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晚清士大夫佛教述要
作者: 暂无 来源: 甘肃社会科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净土宗   批判佛教   天台宗   晚清士大夫佛教  
描述: 以龚自珍、谭嗣同和杨文会为代表的士大夫佛教晚清三大社会思潮之一。龚自珍首先张扬晚清“批判佛教”理性 ,而谭嗣同则第一次试图调和儒、佛和西学 ,杨仁山开始把天台宗和净土宗思想柔和在一起 ,创办佛教文化教育事业 ,出版经书 ,培养佛教僧俗人才 ,成为“民国学术佛教之祖”。
礼佛双修:东晋南北朝士大夫精神世界考察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超越精神   佛教   士大夫    
描述: 东晋南北朝时期,佛教迎来了在中国传播的第一个高潮。士大夫阶层无疑是促成这一高潮的主体。对这一时期的儒佛关系进行考察的学术成果,较少涉及士大夫阶层的这一主体地位,更少关涉促使他们活动的深层次原因
儒学的普适价值与近代形态--晚清儒家士大夫的文化思考
作者: 朱汉民   来源: 2015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近代化   士大夫   普遍性   特殊性   儒学  
描述: "轴心时代"的孔子及其儒学追求"天下有道",建立起具有普遍性意义的价值理念与文化精神。一些晚清儒家士大夫和近代知识群体希望推动儒学的近代化,故而努力挖掘"天下有道"的近代性意义。晚清儒家士大夫的文化思考为当代儒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宋初智圆与契嵩对儒学的回应
作者: 欧朝荣   来源: 政治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佛教   释智圆   士大夫   释契嵩   北宋   儒学  
描述: 。與此同時,佛教界也有新的變化。天台宗與禪宗是影響唐代士大夫最深的兩個佛門宗派。儘管士大夫在以儒家思想作為治世的原則,但其內心也多皈依佛法。唯韓愈欲以儒家的心性之學取代佛法,成為士大夫的內在精神價值
朱熹的儒佛之辨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运动持续时间   南宋初期   代表人物   儒佛   朱熹   佛教   士大夫   理学家  
描述: 宋代士大夫的排佛兴儒运动持续时间很长,如果将朱熹等人对佛教的批评也列入其中,那么,这一时段则从北宋初年一直延续到了南宋初期,几乎与理学的形成与确立相始终。其中,排佛思潮最为剧烈的时间当为北宋初、中期
浅谈禅宗对苏轼文学创作的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戏剧文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功利   人生哲理   佛教   士大夫   苏轼作品   文学创作   思想体系   世俗   禅宗思想   心性  
描述: 北宋熙宁以来,在文坛上较早显著地表现出受世风濡染而又对其人其文有深刻影响的,莫过于苏轼。作为北宋文坛的一代宗师,苏轼学养深厚,涉猎极广,与此相对的是,他的思想体系也相当庞杂,儒、释、道并行不悖,凡是与其心性、追求相契合的部分都为他所借摄。禅宗也是苏轼
略述利玛窦弃佛从儒的处境
作者: 暂无 来源: 金陵神学志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社会   中国文化   佛教   利玛窦   中国化   传入中国   传教士   士大夫   西僧   基督教  
描述: 一、为了适合民情自称"西僧" 由于范礼安(Alexandre Valignani)神父的真知灼见,提出了"传教士中国化",从而使基督教能第三次传入中国。在澳门经过几年的精心准备,1583年,罗明圣(M.Ruggieri)和巴范济(F.Passio)两位神父来到肇庆首次获得在内陆的居住权,但当时他们还不敢直说来意,因为明朝皇帝有"禁止夷人入境"的明令。但明朝法律又规定,在职的公使,伴随公使而来的商人或仰慕中国文化、政治而来的外国人,可在中国居住。神父们便以"仰慕中国文化、政治"
晚清,曾国藩与李鸿章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部广播电视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文化   晚清   李鸿章   一体化   价值观  
描述: 在曾国藩和李鸿章身上,体现着中国文化所隐藏着的很多内在特质。中国文化不是完全的儒文化,它实际上是儒释道的一体化,温良恭俭让只是表面的价值观,在暗地
浅析元和年间的两种士大夫佛教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理论(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融合又相互冲突的大趋势下,元和间的士大夫内部逐渐衍生出了两种佛教观。以韩愈为代表的一方,视佛教为“异端”,要求反制佛教,清除佛教的现实危害,重塑儒家的思想权威和秩序。
晚清儒学转型的现代性反思
作者: 邹永厚   徐国亮   来源: 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晚清   反思   儒学   现代化  
描述: 随着晚清权力格局的变动,作为成就传统儒学道统地位的专制权力成为其现代化转型的障碍。在此过程中,政治化以后的儒学没能从根上把握世界现代化的发展脉搏,而是继续在专制皇权的窠臼中固步自封。究其根源在于,儒学的先天不足和后天政治化侵蚀了其文化生命和精神气质,致其丧失了顺应时代自我革新的能力。
< 1 2 ... 383 384 38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