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思考
作者: 暂无 来源: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文化   中国文化   新文化   现代化  
描述: 资本主义文化,以新儒学来指导,则是通过改良道路建立资本主义文化。这已被历史证明是走不通的。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本身,更需要一种崭新的视野与方法。
儒佛会通与现代新儒家、人间佛教的形成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新儒家   西方文化   中国文化   梁启超   人生佛教   现代转换   章太炎   人间佛教   唯识学   儒佛关系  
描述: 儒佛会通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自佛法东传以来,儒佛交融、儒佛会通就逐渐成为儒佛关系的主流,最终形成了亦出世又入世的儒化佛教和佛教色彩浓厚的宋明理学。在中国历史上不乏倡导儒释同源、儒佛互证的佛教大德和儒门宗匠,儒佛会通使中国文化以开放的胸怀接纳了印度文化,也使佛教的圆融精神在中国文化里发扬光大。
陈独秀对儒、佛、道思想的评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哲学史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西方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   佛教   无政府主义   书信集   《孔子与中国》   陈独秀   儒学孔道  
描述: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和主将。在批判旧文化,传播新文化的思想启蒙运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理论界盛行着一种看法,认为陈独秀对中国传统文化所持的态度是“全盘否定”,或曰“一概否定”,“彻底否定”。这一看法无疑是不符合陈独秀思想的本来面貌的。本文试图通过陈独秀对儒、佛、道思想的评析展示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并对他思想方法上的矛盾与不足进行探讨。对于儒学孔道,陈独秀的态度是否定多于肯定。他说:“儒教孔道不大破坏,中国一切政治、道德、伦理、社会、风俗、学术、思想均无有救治之法。”以陈独秀书信集》,第24页)尤其是对儒家的“三纲”教义批判更甚。在他看来,儒家三纳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三纲”所规定的是“片面义务”,在其禁铜之下,“天下之男女,为臣,为子,为妻,而不见有独立自主之人。”这种“不平等之道德”,其目的在于维护“阶级尊卑之制度”,与现代“经济学上的个人财产独立”和民主政治背道而驰,应该予以否定。否则,人们的思想就难以解放,个性就无法张扬,智慧也不能发挥,平等自由也只能是空谈。但是,陈独秀对儒学孔道并不是不加分析地一概摒弃,而是持辩证的扬弃态度。其一,批判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的“三纲”教义,但并...
试论康熙的文化政策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汉论坛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外来文化   西方文化   汉民族   汉族士人   传教士   满洲贵族   汉族官僚   儒家学说   文化政策   民族矛盾  
描述: 康熙继承并积极推行皇太极和顺治对汉族文化的政策,尊重汉民族的文化传统,全面吸收儒家学说,礼遇汉族士人、官僚,同时,对外来文化也不盲目排斥,而是采取了为我所用的正确态度。清朝的文化政策到康熙年间,已经趋于完善而卓有成效了。康熙对清朝的文件政策能有如此贡献.县右其历史渊源和社会背景的。早在关外的时候,皇太极就确立了接受传统汉族文化的方针,宣布“以文教治世”①。这首先是由于建立清政权的需要。与汉族相比,满族无论在历史上,还是文化上,都处于劣势。满族统治者想要在短时间内扩充势力,人主中原,不正视汉族文化的长处是不可能取胜的。皇太极明白这一点,所以广为招降纳叛,并常常采用汉宫的建议。人关以后,清王朝进人巩固政权阶段。顺治帝虽然制定了“兴文教,崇经术,以开太平”②的文化政策,开清朝“崇儒重道”之气象,但顺治英年早逝,仅创其例,而未及──付诸实施。康熙即位后,大规模镇压抗清运动的战事已经结束,清政权进入了相对稳定时期。当时,皇太极和顺治的文化政策已行之有年,但能否兼顾满汉双方的利益,则是清政权能否进一步巩固的关键问题。其中对汉族传统文化是重视还是轻慢,就成了满汉关系中的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康熙初年,以辅政大臣巴拜为首的一部...
游离在儒耶之间的蔡尔康
作者: 暂无 来源: 档案与史学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万国公报》   敬天爱人   林乐知   西方文化   宗教取向   传教士   股份有限公司   基督教   李提摩太   广学会  
描述: 游离在儒耶之间的蔡尔康
纵横国画如是观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类性   传统绘画   西方文化   文化交流   现代艺术   政治思潮   中国画   中国绘画   画面构成   中国思想史  
描述: 中国绘画的发展与中国思想史相平行,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一个组成部份.尤其儒文化的发展、兴衰、进退,对其影响最大.政治事变在特定的条件之下作为一个文化条件、学术背景,其影响亦交错万端,因果互根,直接制约着学术和艺术的蜕变分化.更新变迁.但是,绘画作为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它又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如果因为它与思想发展的关系、与儒文化发展的关系,就从思想史、儒学、政治思潮的递嬗传变来例同绘画本身的发展,便必使绘画学术的研究进入歧途.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