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读史诗词(八首)
作者: 暂无 来源: 长江文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崇儒   儒术独尊   内圣外王   中西会通   执金吾   董仲舒   牟宗三   十三年   光武帝   史诗  
描述: 读《张之洞》 鸿鹄欲作种天飞 清流知行每相违 维新难调中外事 护旧牵惹敌友非 橘枳已分南北地 体用怎济本末随 莫叹春寒成冻雨 惊雷过后知草肥 卜算子·光武帝刘秀 官御执金吾 易后阴丽华 续得汉脉两百载 绿林称王霸 崇儒匡国政 偃武实庶家 三十三年中兴事 月照洛阳花
汉委奴国王金印
作者: 暂无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使人   东汉初   日本福冈   汉墓   倭人   东汉明帝   滇王   市志   光武帝   汉王朝  
描述: 在众多出土的印玺中,“汉委奴国王金印”独具风韵。该印玺为纯金铸成,印面呈正方形,边长2.3厘米,印台高约0.9厘米,通体高约2.2厘米,刻有“汉委奴国王”字样。“汉委奴国王金印”的发现纯属偶然,1784年的一天,日本福冈市志贺岛上的一位佃农在拓宽水路时,从一块大石头下发现了这枚金印。当时他并不知道这枚金印的价值,但消息很快就传到了福冈城内,众多达官贵人纷纷伸出橄榄枝,希望能以重金买下这枚金印,其中一名叫龟井的儒学家甚至出价
光武信图谶
作者: 暂无 来源: 科学与无神论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符水   刘秀   张道陵   武信   太平清领书   王梁   黄巾   于吉神书   尹敏   光武帝  
描述: 西汉末,王莽篡位,倒行逆施。民不聊生,各地纷纷起义。光武刘秀起自宗室,两年而有天下,光复旧物,延祚几二百年,名为中兴,实为创革。史称其豁达大度同符高祖,才明勇略非人敌:而其博学多闻,雅有儒风,又与高祖之好酒色溺儒冠之行绝不相同。然而,在光武帝身上有两大缺憾,为
古人也有“后事从简”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天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艰苦朴素   践行   后事   孔子   无产阶级革命家   曹操   汉文帝   我国古代   光武帝   现当代  
描述: 眼下,见不少富豪后事之铺张,令人咋舌;而一些未死即修的堂皇大墓,更反映了此类富豪炫富之心。若有可能,真想建议此类富豪读读此文。 不少时候在电视上都能看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逝世前,往往立下遗嘱,其中“后事一切从简”的愿望经常出现其中。这展现了革命先辈一如既往的艰苦朴素品质和勤俭节约精神。其实,“后事从简”并非由现当代人最先倡导,在我国古代,贫苦百姓而外,富贵人士中也有主张丧事从简者。 儒家伦理支配的传统中国,有一个专门的名词来表达“后事从简”,便是“薄葬”。薄葬观念最早起于何时,无从可考,孔子堪称第一位践行薄葬的古代名人。据《史记·颜无繇传》记载,孔子爱徒颜回死后,颜回的父亲、同样为孔子之徒的颜无繇家徒四壁,拿不出额外钱财为儿子办理丧事。颜无繇便求老师帮忙,请求孔子把自己的车子卖掉,换些钱财来作为颜回的丧葬费用,不料被老师拒绝。孔子对颜无繇说:不论有才还是无才,死者都是我们自己的亲儿子。我的儿子孔鲤去世后,下葬时只有棺而没有椁,我不能卖车步行而为儿子买椁,因为我曾为大夫,是不能以步代车的。 孔子为大夫,而孔鲤、颜回为大夫以下的士,按照“士(棺椁)不重,但用大棺”的丧葬制度,孔鲤与颜回理当以棺而葬
东汉士风中的“禄利”、“名节”之变
作者: 暂无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固   明帝   士大夫   桓谭   士风   经学   党人   东汉初期   光武帝   外戚  
描述: 士风:士人风尚,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东汉士风历来为古今学者所称道,从文献材料看,古人对东汉士风一般从以下几个层面去理解:一是指士人的个体人格,称为“风格”,如《世说新语·德行》:“李元礼(膺)风格秀整,高目标持”;二是指士人的群体行为准则,称为“士行”、“士节”、“士则”,如称东汉名士陈寔“言为世范,行为士则”(《三国志·邓艾传》引《陈寔碑》);三是指士人学风,有时称“儒风”或“儒者之风”,如《后汉书·儒林列传》曰:桓灵之间“儒者之风盖衰矣”;四是指士人精神的社会效益,有时称“风化”,有时直接称为“风俗”,顾炎武《日知录·两汉风俗》:“党锢之流,独行之辈,依仁蹈义,舍命不渝,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三代以下风俗之美无尚于东京者。”对东汉士风的全面探讨是个复杂课题,不仅是个史学问题,还涉及社会心理学、文化社会学诸多内容,其中对东汉士人精神风貌流变的考察是十分必要的,而“禄利”、“名节”之变,当是东汉士风变迁的基本特征及倾向。
无畏的反儒战士王充
作者: 暂无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7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动   进步思想   王充   桓谭   唯物主义   董仲舒   谶纬迷信   天人感应   儒家   光武帝  
描述: 东汉初年,在光武帝刘秀的提倡下,董仲舒一伙反动儒家的“天人感应”说,进而演化成为谶纬迷信。这种反动学说,故意捏造带有宗教色彩的政治谎言,为其统治制造反动舆论;或者把自然界的灾异变化和政治问题联系起来
东汉士风中的“禄利”、“名节”之变
作者: 暂无 来源: 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固   明帝   士大夫   桓谭   士风   经学   党人   东汉初期   光武帝   外戚  
描述: 士风:士人风尚,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东汉士风历来为古今学者所称道,从文献材料看,古人对东汉士风一般从以下几个层面去理解:一是指士人的个体人格,称为“风格”,如《世说新语·德行》:“李元礼(膺)风格秀整,高目标持”;二是指士人的群体行为准则,称为“士行”、“士节”、“士则”,如称东汉名士陈寔“言为世范,行为士则”(《三国志·邓艾传》引《陈寔碑》);三是指士人学风,有时称“儒风”或“儒者之风”,如《后汉书·儒林列传》曰:桓灵之间“儒者之风盖衰矣”;四是指士人精神的社会效益,有时称“风化”,有时直接称为“风俗”,顾炎武《日知录·两汉风俗》:“党锢之流,独行之辈,依仁蹈义,舍命不渝,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三代以下风俗之美无尚于东京者。”对东汉士风的全面探讨是个复杂课题,不仅是个史学问题,还涉及社会心理学、文化社会学诸多内容,其中对东汉士人精神风貌流变的考察是十分必要的,而“禄利”、“名节”之变,当是东汉士风变迁的基本特征及倾向。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