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略论曹植思想的变迁
作者: 暂无 来源: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曹植   思想   儒家  
描述: 曹植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本文分建安、黄初、太和三期来考察曹植的经历和诗文,从而勾勒出曹植思想的轮廓。本文认为,曹植思想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但儒与道特别是儒家思想在曹植的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甚至可以说贯穿其思想的始终。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谈中国古代哲学文化的现代价值
作者: 暂无 来源: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人合一   更新   道家   信仰  
描述: 解决现代中国人普遍存在的信仰迷失的重要途径应该是学习中国传统哲学史的精华,汲取其中精华文化的营养。中国传统儒家学中“天人合一”的思想,鼓舞人积极向上,奋发进取,中国传统道家学说的一些闪光点也让我们感到智慧的光辉,现代人信仰的重建,不仅要汲取传统哲学精华,更要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与时俱进。
儒、释、道的荣辱观比较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教   道教   荣辱观   儒学  
描述: 儒、释、道三家均有其各自的荣辱观及其指导下的社会实践活动。认真吸取三家荣辱观的精华,对提高全民族思想文化素质,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促进全社会形成良好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论墨家思想对李贽思想形成的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贽   墨家思想   影响   《墨子批选》  
描述: 李贽思想的组成是多元的,传统儒、墨、道、法等家思想都是其思想的来源,而墨家思想是其重要的来源之一。我们认为,李贽极力推崇墨子学说,其思想中部分吸收了墨家兼爱、尚贤、尚同、强力进取、节用等学说,进而
蓝鼎元的伦理思想探微
作者: 暂无 来源: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南学派   蓝鼎元   伦理思想   继往开来  
描述: 蓝鼎元是清初儒学道南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伦理思想不仅具有鲜明的传统特征,而且也带有继往开来的历史特点,尤其是其农商惠吾德的新伦理思想在中国伦理思想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浅议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内涵
作者: 暂无 来源: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交相利   兼相爱   以和为贵   天人合德  
描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它作为一种被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人文精神,涵涉儒、道、墨、释等家,成为各家各派思想学说的灵魂。挖掘、整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精神无疑对当前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思想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价值
作者: 暂无 来源: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的个人”   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   创新  
描述: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关键要以科学人性论做支撑。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既不同于中国儒家人学,又不同于西方资产阶级人性论。前者从主观意志出发
道盛“三教并弘”思想述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教并弘   觉浪道盛   以儒为宗  
描述: 出身曹洞宗的觉浪道盛,有着深厚的儒家底色,他主张以儒家为宗会通道、释,并由此实现三教的会通为一。其大致思路是先借用儒家易学原理,弥合佛教内部的差异,再将道家视作儒家的附庸,进而以儒家会通佛教,最终实现三教并弘。道盛三教并弘的思想,在佛教界并不罕见,但其以儒为宗的思路,却极具特色。
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现代启示
作者: 暂无 来源: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和谐思想   现代启示   传统文化  
描述: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和文化的民族,和谐作为一种被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人文精神涵涉儒、道、墨、释等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历史资源。随着社会的发展,挖掘、整理其经过数千年文化积淀的和谐基本精神、基本思想,无疑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和启示意义。
儒、释、道的生育观比较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教   道教   生育观   比较研究   儒学  
描述: 儒、释、道三家均有其各自的生育观及其指导下的生育实践活动。认真吸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促进两个文明建设,提高人口素质,不仅具有学术理论研究意义,也具有较强现实指导与借鉴意义。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