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探殷契与育桃李——读徐中舒致胡厚宣信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斋   胡厚宣   徐中舒   殷契   甲骨学   甲骨断代   甲骨文合集   大学报   殷虚   孔丘  
描述: 在胡厚宣的收藏中,有一封徐中舒来信,信中言道:厚宣老友:前得十月二十八日惠书,以有关子需的资料见示,帮助我完成了一篇"甲骨文中所见的儒",厚惠至为感谢!此文将在川大学报上发表,约四五千字,如能有打字校样,当可先行请正!原拟写一篇"孔丘以前的儒家",因为有关宗法的问题太复杂,只有留待以后再说了。昨偶尔翻阅"殷虚文字甲编"自序,回想当日静心斋中我与彦堂最为亲近,当彦堂奋笔写"大龟四
探殷契与育桃李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在胡厚宣的收藏中,有一封徐中舒来信,信中言道: 厚宣老友: 前得十月二十八日惠书,以有关子需的资料见示,帮助我完成了一篇“甲骨文中所见的儒”,厚惠至为感谢!此文将在川大学报上发表,约四五千字,如能有打字校样,当可先行请正!原拟写一篇“孔丘以前的儒家”,因为有关宗法的问题太复杂,只有留待以后再说了。 昨偶尔翻阅“殷虚文字甲编”自序,回想当日静心斋中我与彦堂最为亲近,当彦堂奋笔写“大龟四版”及“甲骨断代例”,每对我口讲指画不厌其详,及今思之犹在目前。
略论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内在因素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   三教合一   道德伦理   儒释道  
描述: 政治上讲君权神授、皇权至上、等级森严,道德伦理上讲惩忿窒欲、净化人心、放弃自我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内在因素。
儒、法之争再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分封制   《左传》   韩非子   世卿世禄制   卿大夫   孟子   商君书   贵族   政治理论   儒家  
描述: 儒、法之争再研究段渝不论就历史作用还是社会影响来看,儒、法两家都是互有短长,各存优劣的。从历史上说,固然汉初法家蒙秦灭之恶名,隐而不显,但“汉承秦制,循而未改”,乃是不可置辩的事实;而汉武帝援法入儒,虽“独尊儒术”,却是“汉家自有制度,本霸(法家)、...
论郝经文体分类的特色及价值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郝经   《续后汉书》   文体分类   《原古录》  
描述: 郝经对文体的分类,集中体现在《原古录》(已佚)和《续后汉书》两部著作中。通过《原古录序》和《续后汉书.文章总叙》,可以发现,郝经将所有文体都分别统属于四种儒经之下,具有尊经尚道的色彩。他采用了独特的三级分类法,并能够重视表现手法。他的文体分类方法既对前人有所继承,也有其独到之处。
三苏道情性话题的论辩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朱熹   蜀学   道性情   三苏  
描述: 本文主要就三苏关于道、情、性话题的论辩进行阐述,从三苏以人情为旨归而解经出发,通过六经的人情之辩、与朱熹的道性论辩以及儒释道三教融突这三个方面来凸显三苏的心性哲学。面对心性理气的时代核心话题,苏氏父子不离其中,为心性的性情之学寻求形而上的支撑;其道、性、命、情、善,融突而和合,构成了苏氏理论思维的逻辑系统;其学虽杂于道,禅两教,但仍归宗于儒家圣人之道。苏氏蜀学在理学思潮中虽居非主流,但亦为推动理学思潮的发展做出贡献。
儒、道、佛文化合流与元杂剧的道德观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归根复命   道家   五台山   封建统治者   渊源   佛文化   种族   元杂剧作家   儒家   元代统治者  
描述: 元代既是一个种族压迫和阶级压迫异常激烈的朝代,也是一个礼乐崩溃和道德沦丧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何以杂剧勃兴?这实在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元杂副的勃兴,固然与元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历史有关,但也不可忽视产生于这一时代的作家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对杂剧作品思想内容的重大影响.元杂剧作家们既受先儒和朱儒思想的濡染,也受道、佛思想的影响,虽身处下层,却能上观社会的黑暗,因而反映到作品中的道德观念也就复杂起来,究其缘由,与儒、道、佛文化的合流不无渊源。
评新儒学派“文以载道”观念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家之道   北宋古文运动   文以贯道   新儒学   文以载道   朱熹   古文家   理学家   文与道   文学思想  
描述: 宋代理学是新的儒家学派。理学家重建了儒学道统,并为了儒学的醇正而对唐宋古文运动提倡的“文以贯道”进行批判,表述了“文以载道”的观念。理学家认为文仅是载体,若失去主体,或主体不用它,它则是无用的虚饰;因而要求文学成为政治道德教化的工具,服从统治阶级狭隘的功利要求。由于理学家近似宗教的狂热与固执,遂陷入了哲学与文学的迷误。中国正统文学却从此屈服于外在的规律而走上异化的道路。中国文学思想易于接受“文以载道”的观念,然而结出的往往是精神的苦果。
从儒道共处到儒教独尊:元明时期山西平阳府尧帝庙象征意义的变化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真教   尧帝庙   山西平阳  
描述: 从祭祀对象和历代统治者阐发的文化内涵来看,位于今天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的尧帝庙无疑是一座代表儒家正统文化的国家正祀庙宇。但仔细阅读《大元敕赐重建尧帝庙碑铭并序》和明朝《增修尧舜禹庙碑记》,却意外地发现元朝时全真教曾对尧帝庙空间格局有过较大的重修,儒道共处或亦儒亦道的空间格局背后隐含着更为复杂的象征意义。但这种格局在明正德年间再次扭转,大规模增修尧舜禹庙的同时彻底拆撤了老君、伯王祠,尧帝庙再次恢复了儒教独尊的象征意义,却也使我们难以察觉元朝时全真教曾在这里留下的痕迹。对尧帝庙象征意义变化的考察,既提供了一个元明时期全真教在北方盛衰的鲜活个案,也可以从中看到一个代表儒家正统文化的国家正祀庙宇的历史脉络和传承轨迹。
论中国古代的习字蒙书——以敦煌写本《上大夫》等蒙书为中心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习字蒙书   敦煌写本上大夫   民间文化  
描述: 习字蒙书是古代童蒙教育的重要教材。先秦至六朝,字书因书体演变较快而频繁出现,唐代后,基本书体的稳定使新字书的出现减少。近代流行的《上大人》蒙书始见于敦煌写本《上大夫》,且见引于晚唐文献,可知其起源于唐。其内容在宋元又小有改、补。宋明人解其文字为言儒门之事,附于其后而并行的《上士游山水》、《王子去求仙》诗,则言道门之事;蒙书的思想是儒道结合的。而且,为勉励学童,蒙书中还有“立行方回也,文才比仲壬”的励志性诗句。明清人对此蒙书的文字之意多不能解,但此蒙书又从唐到清末,一直盛行于民间;它在意义失落的情况下而能流行久远广泛,正体现其作为小传统的“长时段史”或“无意识史”的事物,有变化极慢的特点。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