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庞德《诗章》中的儒学
作者: 索金梅   来源: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庞德   诗歌   文学研究  
描述: 本书探讨了庞德走向儒学的历程,其一生信奉儒学原因,全面研究了作品《诗章》中作者对其儒学体系的定位等。
一代硕儒廖袭华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天地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廖袭华   儒家思想   诗歌   人格修养   生平  
描述: 被誉为贵州“四圣”,也称“四硕儒”的遵义人郑珍、赵乃康,黔南人莫友芝,黔东北的廖袭华,除郑珍近年已有《巢经巢诗集》面世和研究莫友芝书法等一批论文发表外,其余二位尚未见其著作及评介文章发表。贵州省文史馆馆员、贵州省通志总纂陈福桐老先生曾为《印江自治县志》没有廖袭华的传而深感遗憾。廖袭华,字葆珉,号西山,又号海,印江自治县峨岭镇长坡村人。生于清咸丰九年(1859)。廖袭华先生自幼熟读“四书”、“十三经”,尤喜读《周易》、《尚书》,重《礼仪》、《丧服》。青年时代,先生深受通经史的印江知县龚炳琳的赏识,便邀他随子龚藕田赴安徽老家教学。其间,龚见廖学识尚需升华,便邀硕儒俞荫甫共同予以指导。廖葆珉一边课徒教学,一边深究经史,学乃大进,终精于诗古文辞和训诂之学。光绪十九年(1893),廖终成大器,荣登癸巳科举人第二名亚元,时年34岁。光绪二十年,廖葆珉与康有为同在京朝考相识,彼此情投意合,次年便参与康有为等发起的“公车上书”,名声远播。《河南日报》在刊登众硕儒名士评介文章时,称赞:思南翰林程其棫,印江进士戴锡之和举人严寅亮、廖葆珉,德江举人黎樾青为“思南五子”,并刊载个人简历?庑魅昙壮剿辏ǎ保梗埃矗壬俅胃熬┏迹...
徘徊于执著与超脱间的诗魂
作者: 暂无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代背景   诗歌   李商隐   艺术风格   主题   《锦瑟》  
描述: ,《锦瑟》才得以流芳百世,成为脍炙人口的传世名作。一李商隐的诗歌就像是没有谜底的谜语,不仅难以解读而且难于赏析,很早以来人们就送给他诗谜制造专家的头衔,应该说这是恰如其分的。然而他的诗歌又总是那么
孟郊诗歌高古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家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孟诗   审美风格   高古  
描述: 孟郊诗歌高古的审美特征主要指其诗在崇儒复古中透示出高古自鞭的人格精神;大量使用五言古诗和乐府古调所体现的高古格力;诗人在构思造境时对奇境妙理的追求中体现的超越流俗的理性意识;以及段章炼字获得的硬峭
李颀诗歌思想主旨浅探
作者: 暂无 来源: 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边塞    
描述: 通过对李颀诗歌的重新审视,我们可以发现李颀并非今人所定位的边塞诗人,并且尽管诗中多处流露出宗教思想,但诗人主导思想依然是儒家思想,不过是一种受宗教影响的儒家失意者的消极思想而已。
儒、释、道对晚唐诗歌的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北方论丛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教   道教   晚唐诗歌   儒家  
描述: 在儒、释、道三家彼此渗透、重新整合的晚唐时代,一种长于抒情、偏于写意、善于表现、贵于朦胧的新的审美理想———优美在此时形成。这一新的审美理想在诗歌创作中通过"不光是咏史的怀古诗"、"不仅是言志
论朱熹的山林情趣与他的诗歌创作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华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林情趣   出游   思想渊源   影响   静居  
描述: 本文主要从中国传统儒释道思想中寻找朱熹山林情趣的思想渊源,同时,着重从其生活中出游和静居两个方面探讨其浓厚的山林情趣对他的生活及其诗歌创作带来的深刻影响。
儒释道背景下的唐代诗歌
作者: 陈炎   李红春   来源: 北京:昆仑出版社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唐诗   文学研究  
描述: 本书包括引言和四章正文:万象更新的初唐英姿、恢弘壮阔的盛唐气象、百舸争流的中唐风采夕阳西下的晚唐韵味。书前有季羡林所作的丛书中、英文总序。
孔子论诗
作者: 蔡若莲   来源: 诗经研究丛刊(第五辑)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诗言志   诗可以兴   思无邪   诗者《诗》也  
描述: 孔子论的"诗",专指《诗经》。其评论含许多层面,"兴观群怨"说最具代表,表达了对诗歌艺术特征的见解,全面地接触到诗歌的抒情和社会效果诸特征。
论初唐四杰的人格精神与唐诗刚健风格的形成
作者: 暂无 来源: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格精神   初唐四杰   诗学理想   刚健风格   儒侠互补  
描述: 初唐四杰的人格品位与初唐宫廷诗人御用性不同 ,在帝国初兴的时代气息与他们自己独特的身世遭际中形成的健康的儒侠互补的人格精神 ,使他们具有崇尚雄词健笔的诗学理想 ,诗歌创作中把儒家的功名理想与任侠尚武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