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类与个体: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尊严观比较
作者: 郝书翠   来源: 山东社会科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尊严   个体   马克思主义   比较     儒学  
描述: 主体性构成人的尊严的内在基础。把人视为目的,而非工具或手段,这是捍卫人的尊严的必要条件。就此而言,马克思主义与儒学是一致的。但在实现人的尊严的具体路径上,马克思主义追求人的历史解放,儒学则追求个体的自我修养,由此形成了两种旨趣迥异的尊严观。在一定意义上,作为类的人的尊严的实现,与作为个体的人的尊严的实现,恰恰可以相互补充,以丰富尊严的层次性和得以实现的不同路径。
“仁之德”与“道之德”:先秦两种德性思想之比较
作者: 暂无 来源: 理论导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德性观   比较   “仁之德”   孔子   “道之德”  
描述: 道德文化的传统与主干。新形势下,认真解读两种德性观的内涵,在思想“原点”的比较中探索它们在核心概念、主体价值取向和德性养成路径上的差异性,传承和弘扬以“社会伦理”见长的孔子德性观和以“自然伦理”见长
儒、道、墨德性观之差异比较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德性   差异  
描述: 德性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思想范畴,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史可以说是一部德性史。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思想——儒、墨、道,其德性的探讨更是贯穿了始终。本文主要从三家各自的立足基础、群己关系、最终目的来讨论其差别所在。理论探讨的最终目的在于指导现实,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和谐社会”的创建中相信能够发挥它的价值所在。
山西青龙寺壁画与永乐宫、河北毗卢寺、洪洞水神庙壁画艺术特色之比较
作者: 暂无 来源: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教壁画   比较   吸收继承   山西青龙寺壁画   艺术特色   创新  
描述: 山西稷山青龙寺壁画是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佛教水陆画之一,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青龙寺壁画再现了儒、释、道三教以及民间宗教信仰和一部分社会生活的内容,题材范围广、覆盖面大、表现形式多样,是佛教及其绘图传入中国后吸纳中国本土文化并经过长期改造和融合后产生的宗教绘画样式。青龙寺壁画线条飞动、色彩绚丽,充分展现了元代佛教壁画的艺术精华。
简论儒、释、道婚姻家庭观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家   道家   比较   儒家   婚姻观   家庭观  
描述: 婚姻家庭是人类社会学研究领域里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不同时代文化背景下的婚姻家庭观和价值观,使现实社会中的婚姻家庭呈现出不同的社会人文景观。儒家主张积极入世的婚姻观和以伦理政治化、政治伦理化为主的家庭观;佛家提倡理论与现实调合,入世出世两无碍的婚姻观以及“慈悲”、“忍让”为主的家庭观;道家则积极倡导“顺乎自然”、“阴阳互补”的婚姻观和以养生和睦为主的家庭观。儒、释、道三家的婚姻家庭观的形成是与其人生观和价值观密不可分的,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和作用也是不同的
思孟儒学与基督宗教“人论”的比较研究
作者: 孙家宝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天人关系   基督宗教   比较   人性   思孟儒学   终极命运  
描述: 儒学,通常被称作人本主义哲学:基督宗教,则是一种典型的神本主义传统。这样两种文化传统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于其中,二者对“人”的看法,即“人论”,是造成这种分野的一个重要因素。总体上来说,在儒学系统中,人是思考的中心和尺度,所以,儒学的人论是在“人禽之辨”的基础上展开的,无论是对人性的思考、对天人关系的思考、还是对人的终极命运以及人通过修养所能达致最高境界的思考,都是围绕这个中心和尺度而进行。基督宗教的“人论”有着完全不同的基础,严格地说,它不是建基于人的自我意识的某种哲学理论,而是以
< 1 2 3 ... 9 1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