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同文之治”:清朝多语文政治文化的构拟与实践
作者: 暂无 来源: 民族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同文   政治文化   清朝   多语文   大一统  
描述: 清朝如何维持对广袤疆域、多元族群的有效治理,学界已有诸多不无启发的考察。回归清人的语境中,与大一统相表里的"同文"成为清代君臣描述盛治时最常使用的语汇。事实上,"同文"在清代政治文化的构建中具有
孟轲之学的“民贵君轻”与乾隆皇帝的“帝王之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朝   孟轲   民贵君轻   帝王之学   乾隆皇帝  
描述: 对"民贵君轻"的认知来自传承久远的皇帝及皇子教育制度。清朝皇帝采取膜拜孔孟、弘扬儒学、编纂儒典、开科取士等一系列措施倡导"民贵君轻",造就了服膺"民贵君轻"的庞大群体。清朝的政治批判思潮、程朱理学
国家认同:清史研究的新视角
作者: 暂无 来源: 清史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家认同   清朝   多元一体   治统   崇儒重道  
描述: 研究清代国家,应当回归国家存在的政治原理,即国家为了将统治长期维持下去,采取各种办法取得政治合法性,得到人民的认同,并将人民的被动认同转化为主动认同。清朝的治统定位于接续明朝、延续历代皇帝的统治
中国文人武斗史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老年健康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梁启超   清朝   历史   中国   章太炎  
描述: 中国历来有 “文人相轻”的传统,而“文人相轻”到了极致,就是大打出手。梁启超拳击章太炎戊戌变法前,由康有为幕后策划、梁启超任总主笔的《时务报》,请来章太炎担任撰述。章太炎为人极狂傲,可以从死掉的学者一直骂到后来的民国总统。在《时务报》馆,康派极强势,自然招来章的不满,加上双方从学术思想到政治观点均有分歧,遂至开骂。章斥康派为“教匪”,后者则骂章为“陋儒”。骂架升级,最终成为打斗。康派一群人由梁启超带队到报馆,拳击章太炎。
西南巨儒莫友芝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天地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莫友芝   清朝   文字狱   科举考试   儒家  
描述: 清王朝在夺取全面政权之后,为了维护其统治,大兴文字狱,屠杀儒林,钳制思想,至康熙时发展到无以复加的状况,仅戴名世的《南山集》一书,就诛连了数百人。成千上万的文人学士惨罹其祸,或身首异处,或徒刑流放边塞。谈史色变论文惊心的政治阴霾久久地笼罩着中国大地,从史从文极为艰难和危险。为免遭祸患,而又希冀有所建树的有志之士将目光和追求转向了新的途径,有的人同样获得了世所瞩目的成就。钱大昕、钱大昭兄弟,王鸣盛、王念孙、洪亮吉、郝懿行、包世臣、王筠、莫友芝、吴大徵等在文字学、经学、音韵学、训诂学、版本目录学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莫友芝(1811年—1871年)字偲,号郘亭,晚号眲叟,贵州省独山县人,晚清时期著名学者、诗人、文字学家、书法家,世称“西南巨儒”。莫友芝在诗文、文字学、史学、音韵学、训诂学、版本目录学,以及书法、金石诸多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著述颇丰。已经刊行的就达五百余万字,蔚为大观。《清史稿》、《中国少数民族历史人物志》、《清代七百名人传》等史书都列有莫友芝传记。《辞源》、《辞海》、《汉语大词典》等闻名中外的辞书典籍都有关于莫友芝的专条评介。莫友芝天资聪明,三岁时便开始认字读书。兄弟莫友芝像姊妹读书习文的草堂在莫...
一代儒臣南昌东坛彭元瑞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朝   彭元瑞   儒臣   成就   理学  
描述: 南昌县东坛彭元瑞,官至尚书,协办大学士,在京为官四十余年,“不陈官阀,不言子孙,惟恋恩德”,真所谓为清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清乾隆年间朝廷的礼仪、制度等重大著作多数由他一人裁定。彭元瑞成就主要体现在文学、史学、理学、教育等诸方面,为清代理学学派领袖人物之一,在清代江西籍宰辅中成就最大,“儒臣之荣耀,无以伦比”
不该遗忘的两栖奇才
作者: 暂无 来源: 21世纪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学术   政治家   清朝   张君劢   自由主义  
描述: “中国现代思想界中,首将西文理性主义介绍至中国,而立身则志在儒行,论证则期于民主,当推张君劢先生”
桐野诗翁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天地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官臣   诗人   清朝   翰林院   周渔璜  
描述: 三百年前,身穿粗布长衫的周渔璜,沿着偏远的骑龙小寨蜿蜒的山路走出贵州,日后竟成西南巨儒、京畿重臣。周渔璜名起渭、号桐野。17岁中举人,23岁取贵州乡试第一名,30岁中三甲进士。曾进入翰林院,任“赞善”、“侍读学政”,后擢升“詹事府詹事”,时人称“周宫詹”;参与纂修大型辞书《康熙字典》,大清地图《皇舆表》等重要典籍;督学精英荟萃的顺天府,主考文坛群英灿烂的浙江。以钦差大臣身份检阅江淮驻军,代表皇帝遍行赏赐。官居京都二十年,为政清廉、奉公守职,是一位难得的贤吏。传说周渔璜幼年顽劣迟钝,一次遭师责,遂撒泼跳入家乡书屋旁一泉中,不想被水呛昏过去。老师惶恐而走,周父请回安慰:“即死,亦不敢责师,师固出于训徒诚意也。”他苏醒后,谓如梦寐。从此天资开张,学业大进。由是谓此泉为“慧泉”。周渔璜从小胸怀大志。年轻当塾师时,主人宴客,一守备对坐首席的他时加讥刺。他当即针锋相对:“从曹住至总镇已叹观止。我辈则殊未可量,登甲科,取卿相,指颐间尔!”守备不信,笑曰:“汝穷书生有此日我当为汝报更。”后他果衔命以钦差身份检阅江淮驻军,见谒见名帖有当年守备。守备愧疚难当,践前言司更一夜。初入翰林,有些人以为他起自边远的西南,颇瞧不起,岂料在...
经筵制度与清朝的儒化、汉化及文化认同
作者: 姜海军   来源: “10-19世纪中国制度变迁与社会演进”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清朝   国家认同   经筵制度   文化认同   儒化汉化  
描述: 清朝入关之前,就已经对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文化颇为重视。入关之后,他们为了有效地控制中国地区,主动认同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文化,积极推行自身的儒化、汉化,实行了一系列汉化政策。其中,经筵制度的设立,也是
清朝国子监礼仪职能考略
作者: 暂无 来源: 兰台世界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礼仪   视学   临雍   清朝   国子监   释典  
描述: 清代伊始,清政府设置了教育机构——国子监。之后,出于加强儒学思想统治的需要,清代统治者不仅将国子监看作是一个教育机构,更将其作为宣传儒学思想、祭祀孔子等先儒先贤的神圣之所在。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