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宋明理学师道观论说
作者: 暂无 来源: 孔子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师道   学统   宋明理学   道统  
描述: 宋明理学改变了帝王道统的传统观念,形成儒师圣贤传道观,反映了道统传承主体由帝王之道向圣人之道转变。通过明辨学统,树立了师道,接续了道统谱系。宋以后,师道、学统与道统传承谱系有着相当的程度重合
师道与臣道——论董仲舒与公孙弘的冲突
作者: 暂无 来源: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师道   臣道   君权   冲突  
描述: 董仲舒与公孙弘之间的冲突不是由于学术流别的不同 ,也不能简单地归之于个体道德品质的优劣、精神境界的高下 ,而是因为道之不同 :董仲舒奉行师道 ,而公孙弘践履臣道。先秦儒学先天就固有一对矛盾 :一方面
十七世纪中日师道的典型:以朱舜水与安东守约?中心
作者: 暂无 来源: 鹅湖月刊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师道   日本朱子学派   朱舜水   安东守约  
描述: 本文以明末余姚朱舜水(一六o o- -六八二)与日本江户时代柳川藩(今福冈县南)儒臣、安东守约(一六二二1一七。一)二人,交往凡廿五年(一六五八, 1.,一六八二)的师生情缘为中心,探讨其颇具古风
小语“师道”与“儒行”
作者: 暂无 来源: 思想政治课教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师道   教育工作   学生   教师   修养   小语   品德  
描述: 师道的隆替不仅关系到教育的成败和社会的良窳,甚至影响到国运的盛衰和民族的存亡。教师在我国历来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教师之所以被人尊重,一方面是由于教师本身具有特殊的修养。一个优良的教师必须学识丰富、
简述柳宗元的教育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藏教育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师道   教学目标   评价观念   教材内容   教育理念   柳宗元  
描述: 柳宗元是唐朝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之一,他和韩愈一样,除了提倡、实践占文运动以外,还广泛地培养青年一代,担负起教育青年的责任。柳宗元提倡的“文以载道”的道是以儒家为本体.“统合儒释”,归流儒道。他的三教合一的哲学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他的教育思想。
孔子的“师范”
作者: 暂无 来源: 班主任之友(中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师道   学习态度   教育经典   唐代韩愈   己欲立而立人   子贡   自我教育   曾子   子罕   孔门  
描述: 孔子师范之一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不断地自我教育唐代韩愈曾作《师说》:“今之众人”,“耻学于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者,则群聚而笑之”,感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而明清之际的黄宗羲却另有一番见解:“师道之不传也,岂特弟子之过哉?亦为师者有以致之
论王九思及其杂剧创作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杂剧作家   师道   南阳   李东阳   杂剧创作   中山狼   知识分子   家庭   明中叶   诗文集  
描述: 新稿》等作行世。 王九思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王儒为成化七年(1451)举人,历任巴县、祥符县教谕和南阳府教授,达二十年。后因丁忧归里,不复出仕。在担任教官期间,他克立师道,诲诱有方,培养出
《师说》讲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师道   乐师   六艺经传   士大夫   愚人   《师说》   圣人   韩愈   耻学于师   讲析  
描述: 师道,对于前来求教的人,都给以诚恳的指导.《新唐书·韩愈传》说:“(愈)颇能诱励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可见当时求教他的人不少.《重答李翊书》中说:“苟来者,吾斯进之而已矣,乌待其礼逾而情过
师道
作者: 暂无 来源: 船山学刊 年份: 193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师道   尊严   颠倒   放手   人情   耳界   泥沙   全息   黄金   排查  
描述: 万金嫁女夸豪兴。百金课子翻悭恡。厚于佗事薄于师。两言说透世人病。昔人云肯用千金嫁女、不肯出百金课子也、从来师道尚尊严。能令弟子肃然敬。但得复膺一二书。保全门户成贤儁。山嶽师恩何以酬。金帛戔戔犹土糞
八十年前的祭孔歌
作者: 王德埙   来源: 贵阳文史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师道   八十年   筑城   孔子儒学   文化资料   阳文   祭孔   文庙   调流   老照片  
描述: 2001年9月1日,病榻上的石韵媛女士向笔者忆及贵阳文庙在上世纪吟唱的祭孔歌曲。次日,其老伴杜家瑶先生称安顺文庙当年亦唱此歌,并作适当的补正。歌词系采用《礼记·礼运》的名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