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孔子的仁学
作者: 邹新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道德   孔子   天命  
描述: 本文自殷商至春秋时期的神人关系出发,阐述了在孔子仁学思想确立之前,自殷商至春秋时期的神人关系所经历的十分漫长的演进过程,本文把这一思想演进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殷商时期的“神权至上”阶段; 西周时期的“神民互补”阶段; 春秋中晚期的“人文思潮的兴起”阶段。殷周时期,在神人关系系统中,人经历了从“无我”走向“自我”,从“隐”至“显”,从“无主体性”到“自我发现”的漫长的艰难曲折的历程,人的自我发现和价值自觉为中国思想文化特别是儒家仁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深厚的思想资源和理论基础,孔子仁学思想的确立,正是殷周
孔子新探*
作者: 张波   来源: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孔子   身心关系   人我关系  
描述: 是孔子学说的核心范畴。历代学者在解读时,往往立足于人与人关系的视域进行阐释。然而,从“”字的本源看,孔子不仅就身心关系阐发,也从人我关系论述。就前者而言,指向的是主观的实践,即成己之道;就
孔子“里”思想
作者: 赵振羽   来源: 孔子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未既性     实际践行   时间性   本己性  
描述: “里”思想蕴含并显现了孔子对的源初领会。但是由于受到对象式、知性化思维方式的影响,“里”思想在现今往往被误解或忽略,因此就有重新揭示并澄明这一思想的必要。孔子是在一种实际发问所敞开的源发境域
范晔《后汉书》群像列传之论赞
作者: 暂无 来源: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后汉书》   范晔      
描述: 论赞皆是史书中重要的体例,是表达史官史学观念的重要渠道,亦是映射著书之人文学功底的一面明镜。范晔《后汉书》群像列传中的《儒林传》《文苑传》《党锢传》的与赞,体现出其“重学崇儒”的儒学观、“情采兼重”的文学观以及“以正一代得失”的史学观。
孔子教育的目的和内容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孔子     教育目的   内容  
描述: “君子儒”。孔子重视的教育内容包括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而以前者为重心,“”与“礼”的教育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孔子主张通过“六艺之文”的学习,传递修己治人之道。孔子的教育思想为我们实现“教文育人”的教学目标提供了重要借鉴。
孔子的“”及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作者: 金雪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方法     启示   孔子  
描述:”思想是孔子思想中的核心精神,可以说不研究孔子的“”就无法掌握和理解孔子的全部哲学思想,在《论语》中,一共有58章提到“”,共有109个“”字。足以见得“”在孔子思想中占据着十分重要
《论语义疏》与玄学体用观
作者: 暂无 来源: 孔子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论语义疏》   玄学体用观  
描述: 《论语义疏》的玄学倾向引人注目,引发的玄儒关系问题至今仍存争议。是儒学的核心范畴,以《论语义疏》为考察视角,可从哲学层面窥测玄学对皇侃经学思想的实质性的影响。皇侃会通玄儒,在的内涵上以儒家
孔子的言说方式——以“”为例
作者: 龚建平   来源: 哲学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孔子   象征性言说  
描述: 近代以来,对孔子""的理解多使用分析和逻辑推理的方法,总体说是必要的,但对于深入了解孔子言说的意义仍嫌不够。本文试图以孔子说""为实例,分析认识其基本内涵,并由此揭示孔子言说方式的基本特征。本文
略论仁爱和神爱——从《论语》、《新约》出发
作者: 暂无 来源: 咸宁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孔子   上帝   耶稣  
描述:”在《论语》中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概念,也是理解原儒思想的一个关键,而将“”理解为“爱人”则是理解“”的关键;在《新约》中提出的“最大的命令”以及“新的命令”中也可以看出基督教对“爱”的重视和强调。那么,两种不同思想对统一主题的探讨有什么根本的不同和相通,是本文试图探讨的两个方面。
论语中与礼关系新诠
作者: 暂无 来源: 国立政治大学哲学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论语   意向性   意向行动   逻辑行为主义    
描述: 孔子「」一概念的心性化乃是思孟一系的一大发展,至於 宋明道学、理学及心学之出现,则可说是儒学的剧变。虽然宋明儒 及当代儒者声称可「调适而上逞」、可得「先秦之真绪J 然而先 秦的血脉传至宋明,已
< 1 2 ... 1851 1852 185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