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先秦两经济思想史略
作者: 王辿琮   来源: 北京:海洋出版社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经济思想史  
描述: 本书介绍了中国上古至两时期的经济思想,其中包括:儒、道、墨、法诸家学派的主张及董仲舒、桑弘羊、王莽等代表人物的观点。
东汉刚正不阿的诤臣——李固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知识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桓帝   南郑   李都   夏门亭   政治现实   今文经学   曲如   从事中郎   下诏   诤臣  
描述: 东汉桓帝建和初年,京师洛阳流传着"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的民谣,反映了当时黑暗无道的政治现实。民谣中赞颂的刚直如弦,不折不弯的人物就是李固。李固,字子坚,汉中南郑人,生于和帝永元六年(94)。祖父李颉,以儒为业,官至儒学博士。父亲李邰,不仅精通今文经学
熹平石经的镌刻及其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图书馆学研究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疑误   中郎将   后汉书   熹平石经   太史令   文字   文献记载   鸿都门学   师法家法   儒家经典  
描述: 根据文献记载和实物遗存,我国石经的镌刻以东汉熹平石经为最早,《后汉书·蔡邕传》说:“建宁三年,(邕)辟司徒桥玄府,玄甚敬待之,出补河平长,召拜郎中,校书东观,迁议郎。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疑误后学。熹平四年,乃与五官中郎将堂谿典,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石单),议郎张驯、韩说,太史令单飏等奏求正定六经文字,灵帝许之。邕乃自书册(丹)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于是,后儒晚学咸取正焉,及碑始立,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辆,填塞街陌。”
汉武帝并未“罢黜百家、独尊孔子”
作者: 暂无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误记   尊孔   本纪   汉武帝   实事求   罢黜百家   表章   贤良   独尊儒术   臆说  
描述: 人们长期以来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孔子”或“独尊儒术”,是误记了班固的《汉书·武帝纪赞》的“罢黜百家、表章六经”而臆说的。司马迁和武帝同时,他在《史记·孝武本纪》中实事求是地说:武帝信方士、搞封禅大典,“而颇采儒术以文之”。但群儒的意见不能使他满意,他就“尽罢诸儒弗用”了,这是实录,并无“独尊儒术”或“独尊孔子”之措施。 班固说的“罢黜百家”,系指武帝初即位那一年,选拨了一部分“贤良”来京,丞相卫绾发现“贤
从东汉后期文学看玄儒境界——兼论汉代经学向魏晋玄学嬗变的思想环节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哲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代经学   人生境界   道家思想   政教   魏晋玄学   人格   理论根源   社会生活   中介环节   作用观  
描述: “为文之术,首在治心”。由东汉后期文人作品中表现出的心态变化、审美视角变化和作用观念的变化,推衍出一种异于汉儒正统观念的“玄儒境界”。而这种“玄儒境界”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格构造,则又成为由汉代经学向魏晋玄学嬗变的中介环节。从理论根源上看,汉人能够凝聚儒、道审美趣味而形成“玄儒境界”,结穴于先秦儒、道均落实于人生而又追求于无限的超越状态;从文化背景上看,这种新型人格的出现实现了《诗》、《骚》融合基础上的艺术自觉;从历史条件上看,这种艺术的、人格的、哲学的转折,均根植于汉代后期社会生活的巨大变迁。
儒术独尊与汉代教育的儒学化
作者: 暂无 来源: 教育评论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术独尊   统治思想   汉武帝   汉代儒学   中国封建社会   董仲舒   儒学化   女子教育   汉代教育   黄老之学  
描述: 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和封建统治思想确立、发展的时期.儒学经秦王朝文化专制主义的沉重打击后,初由于黄老之学的兼容又得以逐渐抬头,汉武帝时,在罢黜百家后被定于一尊.儒术独尊,是封建大一统的需要,是
回族清真寺汉文匾额楹联选辑
作者: 暂无 来源: 回族研究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文   宁夏同心   匾额   楹联   四川   彭县   新疆哈密   伊斯兰教   化觉巷   回族清真寺  
描述: “用儒文传西学以教于同人”、“原儒语以明其义”,“本韩柳欧苏之笔,发清真奥妙之典”,用儒家文化的思想和概念来阐扬伊斯兰文化,这是明末清初之后回族伊斯兰教的一个新的特点。 伊斯兰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在中国这块以儒家文化为主体,排斥外来文化的土地上,多少打上儒家文化的印迹,才能得到发展。明末清初之际,汉族土大夫中,由于对伊斯兰教不了解甚至误解,普遍存在着一种
青海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
作者: 暂无 来源: 民族语文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青海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
论秦汉时期的历史教育
作者: 暂无 来源: 史学月刊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秦汉时期   司马迁   史记   历史文化   秦始皇   历史教育   历史知识   编年史   公元前   史学  
描述: 一焚书坑儒和历史教育的灾难秦国在关中,僻处西陲,文化教育落后。秦孝公用商鞅,以刑法为教,于是秦人妇孺都能说商君之法。到吕不韦入秦,有宾客三千人,号称智略士。《史记·吕不韦传》说:“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日《吕氏春秋》。”今观其书,有儒、墨、名、法、道、农、兵、阴阳、小说家言,于是东方显学,所谓九家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胡汉文化冲突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胡文化   中国文化   胡人   文化冲突   少数民族   汉文化   文化生态环境   社会距离   文化结构   魏晋南北朝时期  
描述: 在中国文化的历程上,魏晋南北朝是一个生机勃勃,具有“再创”意义的阶段。定型于西汉中期的中国第一期文化结构至此一变;经学让位于玄学,儒学独尊演化为儒、戈、佛、道四足鼎立,互争地盘。与此同时,少数民族大规模内迁,胡、汉文化发生猛烈碰撞,凡此种种,构成魏晋南北朝多元激荡的文化特征。本文拟加讨论的,正是魏晋南北朝文化结构震荡的动因之一:胡、汉文化冲突。
< 1 2 ... 4 5 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