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论“甬上四先生”的政治构想和教育实践
作者: 暂无 来源: 地方文化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育实践   政治理想   甬上四先生   政治思想   理学  
描述: 治国平天下始终是传统中国社会精英的最大理想,南宋"甬上四先生"也不例外。他们既提出过一些较为宏观的治国措施,也对改善南宋社会的底层状况建言立策。自执政者而言,提高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的伦理实进工夫与政治理想的落实,是合而为一的工作。"善性"是一切伦理教化和政治措施得以实施的根本。因为"善性"的存在,才与同样由善而发的伦理教化和政治措施获得一种内在的共通性,使这种外在的客观化的运作,获得一种内在的主观化的认同。这种认同感,使得人们自觉而自愿地服从政治治理,从而使政治理想得到落实。政治理想得到落实的关键,是君主的善心必须得到彰显,如果君主之心有不尽合于圣贤之心者,必须"格君心之非"。基本原理既定,还需有具体的制度来促成理想社会的实现。当政者要深切地体认传统儒家"民为邦本"的思想意蕴,"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就是指制度的创设和安排。制度设置必须符合"道心"的要求,如若不然,制度则反而会起到反作用,伤害到人民和国家的利益。合理的制度有时必须的,因为人的政治与经济及社会行为惟有遵循制度,才能保持可持续性,才能兼顾公平和效率平衡的原则。"甬上四先生"重视教育,对南宋的书院教育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也使陆学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
书院的产生与南宋书院的发展
作者: 暂无 来源: 天府新论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育机构   南宋书院   管理制度   书院   北余书院   中国   文教政策   理学  
描述: 书院的产生与南宋书院的发展周群华,萧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一种教育机构,它不同于一般私学,更不同于官学,从宋初到清末一千年间,书院时兴时废,在不同时期,其情况和特点也不同,它是时代的产物,对中国古代教育发展曾起过很大的作用。然而,书院是如何产生?它在...
南宋时期书院与理学结合的内在原因探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书院   理学   南宋  
描述: 南宋书院与理学的结合除外在的社会政治环境影响之外,还与理学自身的价值追求、理论特点及书院的性质、组织方式、特点有关。首先,理学强调个人的生命体认与内在证悟,强调发挥主体能动性、道德自觉性的特点,与书院重视个人自主性的教育方式颇为契合;其次,理学所要传播的主要是一种道德追求、价值取向,需要特别的传播情境。而书院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师生群居共学、相与讲习的组织方式,在传播情境营造方面具有特色与优势。
南宋四大书院教学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启示   南宋书院   高等教育  
描述: 被称之为南宋四大书院的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象山书院和丽泽书院,它们在其办学与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与技能技巧,这对于当今面临着众多困惑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无疑可以提供重要的实践经验与理论素材。
元代华北的书院:蒙汉文化关系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学   书院   官学化   蒙汉关系  
描述: 元代重建了许多南宋时期的书院,延续了南宋书院与道学传播互相融合的趋势,元朝政府维持书院与鼓励道学是为了统一北方、南方,减少汉人抵抗蒙古统治。有学者提出元代书院"官学化",本文则从"断裂与连续"的角度继续探讨该问题,认为元代北方和南方的文化是统一的,汉族文化的传承是连续的,而不是断裂的。
《书院与科举关系研究》出版
作者: 暂无 来源: 教育评论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关系研究   北宋前期   科举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制度演变   书院   研究员   晚唐五代   湖南大学  
描述: 该书由湖南大学李兵副研究员撰写,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头分十章,依次是:晚唐五代科举制度演变与书院萌芽、北宋前期书院与科举关系研究、北宋中晚期文教和书院转型、南宋书院与科举关系研究、元代书院与科举关系研究、明代书院与科举关系研究、清代考课式书院与科举关系研究、清代汉学书院与科举关系研究、清末书院改制与科举革废关系研究、书院与科举关系的相关性研究。作者凭借在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和在
南宋书院的地理分布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书院   高等教育史   地理分布   南宋  
描述: 南宋书院的地理分布
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理念及人文精神再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大学教育科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育理念   人文精神   以德育人   古代书院  
描述: 儒家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在享有例外权的官学是行不通和不必要的,或者说被排除在官学之外。在时代的催生下,南宋书院发展的高峰时期出现了史无首例的对官学批判的热潮。要革除宋代教育的弊病,其关键是复兴或者说重新确立儒家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书院历千年而不衰,在古代社会具有生机与活力,究其根由在于它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以德育人教育理念的人文精神。这种独树一帜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更是成为了气势磅礴而富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教育思潮。
《近思录》产生背景谫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朱熹   《近思录》   理学  
描述: 《近思录》是理学入门的基础读物,在理学思想传播和朱子学研究中具有经典地位。宋代印本文化、理学思潮影响了《近思录》的诞生;南宋书院的发展孕育了《近思录》;朱熹的学派意识、思想的逐渐成熟,也促成《近思录》产生;朱熹重视童蒙读本、重视儒家思想传播文本,使《近思录》的出现成为必要。
清代四川的书院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杂志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育机构   清代   教研结合   封建时代   书院   四川   教育性质  
描述: 一、书院之设始于蜀书院,是我国封建时代独特的一种教育机构。它以私人创办为主,积累大量图书,教研结合,具有成人教育性质。清嘉庆《四川通志》卷九十七云:蜀自文翁倡其教,相如为之师,受以七经,而岷络之地风教大行,人才蔚起,班氏谓天下郡国皆立学官,自文翁始;然则谓书院之设亦始于蜀,无不可以。据明正德《四川总志》载,全国最早以“书院”冠名的“士子肄业之所”,是唐贞元九年(793年)于今遂宁市西南书台山下建立的张九宗书院。不过,它与入宋以后特别是南宋的书院(如魏了翁讲学的鹤山书院)那种学者聚众讲学治学授徒的性质还有相当的距离。但这毕竟属于全国最早由私人建立的属于读书人的书院。宋明理学大兴,书院因此迅速发展。但由于明朝中后期几次大规模查禁、捣毁书院,加之清初对书院“不许另创”的抑制政策,因此清朝初期,天下书院寂寞无闻,四川书院也趋破落。直到雍正十一年(1733年)诏令各省建立书院,并赐帑金千两作为建造经费,书院才逐渐兴盛起来。到乾隆时期(1736—1795年),书院已发展到两千余所,仅四川地区就有394所。其中比较有名的书院有:北岩书院(涪州),紫岩书院(绵竹),青莲书院(江油),金华书院(射洪),鹤山书院(邛州),玉环书...
< 1 2 3 ... 4052 4053 4054 405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