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陈珦(元贇)的道家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Xiang   Study   Yuan   老学   陈珦   Chen   Zi   The   柔道   无政   Judo   Zheng   of   Lao   禅宗  
描述: 浙江餘杭人陳珦在晚明畸儒朱之瑜(舜水)同期流寓東瀛,可惜葛榮晋主編《中國實學思想史》(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第四十四章〈陳元贇的實學在日本的傳播和影響〉不重視他的道家哲學,衷爾钜的專書錄取他的老子注解而太少批評。較早的狀元楊慎同號升庵,對文藝與道教有共同興趣。元贇將湖北公安派美學傳進日本,引致日本插花藝術(花道)的「(袁)宏道流」。陳氏曾於嵩山少林習武,後來創造柔術教授三位日本高徒,造成柔道三派。傳授書法,茗理和陶藝以外,他結交晚輩日蓮宗(近似中國天臺宗)儈元政,酬唱編成《元元唱和集》。思想方面陳珦受泰州學派陶望齡感染而帶佛學色彩,但是像道家隱士批判儒家「不窮實理,還謗老子,逆子不知親。」(《老子經通常•虛用》)他容忍以佛解老而窮惡用儒解老,其詩融會《莊子》與禪學。元政尊稱他為「大唐賓」,京都宇治黃蘗山印行《陳元費研究》。王齊洲、王澤龍《湖北文學史》(武漢: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5)第三編(近古文學)宜以陳氏作尾聲,無奈它只提林語堂。
初唐赋的三教思想风貌
作者: 暂无 来源: 华冈文科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Taoism   初唐赋   三教思想   风貌   Three   Systems   Fu   Thought   The       T'   Buddhism   of   Early     ang   Confucianism  
描述: 自從釋教在東漢時輸入以後,道教也隨而建立,於是世人結合先秦已有的儒教,號稱三教。三教成了中國傳統宗教的核心,領導思想界,成為中華思想主流。三教的發展,由相斥而相用,歷數百年,至初唐達到成熟的融合局面,並駕齊驅,同為知識份子所包容,成為知識份子文學創作的營養。作為文學精髓的賦,由漢而三國,而六朝,以至初唐,由古賦而俳賦乃欲扣律賦之門。初唐賦在賦史上成為由俳賦入律賦的關鍵,在賦史上地位重要,是文學史家不可忽視的階段。可是歷來鮮少有人對它作宏觀的考察。本文擬補漏填隙,對此賦史斷層進行縫綴,就賦的內容加以研究。文學是作家的自我意識與社會歷史文化的結合;宗教則是生活中的一種社會意識。兩者互相滲透,關係密切。因此,文學的宗教思想,可經由作品所接受的宗教意識訊息解讀,還原出來。此次研究由初唐賦的宗教思想存在形態的分析入手,希望針對賦內容的解剖,突現其中的思想風貌以作為初唐賦研究的基石,提供文學與宗教的關係一個實際的證例。
比较王弼与程颐的"易"注及本体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Confucian's   Origin   Nothingness   Ce   明彖   Yang   Being   The   玄理易   Ming   Sage's   Moset   Wisdom   体用一源   and   Without   of   Hidden   Distinction   Nature   Ultimate   阴阳异质相求   儒理易   Same   Disparite   显微无间   Appearance   寂然至无   the   Yi   而无息   至动论   Daoist's   本静论   to   Duang   Belong   圣人之学   Yin  
描述: 本文試由釐清王弼、程頤之《易》學源流、注《易》特色;兩人在《易》學本體論上所採持的理解及詮釋立場;進行兩人相互間的對比,且予以評論,凸顯兩人《易》學本體論的特色。在王弼注《易》的方法與旨趣上,本文考察其家學淵源及其與荆州學派的經學學風。文中列舉王弼的《易》學著作,且針對其《周易略例》(王弼注《易》的綱領)七論中,最重要的 ,及言陰陽異質相求之互感情態的「明爻通變」予以闡明。王弼《易》學在易學史上的最大貢獻,莫過於在的言意之辨中,釐清了「象」與「意」的關係。他說明的「象」在表「意」上的功用及限制。他在注《易》所採取的理論模式上,則將儒理及玄理兼綜互補。而是在本體論上主採《老》學,在進德修業及立身處世上側重儒家義理。在注「復見天地之心」處謂:「寂然至無是其本矣。」「至無」係天地萬物之本體,反映了他所持貴無論的道家立場。他以無形無名及寂然大靜描述本體的體性。至於程頤(伊川)《易》學的淵源,主要承自王弼、胡瑗及王安石等三家的義理《易》學。在伊川《易》學的本體論立場上,他兼採王弼的言意之辨,華嚴四法界的理事圓融觀,返宗於《周易》生生之理。其的「至微者,理也。至著者,象也。體用一源,顯微無間」係其本體論的形式特徵。其本體論之義理涵義上乃歸宗《周易·乾卦》的剛健無息之生生動能上。甚至他在注時亦謂「(坤)非健何以配乾,未有乾行而坤止也。其動也剛,不害其為柔也。」對他而言,坤具「柔健」之德。乾坤為《易》本體論的第一形上原理,伊川賦以健動不已的生生特性。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