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孔子问礼”发微──春秋时期政治架构建设的理论探讨及其社会实践
作者: 暂无 来源: 史林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结构   社会伦理  
描述: 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世袭贵族领主制渐趋瓦解,社会出现了“礼崩乐坏”的混乱局面。如何重构政治体制、理顺社会关系,成了历史的使命。孔子从最普遍的人道精神出发,因袭前人的智慧,提出了一整套“礼”的学说,并以此向老子请教,由此展开了儒、道两派“山”与“水”的思辩交锋。
儒佛孝慈伦理之异同:以戒孝一致论为中心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佛教   戒孝一致   社会伦理   儒佛关系  
描述: 本文以佛教中国化进程中佛教孝、慈观念的思想变迁为考察对象,辨析中国儒家传统伦理在渗透性地影响中国伦理过程中,同样使佛教中国化地注入更多的人间关怀内容,使之最终归结为戒孝一致的伦理思想,进而表明儒家伦理不仅对佛教中国化具有历史性的影响,同时也对近代人间佛教思潮同样具有深刻的奠基作用。
先秦儒学对"怨"的诊断与治疗 B1
作者: 刘美红   来源: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先秦时代   中国   社会伦理   研究   儒家  
描述: 0204030202
儒家文化之仁义礼智信与徽商的市场营销艺术
作者: 暂无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市场营销   徽商   儒家文化   社会伦理   经营艺术  
描述: 徽商称雄中国明清商界三百余年,其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重儒"。本文探讨儒家文化的要义"仁义礼智信"与徽商成功营销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徽商营销活动的指导作用。对此问题的探讨,可以进一步揭示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商业经济之间的关系。
宗教会通、社会伦理与现代儒佛关系
作者: 暂无 来源: 世界宗教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中国   中国文化   佛教   中国宗教   入世   社会伦理   儒家文化   宗教对话   本土宗教   宗教界  
描述: 一宗教会通是近来宗教界和宗教学界关注的课题。我自己所关心的宗教会通,首要和主要的,是指中国宗教的会通。宗教会通应当涵盖了几种意义,如,可指在传统中国长期发展流衍至当代的本土宗教(儒、释、道等)的会通;又如,可指在中国文化的地区里面,各种有较大影响的宗教的会通,这就不限于儒、释、道等本土宗教,而可以包括基督宗教等。我在这里所讨论
李贽的反儒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7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规律性   中国封建社会后期   李贽   意识形态领域   进步思想   阶级斗争   资本主义萌芽   思想体系   王守仁   社会伦理  
描述: 李贽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尊法反儒的一个代表人物,著名的进步思想家。在他的思想体系中,对孔学的批判占有突出的地位。他的哲学观点、社会伦理观点、历史观点和文学观点等,都跟他对孔学的批判紧密相连,而且往往是在这种批判中表现出来的。更重要的是,李贽的反儒斗争是整个封建社会儒法斗争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封建社会后期儒法斗争的一些特点。因此,深入研究李贽的批孔反儒思想,对于了解历史上儒法斗争和整个阶级斗争的规律性,特别是了解封建社会后期儒法斗争的规律性,是很有意义的。
李贽的反儒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福建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7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规律性   中国封建社会后期   李贽   意识形态领域   进步思想   阶级斗争   资本主义萌芽   思想体系   王守仁   社会伦理  
描述: 李贽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尊法反儒的一个代表人物,著名的进步思想家。在他的思想体系中,对孔学的批判占有突出的地位。他的哲学观点、社会伦理观点、历史观点和文学观点等,都跟他对孔学的批判紧密相连,而且往往是在这种批判中表现出来的。更重要的是,李贽的反儒斗争是整个封建社会儒法斗争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封建社会后期儒法斗争的一些特点。因此,深入研究李贽的批孔反儒思想,对于了解历史上儒法斗争和整个阶级斗争的规律性,特别是了解封建社会后期儒法斗争的规律性,是很有意义的。
编辑点睛
作者: 暂无 来源: 经营管理者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行为方式   编辑   张小平   世界文化   思维方式   社会伦理   传统文化   彼岸世界  
描述: 张小平:在源远流长的历史中,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影响着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而且还推动着世界文化的不断兴盛和发展。儒、道、释三家,鼎足而立,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儒家更加强调人的社会伦理,道家更加关注人的个人本性,而佛家则更加追求人的彼岸世界。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