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原道研理:"观"范畴的哲学方法论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内蒙古电大学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斋   感物   止观  
描述: 从哲学方法论而言,儒、道、释三大哲学流派对艺术生命意义的滋养极其深厚,都注重对"道"的发挥.它们对"道"的解说的哲学基础不同,方法不同,角度不同,意义也各不相同.儒家坚持朴素的唯物观,提出"感物说";而道家提倡"心斋"."现"因此是一种用心灵去体察"道"的方式,即荡涤心中既有的认知和欲求,摒除人的官能感知,使心灵不染一点世间尘杂,收视反听,斋心诚戒,静观内省,去情去欲,以至于"坐忘",在澄明空灵的境界中以内心直观的方式通览万物,从而达到对道的直接体认和把握;释家思考问题的主要方法是一种"止观"、"妙悟",也就是说,佛禅之"现"就是要返回空灵的精神王国,靠直观感悟达到明心见性.
《庄子·人间世》中孔子对颜回的教育
作者: 刘娟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间世》   心斋   从政   名实   至人之道  
描述: 孔子与颜回的对话占据《人间世》的主要篇幅,是理解《人间世》的关键,而《人间世》对理解《庄子》内七篇具有重要意义。对话起因是颜回想要到卫国从政以解救在暴君统治下的卫国民众,但孔子对此并不赞同。孔子对颜回的施教,要点在于让他明白,从政治国不能求得“至人”之道,如果想要做“至人”,就得放弃政治理想学会“心斋”。而一个心斋无己、全生无用的至人,也不可能再有从政治国之心。孔子对颜回的教诲从从政会惹杀身之祸到追求理想政治也会残害众生,层层递进,揭示了人世间即便圣王的政治也有害的道理何在,从而论证了求“道”只能虚己游世
庄子的死亡美
作者: 暂无 来源: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坐忘   心斋     物我   庄子  
描述: 庄子的死亡观表达了强烈的自然主义情怀。从身体之死与灵魂永存,超越尘世与同于大通,返本归真与生死自然三个方面论述了庄子的死亡哲学。生存并不比死亡更加甘甜,死亡并不比生存更加痛苦,在灵魂的绝对自由中,庄子诠释了死亡哲学的美学意义之所在。
聪圣、闻思与音乐—论耳修在工夫论上之殊胜
作者: 暂无 来源: 汉学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闻思     心斋   身体   音乐  
描述: 儒、釋、道三家不約而同地宣稱:身體的五種感官中,耳修在工夫論上特別殊勝。異文化、異時空,卻有高度雷同的身心經驗,而且指出這一現象的典籍,有不少均屬於早期文獻,故如是之宣稱,實難說是彼此影響所致,受本土文化影響的成分即使存在,大概也不是最核心的因素,共同的身體感應當才是主要原因。本文正是欲解決這一問題:耳修何以殊勝?論文分別從耳根和聲音兩方面切入,析論耳根和聲音二者共有之「通」與「無為」的特質,正是耳修特別殊勝的關鍵因素,而「通」與「無為」又恰好符合體道者、證悟者之境界。文中並兼論儒之「聰聖」、道之「以神氣聽之」,和釋之「天耳通」的關係,以及道之「天籟」、佛之「一音」與儒之「和樂」等相關課題。
从历代对“心斋”的注解看道家与儒佛心性论的异同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诚   心斋   定慧   动静   五蕴俱空  
描述: 历代注庄家大量援引佛教和新儒家的理学思想来注解“心斋”,虽往往有失原意,但这种历史“误读”的本身,却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思想史中道家与儒、佛两家在心性理论上的同与异。
探殷契与育桃李——读徐中舒致胡厚宣信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斋   胡厚宣   徐中舒   殷契   甲骨学   甲骨断代   甲骨文合集   大学报   殷虚   孔丘  
描述: 在胡厚宣的收藏中,有一封徐中舒来信,信中言道:厚宣老友:前得十月二十八日惠书,以有关子需的资料见示,帮助我完成了一篇"甲骨文中所见的儒",厚惠至为感谢!此文将在川大学报上发表,约四五千字,如能有打字校样,当可先行请正!原拟写一篇"孔丘以前的儒家",因为有关宗法的问题太复杂,只有留待以后再说了。昨偶尔翻阅"殷虚文字甲编"自序,回想当日静心斋中我与彦堂最为亲近,当彦堂奋笔写"大龟四
儒、释、道家理想人格模式的差异比较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西省团校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家理想人   心斋   “坐忘”   儒家理想人格   明心见性   修养方法   圣人   禅宗   理想人格模式   精神境界  
