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试论《大学》“三纲八目”之儒学奥义及当代价值
作者: 杨英姿   来源: 伦理学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学》   三纲八目   修齐治平   儒学  
描述: 《大学》作为儒家经典的纲领文本,以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纲领"确立人生垂世立教之宏义鹄的,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条理人生修德立世的实践路径,二者以"明明德于天下"相互贯通,虽在形式上有目的、手段之分,实则内在一体、辩证统一。《大学》以"三纲八目"提要钩玄儒学奥义,成为两千多年来国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时至今日,对于批判物质主义、消费主义、个人主义等资本现代性,以及应对当代人类面临的诸多难题和危机仍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以贯之:庞德与儒学的情缘
作者: 谭小翠   来源: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学》   埃兹拉·庞德   孔子   儒学   一以贯之  
描述: 埃兹拉·庞德与儒学的不解情缘可以用"一以贯之"来形容,它经历了三个阶段:知遇之感、信仰之重、重生之恩。庞德对儒学的痴迷,使他成为一位真正的"儒生",并使其在西方视域下建构了庞氏儒学。庞德与儒学的不解情缘贯穿于他多舛的一生,他追求礼乐仁和的政治理想,将儒学作为医治西方社会道德危机、心灵腐朽的良药,因此他发出西方社会"亟需孔子"的诉求。
我所认识的儒学(九)
作者: 张泽田   来源: 经营与管理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学之道   致知   致中和   《大学》   贪污受贿   道德风尚   治平   不安本分   天地位焉   止于至善  
描述: 《大学》一书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不正是人们自古以来就热切追求的吗?树立崇高的道德风尚,弃旧图新,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至今仍然还是迫在眉睫的重要事情。学习《大学》要着重掌握的是:格物以致知,诚心达至善,修齐必亲民,治平要明德。《中庸》一书讲:“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试想,一些专走极端的人,不是恃勇好斗,就是贪污受贿,要不行为怪诞、不安本分,或者我行我素、声色俱厉,这些现象绝不利
儒学与当今全球性三大难题
作者: 汤一介   来源: 青春期健康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代病   《大学》   人生境界   儒家思想   道德观念   人类社会   “仁学”   知天   道德修养   中国儒家  
描述: 儒家经典《大学》认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就是说,儒家认为如果个人的道德修养好了,那么"家"可以齐,"国"可以治,"天下"可以太平,人类的和谐社会就可实现。要了解儒学对当代人类社会有什么意义,先得了解当前人类社会存在着一些什么要解决的问题,而儒学能不能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有意义的思想资源。那么,当前人类社会存在的重大问题有
乾隆皇帝御批满文四书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档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日讲   《大学》   武英殿本   儒家思想   满汉   儒家经典著作   康熙朝   程朱理学   乾隆朝   乾隆皇帝  
描述: 四书是儒家经典著作,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汉代以来,四书就一直为统治者所重视。清入关之后,满族作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统治者,也意识到儒家思想对于巩固统治的重要作用,孔孟经书和程朱理学著作几乎全被译成满文。满文四书版本众多。最早的满文译文可追溯到康熙朝,而后乾隆皇帝命儒臣重新厘定,形成了满汉合璧武英殿本《御制翻译四书》,对后来四书的满文译文影响深远。满文四书的诸多版本中,最独具特色的便是乾隆皇帝御批的满文四书稿本。
恰当而语适应流传--关于佛教在封建社会流行的探讨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南教育c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于汉   《大学》   置身其间   社会流行   就这样   必先   佛教会   唐时   论传统   愚人食盐  
描述: 红砖黄檐,庙宇矗立于苍翠之巅,屋顶的四角各踞蜿蜒昂首的木龙,沉静而肃穆;袅袅清烟,昏昏红烛,嚅嚅呢喃,让每颗置身其间的凡心渐渐安宁。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早期以后,为什么经典的佛教会在黎民百姓中广泛流传?而若论传统经典的教派,莫不是儒、道更甚?儒、道起于百家争鸣,佛教传于汉末。三者于唐时出现并立之局。实际上,三者的思想内容皆有相似之处,例如对于修身养性的必要性:儒家在《大学》中已提出必先"正心""诚意",君子需慎
我所认识的儒学(七)
作者: 张泽田   来源: 经营与管理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学》   使人   为善   知行合一   王心   存天理   清时期   无恶   正邪   “格物致知”    
描述: 心学认为,修养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回因追求名利而使人失去的本心。提出修养的方法为“居敬存养”,就是修心志,存天理;“省察克治”,就是省自身,灭人欲,“破心中贼”;“事上磨练”,就是在实践中磨练德行,反对空谈。陆、王心学对明、清时期的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后来还传至朝鲜、日本。“致良知”是对心学的系统概括。王守仁认为《大学》的主旨就是“格物致知”。修身是指为善去恶,所以要正心。心的本体是正的,无善无恶。但人产生意念活动时,这种意念加在事物上就有了正邪之分,所以正心之前要先
大众儒学与儒学大众化:《大众儒学语录》序
作者: 曾国祥   来源: 博览群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对形式主义   海内外华人   中国文化   礼义   家庭美德   中国学   儒家文化   物质文化   伦理道德建设   《大学》   精神寄托   知行合一   安邦   道德精神   儒学文化  
描述: 最近一个时期,国家倡导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教育界兴起了国学和儒学热。什么是国学?什么是儒学?大众儒学学什么?退休以后,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也请教了一些专家学者。经济是社会的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政治及其社会的灯塔和灵魂。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学即中国学,实际上就是中国文化学。儒学就是儒家文化学。中国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同样,儒学文化也包括两大类,一类是物质文化,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