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冯友兰融道于儒的人生哲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研究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德境界   极高明   人生哲学   人生论   道家思想   自然境界   冯友兰   道中庸   天地境界   现实人生  
描述: 冯友兰融道于儒的人生哲学
《俗语佛源》的启发
作者: 暂无 来源: 佛教文化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文化   佛教文化   青年学者   “文革”   现实人生   俗语   小传统   彼岸世界  
描述: 提起佛教文化,许多人觉得那是一个很神秘的彼岸世界,与现实人生了不相关。其实,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由儒、道、佛文化共同构成的"大传统"及千流百派的"小传统"汇聚而成的中国文化海洋里,简直如空气一般须臾不可分离。近读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编写的《俗语佛源》一书,其中记载赵朴初先生在"文革"中曾对一位青年学者推心置腹地说:"现在许多人虽然否
唐甄评儒、道、释三教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月刊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归根复命   道家思想   治世   三教   明清之际   现实人生   圣人   唐甄   养生   儒家  
描述: 唐甄(1635-1704)以其对专制君主的猛烈抨击和关于“富民”的一系列主张,成为明清之际颇有影响的进步思想家.对于儒、道、释三教,唐甄也有所论,其基本观点是“老养生,释明死,儒治世.三者各异,不可相通”.(《潜书·性功》,下引本书,只注篇名)本文试图就唐甄对三教的评论作一简略分析.
儒、道生死观异同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孔子研究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   中国智慧   道家   生死观   有限性   宗教   现实人生   最高价值   儒家   彼岸世界  
描述: “此岸的永恒”是儒、道生死观的合命题。印度文化和西方文化都用彼岸世界的永恒性弥补此岸现实人生的有限性,导致宗教,而中国的儒道则不然。儒家和道家对于死都坦然处之,但推论则不相同。儒家把理性个体自我融入群体“自我”,用德行、功业克服感性存在的有限性;道家则是用否定的方法,探寻自我的解放,一旦重返生命的本真状态,与道同一,生命自我就有了永恒归宿,获得了最高价值。儒、道获得永恒的途径也于印度和西方不同,只须在现实人生中获得,但两家又有“伪世”与“游世”的差异。儒、道生死观使中国人没有沉湎宗教的迷狂,甚至中国佛教也受到影响而具有此岸性。这有着值得肯定的一面,但同时也导致了疏异科学,鄙夷感性而高扬理性,轻视物的价值和逻辑实证。
曹雪芹的创作苦境及其文化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格理想   现实主义   《红楼梦》   贾宝玉   出乎其外   现实人生   曹雪芹   文化性格   小说   中国知识分子  
描述: 曹雪芹的创作苦境及其文化意义刘学明深受儒家思想儒染的中国知识分子,其文化精神一般是建立在肯定人生价值的基础上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常常铸造了他们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价值取向和经世治国、出将入相的人格理想。杜甫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纯”...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