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两汉经学到魏晋玄学及其转变之原因
作者: 暂无 来源: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经学   玄学   两汉   魏晋  
描述: 经学是汉代学术的主流 ,魏晋则玄学盛行 ,汉代学风和魏晋学风截然不同。自汉武帝表彰六经、独尊儒术后近 30 0年来经学盛行 ,至东汉末 ,天下大乱 ,经学衰微 ;魏晋时期 ,则盛谈老庄。这是经学本身和当时社会环境的必然结果
魏晋玄学之解读
作者: 暂无 来源: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名教危机   魏晋玄学   解读  
描述: 后 ,魏晋名士们为挽救名教 ,以服务于现实政治为鹄的 ,援道入儒而兴起的哲学思潮 ;哲学层面上 ,玄学是从两汉神学目的论转变为“有无本末之辩”的本体论 ,实现了哲学思维的转变与跃进 ,为现实统治进行本体论论证 ;价值层面上 ,玄学是魏晋名士试图从不同路径建构新的价值体系的尝试。
儒佛道三教关系探微——以两晋南北朝为例
作者: 暂无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儒佛道三教关系探微——以两晋南北朝为例
魏晋风度到盛唐精神——以文人个性和玄儒关系的演变为核心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哲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盛唐精神   文人个性   玄儒合流  
描述: "盛唐精神"是在对"魏晋风度"进行完善、修正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的民族文化理想和精神范式.从文人个性和玄儒关系的演变来看,自然适意、脱俗求奇以及心灵需求的多样化构成了它最重要的三大特征.在盛唐文人
空潭写春:论魏晋玄学与晋人之美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交流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晋人之美   空潭写春   名教   玄学  
描述: 东汉末年 ,客观历史条件激变。儒学无法以其固有地位继续存在 ,名教信仰严重跌落。此伏彼起 ,“援道入儒”的谈玄之风遂因势生发。道、玄、儒相互冲突、相互引牵 ,运演出错综复杂的动态流变。玄学的出现 ,虽有清谈虚空之痼疾 ,却也是一种思想的解放。“越名教而任自然之论”实则不能迁就的是名教的异化。玄学整合架构了一个充满矛盾、热情、浓于生命彩色的美的时代
论先秦时期儒、道社会理想异同
作者: 暂无 来源: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理想社会   道家   社会理想   儒家  
描述: 先秦时期儒、道两家针对现实社会分别提出了各自的社会理想 ,两者虽然存在某些区别 ,但也存在很多相同或相通之处 ,正是这些相同或相通之处促进了儒、道两家相互吸收、相互提高、共同发展。
明清时期儒学核心价值的转换
作者: 王国良   来源: 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儒家  
描述: 本书内容包括:朱熹思想体系与儒学核心研究的形成、王阳明良知学说与儒学核心价值的继承与突破、人性的重建与自由意识的进展等。
明清时期士林文化的走向
作者: 暂无 来源: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士林文化   反传统   入世  
描述: 士在中国是一个很重要的文化群体,士林文化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士林文化主体基本可呈现三种走向,一是步入仕途,跻身主流社会,成为士大夫阶层的一员;二是由于精神主体与世俗社会格格不入,进行自我精神放逐或走上颓废的人生道路;三是步入市井阶层,进行通俗文学创作或弃儒经商。这三种倾向在明清时期更加明显。
儒学在沂蒙地区的传播
作者: 暂无 来源: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族文化   传播   沂蒙   儒学  
描述: 影响的儒学经师;自魏晋至明清时期,儒学一直成为该地区的主导思想;近代以来,沂蒙士人又把儒学的“入世”思想与弘扬爱国主义结合起来。
试论六朝时期儒释道“三教”对岭南地区葬俗的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广西民族研究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岭南   儒释道   六朝   丧葬习俗  
描述: 本文运用考古和文献材料 ,对六朝时期儒释道“三教”对岭南地区丧葬习俗的影响作了分析 ,认为三教或单独或综合地产生影响 ,使此期岭南地区的许多丧葬习俗留下了它们的烙印
< 1 2 ... 7 8 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