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论语》注疏之西方传承:从理雅各到森舸斓
作者: 暂无 来源: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理雅各   森舸斓   《论语》   注疏  
描述: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历代注疏者众多。西方译介《论语》者亦多,但鲜有重视、传承和发扬传统注疏者。而理雅各和森舸斓却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融会中西,将经典背后的阐释传统呈现给英语读者,使他们不仅能够窥见儒
《仪礼·士昏礼》“视诸衿鞶”辨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齐鲁文化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视诸衿鞶   《仪礼·士昏礼》   注疏  
描述: 《仪礼·士昏礼》中"视诸衿鞶"一句,历代注家多径解为庶母命辞之语,实有违于郑玄之本义。今细绎注疏,推明郑玄未尝以之为命辞,贾公彦阐发郑义亦有误解,以补历代注家之不足。注疏之说既明,又征引刘向古说,以断郑说之非。最后,指出标点古籍应该遵循作者原意,不可以今人之说暗代古人之说。
《周易正义》的注疏特色
作者: 暂无 来源: 周易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注疏   以儒为宗   南北朝易学   义疏   儒释道合流  
描述: 从形式上来说,唐代的注疏之学,是在南北朝的义疏之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至唐初孔颖达注疏《周易正义》时,受了南北朝义疏的影响,即以一家之注为底本,兼采诸经、诸家之说。而从内容方面来说,《周易正义》则以
竹添光鸿《左氏会笺》研究述要
作者: 暂无 来源: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左氏会笺》   述要   文库   《春秋经传集解》   《左传》     注疏  
描述: ,于《左传》注疏及研究多有所得。该著明治36年(1903)付梓以来,一直受到学界重视。②或许是篇帙过繁的原因,《左氏会笺》出版以来,相关的研究并不多。但整体来看,这些研究均具有代表性,涉及了该书
“子见南子”与前人注疏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月刊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孔氏   论语   子路   国民政府教育   孔子   前人著述   注疏   林语堂   子见南子   图书馆  
描述: 二十年代末,曲阜第二师范演出林语堂改编的《子见南子》独幕剧,被孔氏族人以“孔氏六十户”名义,向国民政府教育部呈控,山东教育厅经手查办。被告二师校长宋还吾一再据理申辩,结果还是被撤职。《集外集拾遗补编》曾辑录此案的资料。最近,从图书馆借来刊载林剧的《奔流》杂志,我读后觉得这个剧本的主旨在于表现孔教与艺术的冲突,并没有“侮圣”的意思。尽管剧本没有表现出孔子的智虑明达,但作者怀着善意却是明显的。我甚至觉得作者过于拘泥于史料,所有细节几乎都取自前人著述。其中南子所唱歌词,曾被“六十户”指斥为“丑态百出,亵渎备至,虽旧剧中之《大锯缸》、《小寡妇上坟》,亦不是过。”可是这唱词也非杜撰,而是取自《诗经》鄘风《桑中》。故宋还吾答辩书有这样的讥讪语:“原呈以《桑中》一篇比之《小寡妇上
略谈《儒藏》“经部·尔雅类”的采目问题
作者: 暂无 来源: 儒藏论坛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训话   释名   雅学   经学研究   十三经   注疏   尔雅注   方言   经学史   疏证  
描述: 《尔雅》作为十三经之一,是经典特殊的组成部分,在儒学经典中从来都没有被忽视过。汉孝文时设置博士,专立尔雅一科;孝武初立博士则取通《尔雅》者为之。魏张辑《上广雅表》云:"夫尔雅之为书也,文约而义固。其陈道也,精研而无误。
十三经注疏版刻略考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献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书》   《易》   十三经   《六经》   注疏   《诗》   版刻   《春秋》  
描述: 一、十三经与十三经注疏的形成西汉只有《易》、《诗》、《书》、《礼》、《春秋》五经立于学官。东汉蔡邕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疑误后学,熹平四年,乃与五官中郎将堂赂典、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
邢昺《尔雅疏》的文献学价值
作者: 暂无 来源: 儒藏论坛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郭璞   尸子   文献学价值   辑佚   尔雅   注疏   校勘   旧注   疏误   注释  
描述: 邢昺字叔明,曹州济阴(今山东曹县)人。太平兴国初(976年),举五经。后召升殿讲师。咸平二年(999),始置翰林侍讲学士,邢昺被任为讲官。受诏领衔校定《周礼》、《仪礼》、《公羊》、《穀梁》、《春秋传》、《孝经》、《论语》、《尔雅》义疏。完成后,并加阶勋。初置讲读之职,讲《孝经》、《礼记》、《论
邢昺《尔雅疏》与郑樵《尔雅注》比较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儒藏论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郭璞   郑樵   疏不破注   注疏   主要表现   方式   尔雅注   方言   比较研究   注释  
描述: 有宋一代,为《尔雅》作注的有三家,除邢昺《尔雅疏》以外,尚有陆佃《尔雅新义》、郑樵《尔雅注》。由于他们各自的学术背景不同,因此这三家注疏也大相径庭,在注疏方式上有较大
宋代疑经思潮与理学的形成
作者: 暂无 来源: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经   华严宗   唐代佛学   佛教   中国化   魏晋南北朝   疑经思潮   注疏   禅宗   儒学  
描述: 宋代庆历年后,经学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南宋初年的陆游说:“唐及国初,学者不敢议论孔安国、郑康成。自庆历后,诸儒发明经旨,非前人所及。然排《系辞》、毁《周礼》、疑《孟子》、讥《尚书》之“胤征”“顾命”,黜《诗》之序,不难乎论经,况传注乎?”汉唐以来群儒固守,不敢稍加怀疑的“传注”遭到了猛烈攻击。传统的章句训诂之学被否定了,神圣不可侵犯的五经本身也逃脱不了或疑、或讥、或毁、或黜的命运,走上“凌夷衰微”的末路。在熙宁变法中充当保守派首领的司马光面对这“疑经惑古”的局面,愤愤地说:“后进后生,口传耳剽,读《易》未识卦爻,已谓《十翼》非孔子之言;读《礼》未知数篇,己谓《周官》为战国之书;读《诗》未尽‘周南’,巳谓毛、郑为章句之学;读《春秋》未知十二公,已谓《三传》可束之高阁。”一代青年知识分子普遍感染上了怀疑症。一代学者名流如欧阳修、苏东坡、王安石等人不信经典、攻击传注不遗余力。这股疑经思潮怎么会形成的?它对宋代程朱理学的形成有什么关系?在哲学史上占有怎样的地位?本文拟从经学的演变角度来分析一下宋代理学的形成。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