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新安医学医方集解
作者:     汪昂撰   方向明校注   来源: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清前期   方书   中国  
描述: 笔耕,著有《素问灵枢类纂约注》、《医方集解》、《本草备要》、《汤头歌诀》、《经络歌诀》、《勿药元诠》等医书盛行于世。 《医方集解》全书共6卷,21门,并附“救急良方”、“勿药元诠”两章,本书辑数十家之言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 6
作者: 钱穆   来源: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文集   学术思想   思想史   中国  
描述: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共三编八册,汇集了作者六十年来讨论中国历代学术思想而未收入各专著的单篇散论,为作者1976-1979年时自编。上编(一-二册)自上古至先秦,中编(三-四册)自两至隋唐五代,下
地心游记 中文导读英文版
作者: 凡尔纳   来源: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语言读物   近代   法国   科学幻想小说   英语  
描述: 侄子阿克赛尔和向导斯,进行了一次穿越地心的探险旅行。他们经历了一个又一个恢宏而令人惊心动魄的场面:地底深处的波涛汹涌的大海,巨大的蘑菇林,远古时期的海兽及令人心惊胆战的搏斗,以及原始古猿在地下森林
李之柔诗选
作者: 李之柔   来源: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诗歌   作品集   中国   当代  
描述: 绝句,又叫“绝诗”,或称“截句”、“断句”。从“五言短古,七言短歌”变化而来。王力先生在《汉语诗律学》中这样定义:“绝句字数恰等于律诗的一半,律诗八句,绝句只有四句。这样,五言绝句共是二十个字;七言绝句共是二十八个字。”在我看来,绝句至少还要合律、合韵(平水韵)、有意、有象。 一代硕儒胡适先生曾经说:“看一个诗人的好坏,要先看他写的绝句。绝句写好了,别的诗或能写得好。绝句写不好,别的一定写不好。”严羽《沧浪诗话》说:“律诗难干古诗,绝句难于八句。”再早,杨诚斋亦云:“五七字绝,字最少而最难工,虽作者亦难得四句全好者。”可见,绝句易作难工,是知者言也。 唐宋,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绝句风靡于世,争奇斗艳,美不胜收。王摩诘之《辋川集》极貌写物,自出机轴,往往入禅境,有得意忘言之趣;王龙标有“诗家天子”之称,现存85首绝句,言情造极,优柔不迫。   作者李之柔是国学大师文怀沙先生的助手,追随文老先生研习国学、诗词歌赋多年。本书为他几十年来创作的百余首诗歌,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学习屈骚、李杜之痕迹。诗中内容涉及文学、禅、景物、友情、亲情等诸多方面。
中国教育通史 隋唐卷
作者: 王炳照   李国均   阎国华   来源: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图书
描述: 《中国教育通史(5隋唐卷)(精)》编著者赵家骥、宋大川、张汝珍。在中国封建教育史上,隋唐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隋代结束了魏晋南北朝的混乱纷争局面,统一了中国,重新建立了大一统的封建帝国。在进行政治和经济改革的同时,隋代统治者建立了比较系统和合理的教育体系,确立了与政治和经济改革相适应的教育制度,为李唐王朝以及后世的教育制度打下了基础,提供了借鉴。李渊父子建立了大一统的唐帝国后,在政治上面临着如何运用整体的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方针的问题。然而,自汉代以后,儒学受到内外两方面的矛盾冲击而衰落,造成魏晋南北朝400年的思想大动荡,使儒学的权威地位受到动摇,无法以统一的、整体的思想体系为大一统的唐帝国服务。贞观君臣对儒学的政治作用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极高的评价,把儒学视为治理国家最有效的政治思想武器。唐代统治者建立了系统、完善的教育制度,确立了尊圣崇儒的文教政策,提高了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健全和完善了中国古代传统的政教合一的教育体制,给唐以后的封建王朝树立了稽式和楷模。
九死一生话养生
作者: 张岫峰   来源: 元气斋有限公司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图书
