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习斋四存编》对儒学的传承论析
作者: 闫敏   鲁先文   来源: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道   颜元   《习斋四存编》   儒学  
描述: 儒学,自孔子创立以来,在西汉确立成为正统。但在经历了隋唐的“三教并行”后,儒学慢慢衰落。宋明理学的出现,为儒学注入了新的血液,与此同时,也为儒学带来新的问题。及至明末清初,宋明理学的问题渐渐显现,为了解决问题,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颜元探身于孔孟原始之道,批驳宋明理学中出现的佛道观点,成为“儒教”的传承者。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作者: 暂无 来源: 天风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道   唐贞观   唐建中   碑林博物馆   景净  
描述: 景教碑,全称为"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明天启三年(1623年)出土于西安,今存西安市碑林博物馆。该碑是一通记事碑,唐建中二年(781年)由景净撰文,吕秀岩书并题额,立于景教的寺院中。碑文记述了唐贞观九年(635年)以来,景教发展的历程和波折,介绍了景教的主要教义,碑文融会儒佛道,本土化痕迹明显。该碑的出土,成为基
试论苏轼农村词的思想内涵
作者: 暂无 来源: 鸡西大学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道   归隐   农村词   思想   苏轼   儒家   爱民  
描述: 苏轼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位有着杰出造诣的作家。他在诗、词、文诸多领域都有着开一代新风的伟绩。就词而言,苏轼于婉约绮靡的艺术风气之外另辟新境,开南宋辛派词人。在词的题材扩充方面,苏轼的农村词创作同样具有开创性的功劳,其农村词并不是对农村自然风光的简单描摹,而是表现了苏轼儒释道思想融合的精神状态,为看似平淡的农村题材注入深沉的内涵。其词作有对农村农民生活的直接展现,这体现着儒家经世济民的入世情怀。此外,苏轼也将自身仕与隐的矛盾,归隐、出世的释道思想寄之于田间自然中。
全国儒佛道治理思想学术研讨会综述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南京大学   江苏省哲学   佛道   江苏省高校   传统文化研究   创新团队   治理思想   哲学系   江苏南京   宏观视野  
描述: 由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儒佛道治理思想研究"优秀创新团队、江苏省高校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儒佛道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主办的"全国儒佛道治理思想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8月15-18日在江苏南京举行。来自全国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围绕了儒家、佛教、道家道教治理思想及其实践进行深入的探讨。以下是会议探讨的主要议题。一、宏观视野下儒、佛、道的治理思想的对话
立诚·主静·超越——论周敦颐以『诚』立极、出入佛老的文化创新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法音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道   主静   心性论   三教合一   儒学思想   释经   儒释道   《太极图说》   互渗   儒家传统  
描述: 儒释道在中国经过近千年的碰撞冲突融合,互渗互补,在唐宋之际,逐渐走向三教合一。儒家的心性论长期以来缺乏本体论的证明,在佛道两教的冲击下,其主导地位岌岌可危,因此,中唐以后儒学在释经方法上有了新变化,即舍传求经,倡导对经学的新的解释方法,不再对训诂名物感兴趣,而强调经典内在的义理,到韩愈等
太极图与太极岩关系之谜
作者: 暂无 来源: 民心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道   阴阳二气   思想资料   五子   无极图   周子全书   《太极图说》   《易传》   阴阳学说   奠基之作  
描述: 太极图为著名的"北宋五子"之首周敦颐所作,其哲学著作,现存者除一幅太极图外,尚有二百余字的《太极图说》和不足三千字的《易通》,后人合编为《周子全书》,是宋明理学的奠基之作。在当时儒佛道合流的趋势下,周敦颐对于《老子》的"无极"、《易传》的"太极"以及五行阴阳学说等思想资料进行融汇改造,并为宋以后的道学家提供"无极"、"太极"等宇宙本体
宋代首都的宗教节日
作者: 暂无 来源: 华夏文化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徽宗   佛道   教主道君皇帝   目连救母   真宗   神仙信仰   圣祖   宗教节日   玄朗   佛教节日  
描述: 一、两宋首都的佛道宗教宋朝是一个“崇道重儒尚佛”的时代,对于佛道二教,统治者都予以重视。北宋各帝基本上都奉行保护佛教的政策,南渡以后,南宋皇帝依然在总体上支持与保护佛教。道教在宋代的发展更为迅速,宋代统治者效仿唐朝尊老子为祖先的做法,真宗也命人别造出一位道教教主赵玄朗作为祖先,尊为“圣祖”,并诏天下大建宫观;至徽宗时又发起一次大规模的崇道活动,并自称为“教主道君皇帝”。进入南宋,道教继续受到统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