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儒家学说的发展与十三经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诸侯王国   儒家学派   中央集权   古文经学   封建统治者   孔子   董仲舒   今文经学   独尊儒术   儒家学说  
描述: 三、早期儒家学派 在中国文化史上,孔子开创了大规模私人讲学,并产生深远的影响。不过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派在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中,也仅是其中的一家,当时并未显露出它在学术上、政治上占有什么特殊地位。儒家学派在传授过程中,也没能保持内部的完全一致。据《韩非子·显学》说,孔子之后儒家分为八个流派,“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他们有的也撰述著作。在《汉书·艺文志》的《诸子略》中就记有《子思子》、《曾子》、《漆雕子》、《孙卿子》(即是《荀子》)等书。这些著作当时并未被视为经典,有的甚至不久就失传了。又据《荀子·非十二子》和《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子思之儒和孟氏之儒实属一家,只是时间上先后相继。另外,从文献记载看,韩非所说“儒分为八”也并不准确。实际上,孔子死后,子张、子游、子夏、有子、曾子等在儒学中都比较有影响,以后的子思也有著作。至战国中后期,由于孟子、荀子的论辩,使得儒家在孔子之后又有了新的发展。
董仲舒的“仁学”刍议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哲学史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   仁学思想   劳动人民   孔子仁学   封建统治者   地主阶级   “仁学”   董仲舒   伦理思想   天人感应  
描述: “仁学”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的仁学,是上承先秦儒家仁学、下启宋明儒家仁学的中心环节,具有重要的思想史意义,值得作一认真深入的研究。 一 “仁”这个概念。早在儒家学说创立几百年前,就在社会上比较广泛地使用了。当时,它主要是被用作一种对有善良品德的人们的赞美之词。孔子最早把它系统化,并发展为“仁学”,使之成为他的学说的核心思想。但不同历史时期的儒学家,却赋予“仁”不同的内
端公戏与儒家伦理
作者: 暂无 来源: 民族艺术研究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德规范   道教文化   《中庸》   《大学》   端公戏   封建统治者   儒家伦理   宗教信仰   《琵琶记》   儒家经典  
描述: 云南昭通地区的端公戏是由江西、四川传入的,有据可查的历史约六百多年。昭通端公戏的主干是正戏,亦称正坛戏,是滩坛法事中的主要关目。除正戏外还有耍戏一类,亦称春戏、花戏,大多是移植搬演地方戏曲剧目,此类端公戏已经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滩戏了。本文中所指的端公戏,是仅仅对正戏而言。端公戏的剧本有民间收藏的手抄本和坛师、艺人口述的记录本数十种。这些剧本能够体现出摊坛祭把的宗教目的与神魔故事、戏剧表现形式相结合的特点。从《礼请》、《凤凰营》、《游洞学法》、《大游黄花山》等十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剧本来看,内容反映出巫滩与道教、佛教、儒家文化的融合杂揉。道教文化是端公戏的土壤,道教的思想意识是端分戏的灵魂。佛教的因果、轮回等观念,也在端公戏中有所反映。在不少端公戏中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那就是起劲地宣扬儒家伦理纲常;有的戏甚至于不顾剧中人物的身份、性格及其所处的历史时代,生技活扯地借人物之口来作一番说教。且看下面所举的几个例子:《礼请》是凡傩祭必行的重要法事,也是端公戏中起着中心环节作用的剧目,由金重、玉女、陈公老师请各方诸神降临法坛,既是庄严的仪式,又是以人扮神的表演。所请的道君、佛祖、儒圣被尊称为上三教的教主,孔子与太上老君、...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