、"明道",从而丰富了<论语>的思想内涵.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