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易传》符号解释视域下的儒道互补会通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解释   互补   易符号   会通   儒道  
描述: 文章从易学解释对象、对道的解释和天人观三个方面论述了儒道互补会通。作者认为,脱离卜筮语境的易文本符号,意义不确定,为后世解释者提供了一个多元的、自由的理解和解释的空间,此为易文本符号成为儒道两家
论先秦儒道互补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先秦   美学   互补   中国哲学  
描述: 儒道互补,这是人们经常提起的一个话题,中国哲学史谈这个问题,中国美学史也谈这个问题。那么,儒和道究竟怎么样进行互补呢?儒道为什么要互补和为什么能够互补呢?对此问题人们各有自己的见解。现在我也试谈这个问题,以发陋见。
儒道互补的三种形态
作者: 暂无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双修   互补   融合   并行  
描述: 儒道二家学说是中国本土产生的两种不同价值取向的思想文化,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儒道文化既互相区别、互相对立,又互相影响、互相补充。儒道互补的形态在理论上表现为儒道融合,在社会政治上表现为儒道并行,在人格修养上表现为儒道双修。这三种形态从不同层面丰富发展了儒道互补的文化内涵。
儒道互补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研究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践履   道家   中国传统文化   儒家思想   先秦儒家   人性善   理学家   基本内涵   孟子   人性自然  
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多种思想成分并存互补的方式存在和延续着的。不过,由于在秦汉之后出现了“儒、道传而墨法废”(王充:《论衡·书案篇》)的现象,所以,人们在讨论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问题时,经常提到的是儒道
儒道互补历史原因管窥——兼论道家对儒学独尊地位的挑战
作者: 暂无 来源: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对立   互补  
描述: 儒道互补格局的形成,既与人性结构模式中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矛盾统一密切相关,也有学说思想自身发展的内在必然性.通过制造关于圣人、经典和诗乐的神话,儒家在与君权建立神圣同盟时,早已使对语言文字、圣人经典
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特质——儒道互补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家   互补   儒家  
描述: 文章阐述了儒道两家的深层结构和精神本质,指出中国知识分子外儒内道的人格形态,进而论述了外儒内道的内容和现实意义。
略论佛教与儒道互补
作者: 暂无 来源: 五台山研究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佛道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佛教文化   中国化   基本格局   三教   儒道   人生问题   传统文化   印度佛教  
描述: 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经过数千年的递嬗演变,而逐渐形成了以儒家为主、以佛道为辅的“三教合一”的基本格局,儒佛道成为传统思想文化的三大组成部分。外来的佛教文化是如何得以与传统的儒、道融而为一的?其融合的基点是什么?根本契机何在?笔者认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关于“人”的学问,重视现实的人与人生问题是传统文化最根本的特质。印度佛教之所以能够通过中国化的过程而在中土得到极大的发展,并与儒、道一同成为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除了人们通常所说的中国社会历史的需要与佛教本身具有较高的思辨性等特点之外,与传统文化的“人学”特质也密切相关。
孔老异路与儒道互补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道家   儒道互补   孔子   儒家  
描述: 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差异代表了中国文化发展的不同路向,并最终形成了儒道两种不同的文化传统,奠定了儒道互补的文化格局。儒道互补在历史上经历了战国和宋明两次高潮,在宋明以后的儒释道三家并立互补的文化结构中
"儒道互补"原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德   儒道互补   生命价值  
描述: "儒道互补"既体现为中国古代的一种思想现象,亦体现为一种生活实景.道为宇宙万有之本根、宇宙生命之原质,以及个体以道的践履为通达其生命价值之终极境域的观念,这些均为儒、道两家所共有.儒、道两家之相异
论儒侠互补
作者: 暂无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文化研究)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互补  
描述: “儒侠互补”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一个侧面 ,它体现在部分士大夫的人格结构与精神品性上 ,也表现为雅文化与大众文化的一种互补
< 1 2 ... 157 158 15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