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经子丛考 外一种
作者: 罗焌   罗书慎整理   来源: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经学   研究  
描述: 罗暖先生著述苌丰,惜仅《诸子学述》公开出版,其它稿或散佚,或残缺不全,《经于丛考》(外一种)为其遣稿的辑合本,共八种,涉及经史子集四部:《历代师儒传述孝经考》、《日本师儒传述孝经考》,对先秦至唐朝90多位儒者及日本20多位学者关于《孝经》的著述、传授之说进行整理、考辨:《曾氏转冲说补正》采曾国藩、曾纪泽与友人论学书各一篇,对二曾的“转注说”进行补充、修正;《韩子校注》乃罗暖据嘉庆甲子重刻、姑苏聚文堂板《韩非子评注》本,参阅宋本、《道藏》本、顾千里校本、日本宫内鹿川注本详注而成;以及《杨子训纂篇集释》、《杨杨子云年谱》、《杨子帅友微略》三篇。又辑罗暖诗文为“外一种”,以见先生之思想。
李贽经学思想发微
作者: 暂无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四书   李贽   经学  
描述: 李贽的经学思想大抵归于自得,呈现出其独有的特征.他一方面主张经史相为表里、六经皆史,力求还原儒家经典和孔子的本来面目,重新解读经典本义和领悟圣人本意;另一方面又重视<易经>和四书;融合三教,以儒为宗
论贯云石的经学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经学   贯云石   思想  
描述: 贯云石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他在儒家经典的研究方面也作出了积极贡献。透视贯云石的现存作品,其中蕴涵着较为丰富的经学思想,其主要表现在奉儒崇经、经世致用、创新释经方法和兼融释道等诸多方面。
略论梁武帝的文化成就及其对江苏文化的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   文化兼容   经学   梁武帝   史学  
描述: 梁武帝是六朝时期最具文化素养的皇帝,一生著述宏富,在经学、玄学、文学、史学、佛学、艺术等诸多领域均有建树,对江苏区域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择其大端者主要有:推行尊儒重教政策,促使江苏文教事业发展;雅好文学,推动江苏文学繁荣;重视编史修史,促进江苏史学兴盛;倡导文化兼容,推进江苏文化多元发展。
胡瑗对程颐《易》学的启发与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胡瑗   经学   程颐   儒学   《易》学  
描述: 胡瑗是北宋著名的经学家、教育家。他在北宋儒学的复兴和转型中都有积极的贡献,尤其他对程颐等人理学的建构产生了直接影响。胡瑗在其《周易口义》中所提出的很多观点和见解,直接为程颐所继承,这在《程氏易传
齐梁萧氏的文化成就及其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   影响   经学   齐梁萧氏   成就   史学  
描述: 齐梁萧氏出身布衣素族,凭军功起家,政治上虽无多少作为,文化上却颇有建树。主要表现在:重视儒学教育,复兴经学;喜好文学活动,促进文学繁荣;注重史学资政功能,促使史学兴旺发达;主张儒、佛、道三教同源说
经术与性理 北宋儒学转型考论
作者: 吴国武   来源: 北京:学苑出版社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经学   中国   研究   儒学   北宋   理学  
描述: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北宋儒学及其经学、理学形态;士大夫的崛起:北宋经学新变及理学歧出之背景;经、子之间:北宋儒学的文献转型、注经或论道:北宋儒学的思想转型等。
经学诠释到美学诠释:对孔颖达诠释学思想的一种考察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动态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学   孔颖达   美学诠释   权威地位   经学   《五经》   学思   《五经正义》  
描述: 进行一番讨论。[1]一为了合乎唐代统一经学的宗旨和科考规范,“疏不破注”是孔颖达等人诠释《五经》经传时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这也构成了唐代经学诠释的一大特点。从所谓“疏不破注”诠释原则入手,有助于我们更
经学信仰与韩愈“文以明道”的文学阐释观念的提出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方丛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危机   “文以明道”   信仰   经学   文学阐释   社会历史背景   韩愈   政治危机  
描述: 引言论及韩愈“文以明道”观念得以提出的原因,学界多从社会历史背景的角度予以分析,以中唐时代的政治危机和文化危机作为出发点,认为韩愈所“明”之“道”,乃是政治上的“尊王攘夷”,以及文化上的“尊儒排佛”。①对于“文以明道”观念的评价,也多从“适于时,救其弊”的角度予以肯定。②可是,我们知道,韩愈力倡古文,其志实在“古道”,所谓“好其言辞”,乃“欲兼通”耳。③其“文以明道”的文学观念,在指导写作的意义之外,④实是关于“文学为何”(what literature is)的问题,讨论的是文之为文的终极依据在于“道”的问题,这是文学本论(theories ofliterature)的问题,属于本体论(ontological)的范畴。⑤除在文学史的创作论范畴内对“文以明道”的观念进行讨论之外,在作为文学阐·2释观念的意义上,尚有讨论的余地。另外,韩愈“明道”的目的在于兼济天下,致用于当今,这当中有家国政治的思考,⑥也蕴含“重建儒学权威”的努力,⑦但是,我们以为,作为一代大儒的韩愈,在对其为学和为人的探讨研究之外,其为道的一面,也即其儒之为儒的终极关切和心灵信仰的一面,也是不可忽略的一个方面。我们这里讨论的信仰,是在蒂里希所...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