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作者: 暂无 来源: 杂文月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关系   人与人关系   中国儒家  
描述: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社会关系。中国儒家有一套处理人与人关系的办法,概括起来是八个字“格、致、诚、正、修、齐、治、平”。
儒学视野下的文言文教学论纲
作者: 任士见   来源: 语文月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   春松   百家   论纲   文言文阅读   语文科   现代语文   中国儒家   选文   段太尉逸事状  
描述: 一、儒学与文言文的关系儒学是中国儒家的学说或学问。文言文是相对于白话文的一种传统文体,是语文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庄子·天下篇》有云:“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多能明之……其数散天下而设于中国者,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学者干春松据此得出结论:儒家经典之六经曾经为诸子百家共同学习,只是儒家更善于解读这些著作,所以它们渐渐成为儒学专有的
儒学与当今全球性三大难题
作者: 汤一介   来源: 青春期健康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代病   《大学》   人生境界   儒家思想   道德观念   人类社会   “仁学”   知天   道德修养   中国儒家  
描述: 儒家经典《大学》认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就是说,儒家认为如果个人的道德修养好了,那么"家"可以齐,"国"可以治,"天下"可以太平,人类的和谐社会就可实现。要了解儒学对当代人类社会有什么意义,先得了解当前人类社会存在着一些什么要解决的问题,而儒学能不能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有意义的思想资源。那么,当前人类社会存在的重大问题有
中国神学三人行——严锡禹:“补儒易佛”
作者: 暂无 来源: 天风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熊三拔   中国传统文化   内圣外王   天学   合作翻译   泰西水法   利玛窦   中国儒家   儒家传统   辨学  
描述: 作为一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成长起来的士大夫,徐光启深受儒学的影响,他对基督教学说(时人称为“天学”)的理解,是在自己已经拥有的儒学背景中展开的。因此,要了解徐光启对天学的认识,必须了解他对天学与儒学关系的论述。1612年,徐光启为他与熊三拔合作翻译的《泰西水法》写了一篇序,其中这样说道:“余尝谓其教必可以补儒易佛。”
干部为何要加强修养?
作者: 暂无 来源: 当代贵州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综合素质   中国传统文化   修养   自我提升   自我认识   齐家治国   干部   中国儒家  
描述: 修养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约束着我们的行为。对于拥有一定权力的干部来说,加强修养尤为重要。何为修养?修养是指人的综合素质,就是经过自我认识、自我提升后所达到的一种修身养性的境界。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都注重个人修为与境界提升。中国儒家素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传统,并将修身视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可见,不注重修养,没有好的修养,也不可能成功立业。
智者若何,仁者若何?——汉儒传说中孔门师—弟子对话案例分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家正统   案例分析   使人   汉儒   见其   知人   颜渊   中国儒家   孔门   知者  
描述: 常言道,对一人一事的判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非表示不同人对同一人、同一事,可能作出不同的判断。其实,对一人一事,仁者见其"不仁",智者见其"不智",或更近于常理。更何况仁者之间、智者之间所见也不尽一致。问题在于,何为"智者",何为"仁者"?按照孔子所代表的中国儒
寻找中国法思想史上的“自我”:评《儒家法思想通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南政法学院学报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法文化   家族伦理   儒家思想   《通论》   中国古代法   俞荣根   中华法系   部大   中国儒家   广西人民出版社  
描述: 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俞荣根教授积12年心血,潜心研究撰成的力作——《儒家法思想通论》(以下简称《通论》,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5月出版)。俞先生常以"板凳甘坐十年冷,下笔莫要一字空"为座右铭;这部大作的写作与出版便践行了他的自律格言。这种执着始终、求实问道的治学精神令人钦佩。该书气势恢宏,洋洋五十余万言。通读之余,发现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其一,开拓性。《通论》是第一部全面
“究物理”的思辨——《河中石兽》文本解读
作者: 暂无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兽   单元的   文本解读   河中   课文内容   礼记·学记   精神联系   坎穴   中国儒家   《劝学》  
描述: 《河中石兽》这篇文章,表面上看是在说一件趣闻异事,其寓意似乎也很简单,即做事应考虑全面,不能想当然,要有亲身经历。如此理解,不仅使文章的内涵变得浅薄,也无法与本单元的其他课文内容联系起来。如果我们细细品读这篇文章,探究文章的核心内容,比较讲学家与老河兵所说的核心内容,就会发现,这篇文章还有着更加深刻的内涵,这一内涵不仅可以体现出中国儒
文科生与中医,一个转角的距离
作者: 暂无 来源: 求学(文科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中医   文科生   医疗实践   中国儒家   传统文化   距离   文化思想  
描述: 如果你有过让中医大夫看病的经历,或者通过影片、书籍了解过中医诊病、治病的话,你一定会为它那神奇的望色、闻声、问病、切脉等诊疗疾病的方式感到惊奇和不解。中医,是伴随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而发展成长起来的医学,它将中国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等各个时期不同派别的文化思想融入一炉并付诸于医疗实践之中。它不仅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拥有隽永的文化魅力,还为千千万万的华夏子孙的健康做出不朽的贡献。那么文科生为何与中医有联系呢? 古语有云:“秀才学医,笼中捉鸡。”在中国古代很多医生的从医经历大都是经过科举后发出“不为良相,但为良医”的感叹而由儒至医,或者家中亲友素有顽疾而不能康复遂立下岐黄之志,由此可以看出中医与文化内涵的密切关系。中医在古代与文学艺术密切相关,不同于木匠、纺织工一般的“技术人员”,即使在现代,不少老中医也对书法、绘画、篆刻等传统艺术颇为通晓。 我们传统医学是建立在中国古代哲学的基础上的,它其中的养生、保健、治病等学问系统而庞大。文科生大都偏于喜好人文、社会科学,同时在高中学习也偏重对历史、文化、哲学等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的素养较理工科的学生更接近传统文化,所以文科生离中医并不远。
身披袈裟的儒家“模范”孝子——从《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中的目连形象窥见佛教孝道观的儒家化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与时代(下半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说盂兰盆经   母慈子孝   屏风后   原始佛教   蔡伯喈   儒家化   《琵琶记》   中国儒家   目连戏   封建伦理道德  
描述: 原始佛教的孝道观与中国儒家的孝道观原本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印度佛经故事中的目连,在明代郑之珍的《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中却演变成了一个儒家式的模范孝子。他对母亲一味顺从,失去了原始佛教中子女与父母关系平等的色彩。遁入空门在早期儒家看来是大逆不道的行为,但是到了目连身上竟成了至孝之举。目连是个儒、佛矛盾交织的人物形象,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窥到佛教孝道观儒家化的痕迹。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