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儒庙碑》和唐玄宗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7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尊儒   秦始皇   统治地位   阶级矛盾   农民起义   中央集权制   陕西   统治阶级   儒家   唐玄宗  
描述:儒庙碑》是唐玄宗李隆基在当年秦始皇坑儒的故址“坑儒乡”(今陕西临潼)建立儒庙时立的碑。它是唐玄宗尊儒反法,攻击秦始皇“焚书坑儒”,为反动儒生鸣冤叫屈、扬幡招魂的历史见证,是我国历史上反映儒法斗争的一份极好的反面教材。
《楞严经》关于“”的追问
作者: 暂无 来源: 五台山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楞严经》     八还辩见   七处辩心  
描述: 儒释道三教皆以修为要,盖为万事主之故也。然对于“的追问”,儒道多以启发、描述的方式给出,不具有过多的思辨性。就此而言,佛学的解答似更具有严谨性、思辨性,此在佛经中多有体现,其中尤以《楞严经》为
”的传扬——从南泉斩猫看胡安国与南泉论的异同
作者: 暂无 来源: 池州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南泉斩猫      
描述: 南泉斩猫是南泉禅师留在禅林的著名公案,其意旨在于斩却妄念,会得大道。后世关于南泉斩猫的颂偈不少,其中南宋儒者胡安国的解读颇具儒释对比的意义。胡安国从斩猫到道,再到,提倡以心传,史外传,这一思路在南泉思想的解读中亦很明晰。二者都由道言,但最后的落脚点不同,一个重人伦、一个重自然。
黄庭坚“”意象中的儒与禅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苏社会科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禅宗   黄庭坚   儒家  
描述: 黄庭坚对“”这一哲学范畴的认识体现了儒家和禅宗对他思想的综合影响。与之相对应,其诗歌中有关“”的意象组合反映了黄庭坚作为儒家士大夫和禅宗居士的双重文化人格特征。
的和乐
作者: 暂无 来源: 名作欣赏·下旬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六艺   仁善   礼乐   和乐  
描述: 一代儒宗马一浮融会儒释道,首倡六艺之学。他认为六艺统摄古今中西一切学术又统于一为万物之源,是一切文化的中心所在,的本然是人的善德。而艺术归本于六艺中的《礼》《乐》,所以艺术为六艺所统,亦统于
与礼的相合——朱熹礼学内化的厘清
作者: 暂无 来源: 北京社会科学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朱熹      
描述: 南宋时期内忧外患,儒释道思想呈互相融合与斗争之局面。此时朱熹对儒家礼学之建构甚为重视,认为礼为沟通人与天、行与之必要桥梁,礼之实现为与礼的相合。这种精神维度的相合有着宇宙论的合法性、永恒性和心性
张宇初的道、、性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宗教学研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宇初    
描述: “道”、“”、“性”是中国道教探讨的主要问题。天师道自建立伊始 ,就对此进行了关注 ,但真正十分系统地阐发 ,却是在儒释的影响下进行的。隋唐以降 ,在儒释道融合的趋势下 ,天师道领袖一改只重符
朱熹对儒家传统心性论的诠释与创新
作者: 暂无 来源: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情     天命  
描述: 儒家传统心性之学是朱熹心性理论的基本来源,朱熹在继承的基础上,重新诠释了以孔、孟、荀为代表的原始儒家中有关心、性、仁的思想,并通过对"情"的张扬与性情对举补充了汉唐儒学心性论的不足,通过《易》、《学》、《庸》等传统经典的心性启示,建构起"性与天道"的圆融体系,为儒家的道德人性论寻找到了形上的根据。
儒与禅:杨慈湖心学与佛家思想的关系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学     杨慈湖   毋意  
描述: 楊慈湖思想以「天下惟心」、「毋意」而展開,不僅繼承了陸象山學之精髓,而且對王陽明頗有啟發。他的思想頗具特色的還在於大膽吸收了佛家思想,借用了佛家的論證方式及一些範疇,甚至將佛家人物與儒家人物相提並
“夫一者,万法之总也”——唐宗密禅师调合三教思想略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宗密   三教合一    
描述: 宗密认为儒释道三教都是以人为中心的。他将儒、道的思想汇入佛教的业报说中 ;将儒教的天命论和道教的自然元气说与佛教因果说会通。而且用佛教的理论来评判儒道两教 ,认为佛教高于儒道。并以“”为三教的统率 ,从佛教出发来论证三教合一。
< 1 2 ... 1356 1357 135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