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般若智慧与悟性审美:禅宗音乐美学思想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人民音乐(评论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审美   音乐本体   儒道两家   道家   古琴音乐   音乐美学思想   现实世界   禅宗   儒家   核心问题  
描述: 禅宗对我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具有重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看作是对儒道两家音乐美学的继续和深化.我们常常把禅宗看成一种不同于印度佛学的中国佛学思想,乃是因为它尽管采用了不同于儒道两家的宗教形式,但实质内容却是在回答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核心问题.众所周知,传统音乐美学的最大特点就是重视人的生命和人的存在体验,因此几乎所有关于音乐的美学思考和论证都围绕着一个核心问题,即如何使人在现实世界中诗意地生存?而在从现实向诗意的转化过程中,艺术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正因如此,儒道两家韵哲学思想中便出现了大量对于音乐和美学问题的思考.比如儒家用"礼乐"来描绘理想的社会状态,道家用"大音"、"天籁"来描绘人在天地自然之中的悠游和逍遥.禅宗当然也是在回答这个问题,其音乐美学思想也是围绕对这一问题而展开的.那么,相比较儒道两家,禅宗音乐美学的基本主张是什么,它从儒道两家继承了哪些思想又提出了什么新的观点呢?本文尝试对这些问题展开初步考察.
从“我固有之”到“天之所与”:孟子对道德理性之发生机理、存在依据及存在根源的探讨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发生机理   道德理性   道德理想主义   存在依据   孟子   现实世界   存在根据   儒学  
描述: 儒家是一种道德理想主义,因而儒家所有的言说、教化活动主要也就围绕着如何以其道德理想来提升此在的现实世界而展开,是即所谓“参天地,赞化育”。但是,道德理性的发生机理、存在依据及其存在根源何在?儒学之为儒学的存在根据又是什么?这些却是值得深思的大问题。因为这些问题不仅关涉到儒学存在的“合法性”,而且也关涉到儒学的未来走向与发展道路问题。当我们以这样的问题意识进入儒学时,就会发现这一问题其实在儒学的开创时代就已经存在。当孔孟开始对人的道德行为进行反思时,实际上就已经包含着对道德理性之发生机理与存在依据的追寻;而他们对道德理性之存在根源的思索,则既包含着对人之为人的所谓本体依据的追寻,同时也包含着对道德之为道德、儒学之为儒学之存在根据的探讨。一、道德理性的发生机理和存在依据:“我固有之”关于道德理性的发生机理问题,最早进行探讨的可能要算孔子以心之“安”与“不安”来说明仁与不仁的现象。据《论语》记载,孔子与宰我关于三年之丧的问题曾展开过一次讨论。宰我的看法是,“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论语.阳货》),所以,为了保证对礼乐的定期熟习,应当将“三年”之丧改为“期”(一年)之丧。听到宰我的这一看法,孔...
欧洲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审美观比较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风景画   哲学影响   审美观念   欧洲   表现形态   绘画形式   现实世界   中国山水画  
描述: 欧洲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是两种表现形式很不相同的艺术表现形态.欧洲风景画是在古希腊哲学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绘画形式,追求理性地再现现实世界.中国山水画则是在儒、道学说影响下形成的一种绘画形式,通过对山水林泉的表现性描绘来体现"天人合一"的理想追求,抒发作者对个人精神家园的向往.因此,两者在审美观念上也有着很大的差异.
