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儿女情”与“风云气”:论张华文学及其玄儒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国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   张华   玄学   儒学  
描述: 张华作为西晋重要作家,钟嵘《诗品》将其列入中品,并批评"儿女情多,风云气少"。深入研究张华所处社会思想环境,就会发现这并非公允之论。张华玄儒兼治的入世言行精神内质类似于嵇康对名教的执著,其政治实践体现的道家思想并非是他的文学作品的真实写照,即"风云气"并不少;我们也不能够通过具有"儿女情"多的文学创作,证明他是一个类似于王衍之类清谈误国的苟且随时者。
牟子《理惑论》及其对中国佛教发展的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理惑论》   儒释道   玄学   牟子  
描述: 《理惑论》是我国历史上首部涉及儒释道三教关系的著作。它对汉后之世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为三教斗争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模式,并开佛教玄学之滥觞。
试论玄学与佛教对六朝美术的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黑龙江史志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水画   佛教   石窟壁画   玄学  
描述: 时期的文化结构呈现出多元碰撞的态势。在相互碰撞与冲突中,相互吸收,相互融化,并逐渐趋于一体化。这一点也表现在对这一时期美术的影响上,其中玄学和佛教对美术的影响最为突出。
析论郭象《庄子注》的创造性诠释-以“尧让天下於许由”为观察中心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学术年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郭象   庄子     许由   玄学  
描述: 誠齋詩云:「子雲到老不曉事,不信人間有許由」,對許由其人其事,歷來學者或信或疑:信者,如黃元吉《許真君傳記》以許遜為由之後人;疑者,如司馬遷、揚雄、張萱等人;至於堯、許優劣的評斷,學者所見亦異。郭象「堯優而許劣」思維,後世多有附論者,不過,筆者回歸《莊子》文本,認為莊子原意應是「優許而劣堯」。這個差異處實反映出一種「儒、道會通」思維,且具有三種哲學上的意義:一是對堯、許優劣的新詮,雖異於莊子,卻開出「堯優而許劣」與「堯、許一也」兩條思想脈絡。二是會通儒、道兩家思維,將儒家聖人與道家式的「無為」綰合於「堯」。三是將莊子哲學落實於外王事功,看似對立的儒學與莊子,乃得到會通的可能性。
魏晋风度:闲适中的璀璨
作者: 暂无 来源: 帕米尔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语言能力   士族文人   彰显   魏晋风度   竹林七贤   玄学   知识分子   行为   支道林   休闲生活  
描述: 思想价值观上,援道入儒,将主张积极入世的儒学高高束起,转而投向清净无为的老庄之学。他们崇尚玄学,风行清淡,不拘礼教,率性超然,以求避乱全身。因而在越名教而任自然,
重阳思想与中国文化
作者: 李里   来源: 2008北京·第二届扶阳论坛;扶阳学派(火神派)理论与临床应用培训班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老子   伏羲画卦   佛学   孔子   心学   思想   玄学   理学  
描述: 1重阳思想之形成伏羲到孔子:伏羲画卦孔子赞易2重阳思想之确立老子到董子:老子重阳董子尊儒3重阳思想之流变玄学之有无与重阳佛学之色空与重阳理学之气理与重阳气学之气气与重阳心学之物心与重阳
名教与佛教-东晋沙门敬王论议中的“儒”“佛”交涉思维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汉学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codes   Confucian   Taoism   东晋   名教   Huiyuan慧远   玄学   ethical   Jin   Buddhism   佛教   慧远   Neo   Eastern   Confucianism   儒学  
描述: 交涉之理論思維型態作出整理,一方面觀察其自衝突、互動以至圓通調和之脈絡,一方面以明其之於當代魏晉思想史發展之意義,主要歸納出有三大方面:1.儒本佛末,2.儒佛殊途,3.儒佛一致。
葛洪《抱朴子内篇》与魏晋玄学-“神仙是否可学致”与“圣人是否可学致”的受命观
作者: 暂无 来源: 台北大学中文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Hong   Taoism   Pu   Pien   Metaphysics   Hsien   玄学   Jin   Zi   Bao   抱朴子   Nei   神仙   道教   sage   Wei   圣人   会通儒道   Ge   葛洪   immortals  
描述: 葛洪以《抱朴子內篇》一書奠定道教史上承先啟後的地位,書中講神仙方術、養生延年,又繼承魏伯陽煉丹理論,發揚長生成仙之說。關於其仙道方術等論述,討論已多,唯其理論建構及論證上,一般認爲葛洪上承漢代宇宙氣化論,與魏晉玄學相較顯得較爲粗疏。然而葛洪提出了「道本儒末」說,將忠孝仁信深化爲道教強調世俗道德的道教倫理學,並藉以爲長生成仙的條件,與玄學在「會通儒道」命題下以「自然」連繫「名教」的諸多論證實有一定關聯。甚至可說葛洪走出了玄學在「自然」範疇下的一個自我設限,而更有效地解決了「名教」如何落實的問題。本文以葛洪《抱朴子內篇》爲主要對象,以「神仙是否可學致」與魏晉時期「聖人是否可學致」的命題比較,討論兩者涉及的受命觀以及解決的方法,並辨析葛洪如何突破氣化命定的先天限制,發揮個人的自由意志。其目的雖是爲了成仙,但所採取的實踐方法及論證方式,在魏晉時期實有重要意義。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