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悦城龙母信仰的特征——悦城龙母信仰研究之二
作者: 暂无 来源: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悦城   龙母   民间信仰  
描述: 悦城龙母信仰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自身鲜明的特征 ,即信仰的正统性 ,儒释道的融合 ,民间习俗活动与娱乐竞技相结合 ,民间捐款是龙母信仰发展的支柱
三教合一格局下儒家伦理对民间信仰的影响
作者: 杨胜良   徐朝旭   来源: 第21次中韩伦理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三教合一   儒家伦理   民间信仰   道德教化  
描述: 儒教之"教"是教化,特别是道德教化。儒释道的融合,是三家的伦理观念逐渐趋同的过程,在道教的形成、发展及佛教传入、扎根中国的过程中,二者吸收了儒家伦理,最根本的,具有了官方信仰的教化的特性。三教合一,也是儒释道三教民间化的过程,一方面儒释道的神灵被改造成民间信奉的神灵,另一方,民间信仰的被佛、道所吸收,并赋予以教义,被改造成某种形式的宗教,在民间信仰上升为民间宗教的过程中,民间信仰被德教化了,成为儒
在孔子家乡传教:圣公会在山东历史探析
作者: 胡卫清   来源: 东岳论丛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东   孔氏家族   英国圣公会   民间信仰  
描述: 19世纪中后期,英国圣公会进入山东中部开辟传教区域,该地区既是传统儒学的核心区域,同时也是社会文化生态极为复杂的地带。英国圣公会开辟山东教区带有鲜明的文化象征意义,其传教活动确实也一度遭遇过曲阜孔氏家族的强力反对,但不可过分夸大这种反对的影响力。动荡的政治局势,地方性的社会经济因素以及当地独特的民间信仰和民俗文化成为英国圣公会在华传教的巨大挑战,这才是真正阻碍传教事业发展的因素。
神体儒用: 儒学与民间信仰的融会
作者: 暂无 来源: 宁夏社会科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神学   宗教理论   儒教   儒学   民间信仰  
描述: 儒学与民间信仰之间存在互动,且这种互动是以儒、释、道为代表的整个文化各要素之间在文化内部进行整合的动态过程。儒学"独尊"以后,儒学以毛细管的作用力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民间信仰亦受其影响。民间信仰将儒学发展为思想内核的同时又为其提供信仰支撑,两者融合而形成中国特有的宗教形态。儒学与民间之间能够互动,本质上还是源于两者皆附有的宗教性特征,两者虽都不是体制上的宗教,却一直发挥着宗教的影响力和作用,并融会构建神学政治文化生态。
论多元族群视域中的广西民间宗教信仰体系构成及特性
作者: 暂无 来源: 宗教学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元文化   文化层累   民族宗教   广西   民间信仰  
描述: 广西多元复杂的地理环境、多元族群聚居的特点,决定了民间宗教信仰体系的民族性、区域性及多元性。汉文化较早的渗入,使广西民间宗教信仰体系中带有中原佛、道、儒文化深深的烙印。广西较早就成为中国的边疆,中央与地方的特殊关系,成为影响广西民间宗教信仰观念和格局变迁的重要因素。文化变迁的结果,使得广西民间信仰体系具有叠加性、杂糅性、动态变迁性。
论关公信仰与儒释道的关系
作者: 暂无 来源: 龙岩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教   道教   关公信仰   民间信仰   英雄崇拜  
描述: 关公信仰是中国民间最普遍、最典型的神人信仰。关公信仰的缘起与佛教的广泛传播有直接关系;关公神格的不断提高是以道教的制造"神迹"并与崇道皇权互动为驱力。而关公信仰的真正勃兴在于中国传统士大夫视关羽为英雄,在民间不断强化英雄崇拜观念的结果,反映明清以来国家意识对地方社会的影响与覆盖。
儒家伦理影响下的汉代民间信仰新变化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阴阳五行   忠孝   汉代   儒家伦理   民间信仰  
描述: 汉之前,民间信仰的对象主要是自然崇拜以及对某些有功于民的古圣先贤的信仰。西汉中期后,随着儒家"独尊"地位的确立,儒家伦理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对基层民众的生活产生了日益重要的影响。民间信仰的变化,便是这种影响的突出表现:一方面是以儒出仕的官吏成为民间信仰的对象;另一方面是世俗忠孝传说故事和孝感动天信仰的流播。可以说,符合儒家忠孝伦理的神灵成为西汉中期以后民间信仰的新的对象,这是不同于以往民间信仰的新特点。
漫话求雨:从祈求对象来看中国民间宗教信仰的发展变化
作者: 暂无 来源: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龙王   佛教   道教   求雨   民间信仰  
描述: 中国民间乃至统治者的求雨的演变反映了儒释道三教在中国社会历史上的竞争乃至交融,本文着重从求雨对象的演变来探讨这种现象。
唐人小说所反映之魂魄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世纪宗教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梦境   魂魄   唐代   志怪小说   民间信仰  
描述: ,儒释道三教对魂魄的解释皆有不同,然经六朝的销融,入唐後魂魄观趋於固定,且为三教所承认。唐人仍援用传统的概念,依气化理论将魂魄二分阴阳,又对照着现实生活予以诠解。1、魂为个人主要意识,梦境意谓魂游於外
江南镇乡祭祀体系中的地方与国家——以上海金泽镇及苏、松二府为例
作者: 暂无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地方与国家   “杨老爷”   金泽镇   儒教   民间信仰   祠祀   江南文化  
描述: 民间信仰的神祇,不仅具有地方意义,而且其诸多形式亦具有国家象征意义,而以民间信仰来讨论"国家"与"地方"之关系,乃是当今宗教学界所忽略者。兹以上海市郊金泽镇所存地方信仰祭祀形式为例,尝试提供一种新的民间宗教研究视角。金泽镇位于上海市青浦区,至今仍然保存着一套以"杨老爷"为核心的民间宗教,镇上"桥桥有庙,庙庙有桥"的信仰格局,俨然延续了明清儒家祠祀体系,体现出近世以来的江南地方信仰模式的诸多特点。江南民间宗教是一个完整的信仰系统,儒教祠祀表现出"国家"特征,众多的老爷信仰则表现出"地方"性质。基于金泽镇的当代田野调查和江南苏、松二府地方志的文献整理,可以看出乡镇一级的祠祀系统,是维持江南地方社会的重要支柱。
< 1 2 3 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