雏凤清于老凤声——评哈迎飞的《“五四”作家与佛教文化》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学评论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四”   中国文学   作家   超越性   佛教文化   古代文学   儒释道   宗教文化   现实世界   儒家文化  
描述: 儒释道思想对中国文学(特别是古代文学)的巨大影响,是众所周知的史实。作为传统中国真正具有对现实世界超越性质的宗教文化,佛教文化虽然自清末以来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但它非但没有像儒家文化那样逐渐走向崩溃,反而扩大了自己在新知识界的影响。
雏凤清于老凤声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学评论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四”   中国文学   作家   超越性   佛教文化   古代文学   儒释道   宗教文化   现实世界   儒家文化  
描述: 儒释道思想对中国文学(特别是古代文学)的巨大影响,是众所周知的史实。作为传统中国真正具有对现实世界超越性质的宗教文化,佛教文化虽然自清末以来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但它非但没有像儒家文化那样逐渐走向崩溃,反而扩大了自己在新知识界的影响。
哲学与人生
作者: 暂无 来源: 汽车生活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人   中国传统文化   商业时代   庄子   哲学思想   人生   现实世界   中国哲学   儒家   冯友兰先生  
描述: 最近帮我们印刷《周末画报》的老总送了一本于丹所著的《心得》给我,他非常兴奋地告诉我,该书第一版的一张印单就是100万册。这一数字足以让全世界所有作家和著书者眼红,谁可匹敌。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复耕也一下炽热了起来,为何如此大热?著名中国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说:根据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进正面知识,而是为了提高人生的品位,净化自己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现高于道德的价值。这让我们可以窥见在当今一切向钱看的大潮中追求功利的商业时代,中国人心灵的迷失是多么的严重。其实,在西方人眼里,中国人的生活渗透了儒家哲学思想,儒
《开心100》话题
作者: 暂无 来源: 课外生活(小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偶像   指数   自然课   童话   数学   正义   英语   现实世界   回答   菜市场  
描述: 如果有一天你来到童话王国,你最想对哪个童话人物说一句什么话?回答:我最想对魔法小樱说:“能不能把你那套神奇的科洛牌送给我啊?因为我也好想和小樱一样维护正义哦。”(孟子儒)搞笑指数80YOYO:是啊,我也好想要呢,可以分给我几张吗?谢谢你啦。回答:我最想对《三只小猪》里的那只大笨狼说:“唉,你也太笨了!想吃猪肉就去菜市场买吧,为什么要费这么大劲儿呢!”(叶延)搞笑指数80YOYO:啊?你到底站在正义的一方还是非正义的一方啊?回答:我只想拉起拇指姑娘的小小手对她说:“可不可以和我回现实世界?考试的时候我就把你放在我的耳朵里,不过你要帮我背书才行哦。”(王鸣鸣)搞笑指数85YOYO:这……这也行?分
道家与禅宗的人生哲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安徽史学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道家与禅宗   人的本质   庄子   人生态度   处世原则   处世之道   现实世界   生命本质   生命形式  
描述: 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儒佛道皆重“人”,三家的理论归根结底是要解决人如何生存处世这一人生根本问题。传统观点所谓道家“蔽于天而不知人”是有片面性的。在中国传统人生理论中,道弹的人生旨趣最为贴近,本文从生命价值取向、处世之道及人生态度等方面对两者作一粗浅的比较研究,以求方家雅正。一、生命价值的共同取向——重人贵生道家以大自然为参照物,从自然与人的相互观照中去探讨人的问题。道家创始人老子认为“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①即宇宙中有四种伟大的存在:一道”、天、地、人。“道”被置于一四大”之首,这是由老子哲学的根本特色(道本论)所决定的;天地为“道”所出而又是人及万物的生存基础,故其地位次于“道”而高于人;天地之外尚有人与物,但老子“四大”中有人而无物,这显示了老子思想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重人。重人,首先便要解决人如何生存的问题。对此,老子提出了“人法地”的生存原则,意即人应效法地之道。地之道的根本特征是处卑居下,他认为人在乱世之中只有象地那样善于处卑居下,才能不露锋芒,保全生命。这又显示了老于另一价值取向:贵生。重人是贵生的前提,贵生乃重人之保障。庄子亦重人,但他不似老子侧重对人的地位的重视,...
基督教与传统儒学在超越观上的比较研究
作者: 张华   来源: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八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惊人相似   哲学体系   儒家思想   哲学概念   西方哲学   基督教神学   道家哲学   传统儒学   理论依据   人生哲学   哲学层面   柏拉图   轴心时代   中国传统   绝对理念   哲学内涵   上帝   德国哲学家   现实世界   雅斯贝尔斯  
描述: @@以孔孟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主要是立足于现实世界道德、伦理的人生哲学,在这一点上,它与可以借用西方哲学概念进行有效阐释的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哲学是不同的。也就是说,道家关于世界本体的看法、认识论的观点以及辨证的思想所显示的哲学体系,可以用西方哲学的概念进行有效阐释,并且足以为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的“轴心时代”观点提供理论依据。比如,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与柏拉图的“理念说”就有着极其惊人相似的哲学内涵,这就使得二者的比较在本体论上拥有了共同的基础。柏拉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