描述: 作者因太在意荣辱得失,年纪不大就百病缠身,罹患冠心病、肺气肿、肝硬化、萎缩性胃炎与食道癌,受尽折磨、九死一生,所幸后来从传统文化中发掘一三五七九抗癌功,多管齐下才能寿登耄耋!中医谈养生往往推崇成书于战国时代末期的《黄帝内经》,其实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朝各代都有养生名家与代表性著作,例如以「黄帝」为名者,还有《黄帝外经》与《黄帝阴符经》;其他儒、释、道等养身修心学说,及散见于典籍中的体验,均值得参考、学习。例如三国时的「竹林七贤」之一、魏国嵇康就说:养生有五难,名利不灭、喜怒不除、声色不去、滋味不绝、神虚精散,都不可能健康长寿。作者即因太在意荣辱得失,不到六十岁已百病丛生,于是痛定思痛,从典籍中找「秘方」,结果赫然发现「黄帝三经」、汉代至魏晋南北朝的道家养生、隋唐的禅宗修心(释家),都有甚多值得学习之处。从此参合各家精华,潜心修炼、身体力行,终于克服病痛与癌症之苦,年近九十犹声若洪钟,精神壮快。因而特别将辛苦搜集的宝贵资料及多年体验整理成书,只要多加体会、力行,您也可以跟作者一样元气十足,长寿又健康。
我说参同契 套装上中下 1
作者: 南怀瑾讲述   来源: 北京:东方出版社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图书
描述: 参同契》又名《周易参同契》,为东汉魏伯阳著。其学说汇融周易、黄老、丹火之功于一体,用《易》的阴阳变化之理,阐述炼丹、内养之道,证明人与天地、宇宙有同体、同功而异用的法则。不仅是道家养生学的理论源头,亦是中国古代化学、药物学、天文历算等学科的发轫之作。如国人引以为骄傲的四大发明之一“火药”,其原理即从此书而来。因其涉及诸多学科知识,艰深晦涩,素以“天书”著称。《我说》一书,是南怀瑾先生继《论语别裁》后用力最深、最有分量的作品之一,共八十余万言,分上、中、下三册。内容涉及广泛,旁征博引,举证极多,更有南师本人所经历的诸多奇特的人和事。先生用平实的语言,由浅入深地讲解了周易、道家、丹道的有关概念和基本原理,对儒、释、道三家的一体共论,亦有不少不拘一格、独到精辟的个人观点。对于一些已经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了解的读者来说,此书可以帮助他们进一步学习、修证;而对于一些初入门的读者来说,则可以依此领略中国古人非凡的哲学智慧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先生学识之广博,对各种修炼法门之深刻体验,此书当是国人了解、解读《参同契》这部“天书”的首选。
清代曲阜孔氏家族学术研究
作者: 陈冬冬   来源: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图书   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描述: 孔氏家族是中国历史*为悠久的家族之一,其家学传承亦源远流长。曲阜孔氏家族学术在清代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其发展经历了雍正以前、乾隆时期、嘉道时期、咸丰以后等四个发展阶段。世居曲阜的地域环境、世代相传的家学渊源、科举仕宦的生活阅历以及特有的孔氏家族制度均对孔氏家族学术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清代曲阜孔氏家族中学术成就*突出的是孔继汾、孔继涵、孔广林、和孔广森四位学者。清代曲阜孔氏家族学术,在清代家学传承方面是一个典型样本,在阙里文献和孔氏家族文献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为清代汉学在山东地区发展传播起到了推动作用,作为孔子后人,为弘扬以先圣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作出了独特贡献。本书是目前国内*一部专门系统研究深层审美心理的著作。本书力图建构一门深层审美心理学,揭开审美意识奥秘,帮助人们更好地进行审美活动、艺术创作和欣赏、审美教育,以培养全面自由发展的人。全书共七部分:导论界定了深层审美心理学是一门揭开审美意识全部奥秘的新科学,主要研究审美活动中的潜意识和无意识。*章论述了审美意识的总体构成(无意识、潜意识、意识),审美意识与大脑定位、深层审美心理与大脑定位、大脑的定位与整合,审美心理的动态结构。第二章分析了审美潜意识的结构(表象世界、审美图式、意象世界),审美潜意识的符号机制、选择机制、程序机制,审美潜意识的“内化-外化”功能、“同化-异化”功能、“抽象-具象”功能,审美潜意识的转换生成。第三章分析了审美无意识的饮食文化结构、性文化结构、生死文化结构、社交文化结构、民俗文化结构,审美无意识的社会实践机制、“现实化-内在化”机制、“宣泄-升华”机制,审美无意识的生存功能、发展功能、完善功能。第四章研究了深层审美心理的生成,深层审美心理的群体的生成和发展,深层审美心理的个体的生成和发展。第五章阐述了深层审美心理与艺术创造(灵感、构思、表达)的关系,深层审美心理与艺术欣赏(前见、视界融合、召唤结构)的关系,深层审美心理与艺术本质(艺术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艺术的“实践-精神的把握方式”、艺术的生产性、深层审美心理与艺术的现实反映性)的关系。第六章揭示了深层审美心理与人格的完善、人的全面发展、人的本质的关系。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的哲学、汉语言文学、艺术学、美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的本科、研究生以及相关专业研究者的学习和参考。
白话楞伽经
