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宗炳《画山水序》品读:兼谈我的山水画创作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畅神     创作   表现力    
描述: 儒的穷神知化,尽性至命,道的自由本真,佛的智慧圆融无碍,都是宗炳追求的目标。今人山水最匮乏的就是道的精神。山水画不仅表现自然意境,更重要的是从笔墨间传达出一种人生境界。后世画家局限了山水画的表现范围和表现力,有违宗炳的初衷。
浅谈苏轼诗词中的
作者: 暂无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的才华。其中他的诗词也有着较为广泛的内容,不仅是以文人之笔写就,更是以哲人之眼观照人生后的感悟之作。其中韵味隽永的悲旷意蕴,心物交融的艺术境界,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结晶,共同构造了和谐深沉的之美。他的诗词有以下几个
论《河岳英灵集》理论体系中“”的应用和渊源
作者: 暂无 来源: 天中学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殷璠     《河岳英灵集》  
描述: 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多次提到""这一术语,它们的含义各有不同,既包含儒家积极入世之理,又包含禅理、玄理,体现了殷璠对诗歌内容的要求。这与殷璠所处盛唐时代儒、道、佛思想大融合的特殊时代背景及文化思潮密切相关。
先秦之“”的演变与儒道法的转换与合流
作者: 暂无 来源: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人关系   天道   人性    
描述: ""是先秦"百家争鸣"时围绕"天人关系"产生的一个重要范畴,这一范畴在先秦时就成为诸子学说使用的核心概念之一。本文通过梳理""含义在儒道法各家学说中的演变过程,从逻辑上论证了""成为"天人关系
《朱子语类》“禅交融”思想探微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界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朱熹      
描述: 朱熹与禅渊源甚深,本文以《朱子语类》为文本,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朱熹的禅交融的理论.即""的本体论与华严禅;格物致知的认识论与禅宗"渐修顿悟"的修习方式;"随事"、"日用"的境界论与禅宗的"不离日用"的解脱观."禅交融"导致了儒的禅化与禅的儒化.
刘智哲学的两个关键概念——比较哲学视域下的“”和“性”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北民族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方性理》       刘智  
描述: 回儒集大成者刘智运用儒学的概念术语来阐述伊斯兰思想,构建了独树一帜的中国伊斯兰哲学形态。本文以刘智《天方性理》为立足点,探讨刘智哲学的两个关键概念“”和“性”在伊斯兰思想中的来源,并与儒家有关性理的思想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刘智在何种程度上使用了儒学的概念。
儒家伦理法的内在精神及其重构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重构    
描述: 从文化类型上看,儒家法应属伦理法。这一文化品性决定了它的内在精神,进而形成以“情——法”位阶排列为特征的中国古代社会调整规范系统。推进当代中国的法制现代化,必须正确认识儒家伦理法的历史局限和影响,进行现代法治精神的重构。
福泽谕吉儒学思想论:以为中心
作者: 任艷慧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窮理   実学   脱亚论  
描述: 日本一万日元上面的人物是福泽谕吉。由此可见,在日本,福泽谕吉是非常具有影响力的人物。福泽谕吉是日本幕末、明治时期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庆应义塾的创立者。被评为“近代日本最大的精神指导者”。享誉全世界。19世纪60年代以后,福泽谕吉认识到“日本的文明落后于西洋”的严酷现实,主张为维护日本国家的独立,必须做到每一个国民的独立,即:“一身独立则一国独立”。于是开始积极地引入所谓的的西方文明,并且将推进日本迈向近代作为自己的事业,倾注了毕生的心血。这些在『福翁自传』中都有详细的记载。福泽谕吉为了摆脱落后的日本文明
戴震「」观的一个面向:从「後儒以杀人」谈至「分理」的人道贞定
作者: 暂无 来源: 当代儒学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道     以理杀人   分理   戴震  
描述: 戴震《与某书》曾提及「後儒以杀人」,而《孟子字义疏证》亦言「死於,其谁怜之」,或抨击「」为「残杀之具」。在这些对於「」的尖锐文字之中,「以杀人」尤为讨论戴震「」观的重要依据;然而,吾人
苏轼词特征浅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特征   理趣   诗歌   理性思考   “以诗为词”   创作   苏轼词   文化环境   哲理   词作   文人  
描述: 苏轼词中有一个鲜为人道的审美特征——。我们知道,苏轼不仅是一位出类拔萃的文人,同时也是一位睿智的哲人。他学识渊博,思想通达,在宋代三教(儒、释、道)合一的文化环境中更是如鱼得水;加之他一生
< 1 2 ... 2011 2012 201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