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头白贞元朝士在——溥心畬诗简说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书画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资   同光体   书法   调控能力   四十年代   启功   张大千   创造能力   绘画   唐诗  
描述: 溥儒,字心畬,以画名世,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与张大千齐名,有“南张北溥”之称,但他本人于画所下功夫并不多,反而是书法和诗占去了他的大部分精力,启功说“他的绘画造诣实在是天资所成,或者说天资远在功力之上”,他的绘画之所以能名重一时,天资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应该是得力于其书法对笔的调控能力和诗歌对意境的创造能力,启功回忆当初向他学习绘画时说“我向先生问书问画,他总是指导怎样作诗,他常说画不用多学,诗作好了,画自然好。”足以见出他对诗的重视,由于众多的原因,溥心畬的诗结集并在大陆出版较
隐逸的“泰斗”——马一浮书法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书画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沙孟海   新儒学   行草书   马一浮   石门颂   当代史   马先生   书艺   篆隶   结体  
描述: 如果要说学人书法,马一浮先生无论于学于书,都不可不说。说学问,马先生可谓是中国现、当代史上一位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硕儒,他早岁游历美日诸国,精通英、法、德、日以及拉丁语,这在当时已属非常不易,后他又潜心
馆阁体面面观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书画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书法   书法作品   实用   书写模式   艺术水平   世官制   艺术价值   书法艺术   重新审视   馆阁体  
描述: 目前,书法界对“馆阁体”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是“馆阁体”艺术水平不高,严重阻碍了书法艺术的发展;另一种是“馆阁体”是一种实用书体,以艺术的标准衡量“馆阁体”是观念的错位。仔细想来,两种观点都没有切近“馆阁体”和传统书法的实际,因而,有必要重新审视“馆阁体”和书法的关系。宋代以史馆、集贤院、诏文馆为三馆,又有秘阁、龙图阁及天章诸阁,通称为“馆阁”,处其中者,皆文学儒臣,担任清要之职。后世官制多有变革,“馆阁”作为进行重臣政务处所却一直不变。但“馆
米颠非颠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书画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苏东坡   人生价值   中国书法   王安石   博览群书   孟浩然   俯仰   皇帝   行为艺术   词论  
描述: 米芾是一个人物。 他自幼聪明过人,六岁时"日读律诗百首",且能过目成诵。稍长,博览群书,满腹经纶,时人谓之"议论断以己意,词论卓厉,儒不能屈。"他眼界很高,在政治上也曾经有过一番抱负,希望能像苏东坡、王安石那样居庙堂之上,集文人与官人于一身,指点江山,议论政事,赢得千秋万岁之名。可是因为他的高标自许,因为他的不能与世俯仰,落得"仕数困踬"的
鲁迅书法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书画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周作人   游于艺   沈尹默   书法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私塾教育   人生追求   郭沫若   重要内容  
描述: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第七》)鲁迅(1881~1936年)是批判伪儒的伟大勇士,然而他自己的一生,却又最契合着孔老夫子用以抒发人生追求的这句名言,并在其中每一方面都有不俗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鲁迅实在是一代真儒、大儒。鲁迅的书法正可见他游于艺的一面。鲁迅7岁上私塾,12岁入三味书屋。16岁时仍在三味书屋读书,并从这年开始写日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清楚记着他对绘画的爱好:画的画儿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虽然没有提到习字,而一直到1902年去日本时止的日记又一直未被发现,但我们不难料想,鲁迅在兰亭胜迹所在的绍兴,又是在那样严整的塾师门下,多年里至少是打下了较扎实的临池基础的。因为私塾教育中习字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何况周作人
学养与绘画——读《黄宾虹文集》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书画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宾虹   山水画   释慧远   力学   文集   画山水序   绘画史   以形媚道   画学思想   文人画  
描述: 我国绘画,自魏晋以降,可说是一部由文人引领之绘画史,甚而可说是一部文人画史。画史上第一篇山水画专论,为南朝宋宗炳之《画山水序》,其中首标画旨云:夫贤人以神法道,而贤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道者,万事万物诸理诸美之所在,必待尽性而后能契,故当力学以明之,不学则不明。孔子云:朝闻道,夕死可矣。可见闻道甚难。不明道,画山水又怎能以形媚道?欲求山水之高妙,而无内在之深美,必不可得也。故历代善画者,莫不力学以求知,求知以尽性,尽性以明道,道明则所画山水旨趣深幽。史载宗炳深通佛老,善鼓琴,颇知书,且入庐山,就释慧远考寻文义,知为好学之士。今传最早之山水画《匡庐图》,其作者荆浩亦业儒,博通经史,
李葂及其书画艺术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书画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题跋   书画艺术   石涛   艺术家   扬州八怪   科举考试   扬州文化   创作   绘画形式   书画作品  
描述: 李葂被列入扬州八怪,始见于清末汪鋆《扬州画苑录》。尽管汪氏对这一流派的画家持贬抑态度,李葂却因此走进了扬州八怪研究者的视野。在扬州八怪诸多画家中,李葂自有其与众不同之处。例如他是唯一一位渴望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但屡考屡败直至56岁仍上考场的老秀才;他曾与李鳝齐名,但传世书画作品极少;虽然有一本诗集传世,却无一首涉及书画创作;他懂剑术、通音律,还成为吴敬梓小说《儒林外史》中一个角色等等。当然,李葂也与扬州八怪其他画家一样,有着深厚的文学修养,极富艺术才华,为当时扬州文化氛围所吸引来到这人文荟萃之地,企望在谋求生存的同时也得以施展才华,寻求机遇其命运也和八怪大多数画家一样,数十年漂泊异乡,生活道路坎坷,鬻字卖画为生,最终仍未能摆脱艰难困顿。康乾时期作为全国经济与文化中心的东南重镇扬州,正因为有了像李葂这样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才华横溢的艺术家的参与,贾而好儒的盐商们的诗文酒会才如此风雅不俗,文坛艺苑才如此充满活力与生机,而他们在艺术上标新立异的革新精神和直抒性灵的作品更使这一时期扬州画坛放射出绚丽夺目的光彩。
好砚 集砚 说砚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书画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收藏   欧阳修   砚石   文士   中国书画   生计   墨膏   名品   中国文人   初生期  
描述: 吾少好弄翰,60年前,时墨膏、墨汁的生产尚属初生期,书画挥运无不以砚为用,以砚为基,作"人磨墨,墨磨人,磨墨人"之无尽止的耗磨时日。砚多为石,"石不能言最可人",这正是在这日转星移的悠悠岁月中,产生出的伴侣般的依恋情结。20世纪之前,中国文人讨生活是离不开砚的。"吾生无田食破砚",农之生计在于田,儒之生计在于砚。砚、田是等量齐观的。故"砚
< 1 2 3 ... 5 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