作者: 荆三隆注释   来源: 西安:三秦出版社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图书
描述: 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佛教,至今已经走过了2500多年的历史岁月。佛教在纪元前后开始传入我国,在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经过长期的交汇、融合后,逐渐发展和演变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形成了众多的宗派,表现出百态纷呈的局面。仅以中国佛教的三大系统(汉语系、藏语系、巴利语系)中的汉语系的主要学派就包括天台宗、法相宗、律宗、净土宗、禅宗、华严宗、密宗等众多宗派。在这些众多的宗派中,又由于所倡导的修行证悟的方法各有特色,从而又各立门庭,各有传承,至今绵延不绝。如以《六祖坛经》为代表经典,首尊《楞伽经》,后以《金刚经》为主要的禅宗,在发展和演变中又形成五派,即沩仰宗、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其中的临济宗自宋以后又形成了黄龙派、杨岐派。习惯上,人们将禅宗衍化的各派合称为“五家七宗”。其宗风在海内外之影响,至今而未衰。佛教在思想上与魏晋风行的玄学义趣相投,迎合了文人学士的口味,在隋唐时大盛并与儒、道两家学说互为补充,形成了三家合流的局面,又经宋、元、明、清历代,是中国文人的传统学问,代有大德高僧、学界巨擘。佛学成为博大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我们所进行的研究工作,应当具有冷静而客观的态度,既反对简单地肯定或否定的做法,也力戒从信仰或一宗一派的角度去解释佛教义理。注重于从印度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整体背景以及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去注释佛教经典,使之优秀的思想文化传统得到继承和光大,这也是笔者的意愿所在。《楞伽经》全称《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亦称《入楞伽经》、《大乘入楞伽经》。其译名分别出自南朝宋元嘉二十年(443年)的求那跋陀罗、北魏的菩提流支、唐代于阗(今新疆和田)僧人实叉难陀。各译为四卷本、十卷本、七卷本。由于求那跋陀罗的译本最早,更接近本经的原始义,因此流传广、影响大。我们也以四卷本为工作底本。针对佛僧对话,散文与诗句相互交叉的特点来进行标点和分段。注释部分采用以句为主,兼顾数句一旨的方法,依次进行,有些佛教词语出现时前后在义理上各有侧重,则采用删繁就简的原则,予以复注;白话译文部分,以直译为主,在有的术语已有注释的前提下,兼采意译,以便于阅读这也是根据《楞伽经》具有突出的理论探究和人生哲学论辩的特征而采用的方式。应当说明的是在注释部分,作者并不恪守于旧注,而是突破一教或某宗的信仰与偏执,力图在印度与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上进行冷静客观地工作,且根据需要采用了一些前期的研究成果,尚祈读者谅解。由于必须兼顾本书与丛书的衔接,时间紧迫,因此在工作中谬误、疏漏以至于偏颇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方家指正,由衷地期望本书能得到读者的喜爱和帮助。
海南人自己的植物图鉴
作者: 张健君   来源: 北京:学苑出版社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图书   植物学   生物科学   自然科学  
描述: “养生”是中国人的发明,出自《管子》。而把中国养生文化发展到极致的是中国儒释道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道家文化。本书分四个部分:一是求学与探索;二是学术思想与辨治经验;三是医案精选;四是养生保健与医德修养。四个部分体现了中医养生保健、唐宋教授的学术思想和辨治经验。如治疗脾胃病、肝胆病、心脑病、肺病、肾病、内科疑难病和妇科病的经验等,意在抛砖引玉,学习借鉴唐宋教授的诊疗思路和方法,提高中医治疗内科、妇科病临床疗效的途径。本书内容翔实,可读性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是中医临床和教学工作者不可多得的一本重要参考书。中医之理,源出周室,穷天人之际,究五行之变,载于《黄帝内经》奠中华生命学之基。其文上终天气,下毕地纪,意在为后世子孙昭示阴阳变化之理,上以治民,下以治身,远离疾苦。至汉代仲景感伤寒之肆虐,伤横夭之莫救,领《内经》之意,博采众方,做《伤寒杂病论》,从此立以草药治病之圭臬,被后世医家尊为方数之祖,其功大矣。今时之人,重有形之质轻无形之变,不知万事皆有前呈后启之理,重已病轻未病,致中医源流不显,万千疾病肆虐于世,身为医家,举目难见寿终正寝之人,百姓愁苦之状不下于建安纪年,今不鄙浅陋,研读《内经》、《伤寒》,书写中医方术之理,做《中医密码》以求引玉,共承华夏医学之魂。
< 1 2 3 ... 55 56 57 5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