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安徽沿江地区佛教寺庙建筑环境空间布局的文化意境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黄山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教   寺庙建筑   空间布局   沿江  
描述: 沿江佛教文化是道、儒、禅多家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该地区佛教寺庙建筑是皖北的道家文化和皖南的儒家文化发展的实物见证,宗教寺庙建筑是古建筑遗产中的精华,寺庙建筑集结了宰相王俯、皇室宫殿、封建祭坛等建筑
梁漱溟的印度情怀
作者: 暂无 来源: 鹅湖月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教   梁漱溟   当代新儒学   印度  
描述: 梁漱溟是當代新儒家第一代的代表學者,他早年對佛教產生嚮往之心,一九一七年,因受蔡元培之邀,任教於北京大學,講授印度哲學。當時正逢新文化運動興起,社會普遍倡導西學,梁漱溟卻轉而推崇儒家思想,並於
贵州佛教文化的典型图像 梵净山佛教文化研究
作者: 王路平   来源: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佛教   梵净山   贵州省   宗教文化   研究  
描述: 本书全面展现了梵净山佛教的缘起、发展、鼎盛、流变的历史面貌,系统考察了梵净山弥勒道场兴起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征,深入梳理了梵净山禅宗的传灯系统和禅学特点,具体展示了梵净山佛教的寺庙文化景观,深刻分析
相克相生 共进共荣 “京师人文宗教讲堂”讲演集 2011
作者: 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研究院   来源: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文集   佛教   中医学   道教   儒学  
描述: 学者或高僧高道,所讲都比较深入,也能贴合当下的现实。有的比较专门,如彭林的“从郭店楚简刊子思学派的礼学思想”;有的则比较宽泛,如“尊道与修道”、“佛教伦理与社会道德”。文稿不仅收录了主讲人的讲演,也收录了互动环节的问答,保存了讲座当场的真实情况。
试论石田梅岩的神儒佛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神教   佛教   商人道   石门心学   儒教  
描述: 石田梅岩被尊为"石门心学"的始祖。他的思想构成不是全盘接收神儒佛三教的思想,而是融合三教,并在这基础上有所扬弃,以提出独特的"商人道"思想。神道的"正直"、儒教的"诚实"、佛教的"慈悲"都是共通之
南朝儒学研究
作者: 盛卫卫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佛教   道教   南朝   儒学   理学  
描述: 孔子在春秋末年创立了儒家学说,其后,孔子弟子散游诸侯,使得孔子学说得到广泛的传播。迄至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又被孟子和荀子继承和发扬。秦始皇一统天下,“焚书坑儒”,儒学遭受了灭顶之灾。西汉王朝建立,董仲舒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又使儒学的境遇峰回路转。魏晋南北朝时期,儒、释、道三家共同登上历史的舞台,由最初的互相论争到彼此渗透、融合,其间经历了漫长的历程。魏晋南朝的有识之士并没有忘记汉代儒学铸造的丰功伟绩,他们在渴盼和挣扎中孜孜不倦地给儒学注入新的血液,理学的诞生实际上是他们为拯救儒学而努力的结果。南朝的
佛教刹那缘起观与王夫之《相宗络索》唯识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教   《相宗络索》   王夫之   唯识   刹那缘生  
描述: 刹那缘起观是佛教摄持诸法而证解教理的基本观念,它能联系和生起抉择佛法的诸理论。王夫之依据刹那缘起观悟入唯识学八识流转还灭之义,体现他吸收、改造相宗唯识理论,建立刹那缘生与真如本体之二重法界,悟入诸法
清人放生观述评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教   动物伦理   生态   放生   儒学  
描述: 清代关于放生的理论中,"福报说"、"普渡说"源于佛教,较此前以佛教论放生者,创获良多。"仁民爱物说"与"以佛助儒说"都以儒家理论论述放生,以"仁民"重于"爱物"。"恻隐之心说"强化人类普遍具有的对生命的同情,促进放生,并且提升人们的爱心。
概论《朱子语类·释氏》中的反佛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理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家   朱子   佛教   释氏   儒家  
描述: 朱子论佛的思想主要集中在《朱子语类.释氏》篇中,朱子早年虽然有学佛的经历,佛学对其思想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从总体上看,朱子是反佛的,其反佛的要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一是朱子认为佛教之说多是世人附会老庄
日本《宪法十七条》中的“和”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安社会科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教   宪法十七条   日本   儒教   “和”  
描述: 日本“宪法十七条”圣德太子在其摄政期间制定的,其根本精神“和”也作为一种思想在日本固定下来。它作为日本古代的核心思想来源于中国的儒释道三教的思想。其思想内容基本上是其复制品,但有有一点不同于中国的是圣德太子把中国的儒释道三教的思想加以融会贯通成为一个统一的、为其服务的工具。
< 1 2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