描述: 任何一种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的形成,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有其赖以生成和繁衍的社会基础。理想人格模式的建构与完善主要取决于社会历史因素、文化背景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其中尤以社会文化因素影响最为巨大和深远。因此,要准确地表述和寻找儒、释、道家理想人格模式差异的原因,应该从其各自文化传统背后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观念中去寻找。儒、释、道家由于建立在各自自成系统的差异悬殊的文化背景上,迥然各异的文化观念,造成它们在价值追求和伦理取向上旨趣迥异,从而使得儒、释、道家在理想人格模式的建构上大异其趣。因此,我们在比较儒、释、道家理想人格模式的差异时,有必要对产生这种巨大差异的背后深层的文化背景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考量。唯其如此,我们方能对产生这种巨大差异的缘由有清晰的了解和全面的掌握。无论儒家、释家还是道家,一直以来都在致力于追求一种完美崇高的人生价值取向和理想人格境界。由于各自受到本身复杂的社会历史文化的影响,在理想人格模式的精神境界、实现途径、价值取向以及后世影响上又相径庭。一、儒、释、道家理想人格的精神境界理想人格是蕴含于内、形诸于外的人生理想特质。追求人生价值目标的实现,追求完美崇高的理想人格境界一直以来都是中...
从《周易》考察道家“心斋”思想的起源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月刊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家   《易》   心斋   理性文化   巫文化   庄子   《周易》   理性化   圣人   养生观  
描述: 春秋战国,诸子兴起。他们对世界及人自身的本质产生了一种理性的认识,中国文化由此第一次闪耀出灿烂的理性光芒。然而诸子思想所显示的这种品格,难道是一种没有前提,凭空而生的文化创造吗?当然不可能,成书于商周之际的《周易》,不仅仅因其产生的时代,更以其特殊的文化性质,为我们了解诸子思想的起源提供了素材。这种特殊的性质在于,一方面,它首先是一部占筮书,属于巫文化的产物,因而是我们探究前理性文化事迹的窗口;另一方面,毫无疑问.在推进中国理性文化的发展中,它始终是引人注目的主角之一。孔子读《易》“韦编三绝”,晚年又有“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的感叹《史记·孔子世家》),尤其是历数千年高踞十三经之首,都清楚地显示了《易》儒之间的密切关系。然而,《周易》包含着复杂而丰富的内容,作为思想之源,它所灌溉的领域其实远远超出儒学一家。在历史上与儒家构成相反相成之关系的道家,其阴阳矛盾观念的构建,便与《易》理一脉相承。而它的追求无我虚静之境的哲学性格,对后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等发生了深刻的影响,这种被庄子称为“心斋”的主张虚静的观念,我们在《周易》之中就已发现了萌芽。一《易传》是战国学者对《易》的疏解阐释,尽管有许多理...
李贽人才思想论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林道   李贽   心斋   巨盗   论析   何心隐   “识”   《焚书》   人才思想   童心说  
描述: 李贽(1527——1602),又名载贽,号卓吾,泉州晋江人。他是我国16世纪后期封建社会杰出的进步思想家。 李贽一生“性爱读书,尤爱读史”,且颇多著述。他所思考的问题之深度和广度,也是同时代学者中的佼佼者。以往论者多论及他儒佛兼杂的世界观、政治观、伦理观及其对宋明道学的批判,而对其人才思想却缺乏系统论述。笔者认为,人才学是李贽思想中极有新义、颇有时代感的重要内容之一。李贽被进步思想家誉为仁人志士,被反动思想家诬为“异端之尤”,其原因之一在于他的人才观具有反传统的特点。本文试图联系晚明特定的文化背景,对李贽人才思想作一浅析,以求教于师友。
在心灵的殿堂中忘记自己——儒家养生方集粹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华养生保健(上半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平均寿命   苏东坡   集粹   春秋战国时期   坐忘   心斋   孔子   护心灵   养生方法   儒家  
描述: 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已任的儒家有自己的一套养生体系。儒家先祖孔子,在平均寿命只有二三十岁的春秋战国时期,得享73岁的高龄,显然得益于独到的养生方法。儒家的养生方法,首推“心斋”与坐忘”。 守护心灵的殿堂 心斋就是为自己的心灵修筑一个辉煌的美好的殿堂。孔子的学生颜回问:“心斋”两字是什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