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从易学传承看《系辞传》成书时代
作者: 暂无 来源: 周易研究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易经》   《史记》   《易》   《系辞》   司马迁   《汉书·艺文志》   孔子   《周易》   《易传》   易学  
描述: 从易学传承看《系辞传》成书时代杨军《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汉书·艺文志》记载:“孔氏为之《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属十篇。”部明确指出《系辞传》为孔子所作。至宋欧阳...
《周易》“经”、“傅”与儒、道、阴阳家学缘探要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文化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易经》   《老子》   阴阳家   《易》   《周易》   六十四卦   《论语》   《易传》   “中”   卦爻辞  
描述: 《周易》“经”、“傅”与儒、道、阴阳家学缘探要黄克剑一《易经》中的易道.《易》并不像郭沫若所描述的那样:剥去“神秘的衣裳”後,留下的只是“一个原始人在作裸体跳舞”。它确实从未脱去一个东方族类的童年的天趣,但正是这份天趣持久地滋养了一种浑全而富有渴望...
《易经》对儒道两系的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易经》   《老子》   辩证法   道家   方法论   礼乐文化   父系社会   儒家   母系社会   世界观  
描述: 有意无意地被忽略掉了。于是,谈儒者始于孔、孟,说道者肇自老、庄,而在此以前的中国哲学,则只留下混沌不清的一个疑团。为了解开这一疑团,笔者曾在《中国文化研究》1994年第1期上撰有《〈易经〉的世界观与
试论从《易经》到《易传》的理论环节
作者: 暂无 来源: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易经》   天人关系   天道   《易》   《系辞》   孔子   自然现象   儒家伦理   社会现象   《易传》  
描述: 本文认为;《易传》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期历史过程。《易经》中的天人思想是《易传》产生的根本依据;孔子、老子对天道、人道内涵的独立思考以及孔子晚年沟通天人关系的努力为《易传》的产生提示了发展方向;儒、道交争的发展迫使儒家探求其理论的天道依据,从而促进了《易传》的最后形成。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及其演变
作者: 暂无 来源: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易经》   主体地位   中国传统文化   佛教   道家思想   宇宙生成论   农民起义   知识分子   儒家  
描述: 关于中国传统方化的主体,学术界大致有三种说法:一是传统文化是以儒家为主,如李锦全“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儒学基本上居于主干地位”。二是传统文化以儒道两家为主体,如赵吉惠“儒家和道家共同构成了传统文化的主体”。第三种意见认为传统文化由儒、佛、道三家综合而成,葛荣晋“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儒、佛、道三家构成的综合性文化”代表了这种观点。上述说法对于我们认识传统文化的真实内涵都有借鉴意义,但是从传统文化更深层的意义上来看,又都有片面之嫌,或囿于文化表面形态,或忽视了文化发展的阶段性,甚而至于局限在传统文化的民族性中难以自拔。其实,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在不同的阶段是有其不同的主体特色的。在社会历史中,文化有其独具的发展曲线,这条曲线不仅可以划分成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而且可以作定性的断面分析。作为传统的任何文化形态,都是当时客观的社会存在,并且在文化的有机构成中,处于主体地位的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原先存在的后来会消亡,原先没有的后来会出现并加入。所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就是在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决定某个时期文化面貌,影响社会各个文化层面,决定社会心理结构与价值取向并显示一定特色的主流文化,包括社会思...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