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略论两宋时期道教南宗对儒佛思想的吸收与融会:以张伯端和白玉蟾为中心
作者: 暂无 来源: 宗教哲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性论   白玉蟾   三教融合   张伯端  
描述: 略论两宋时期道教南宗对儒佛思想的吸收与融会:以张伯端和白玉蟾为中心
武义明招寺与儒道佛“三教融合”
作者: 暂无 来源: 佛学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招寺   三教融合   明招文化  
描述: 唐宋以来中国文化出现了儒道佛"三教融合"的趋势,这一现象在浙江武义"明招文化"①中也有着突出的体现。本文从嘉庆《武义县志》等有关地方文献、宋明时期的禅宗史料以及时贤的相关研究成果出发,以武义"明招文化"的象征——武义明招寺历史上三位最重要的文化名人晋阮孚、唐末五代时德谦禅师及南宋大儒吕祖谦等三人为核心,并结合魏晋以来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儒、道、佛三教关系的演变历程,指出并纠正了嘉庆《武义县志》等史料的个别重要失误,试图阐明武义明招寺儒道佛"三教融合"的文化特色暨"明招文化"的"融合"精神。
论元代南方地区全真道教的新发展:以儒佛道三教融合为视角
作者: 暂无 来源: 求索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性论   牧常晁   陈致虚   三教融合   李道纯  
描述: 伴随着蒙元的政治一统,隔绝百余年之久的南北文化开始融合,其中包括道教南北二宗的交锋和融合。在融合的过程中,产生了一批道兼南北、学贯三教的杰出人物,从而使有元一代道教的发展最富有活力和生机,他们中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李道纯、陈致虚和牧常晁等。讨论他们的以心性论为旨趣的三教融合思想,有助于从理论上揭橥和认知元代南方地区全真道教的新发展及特色。
唐以前“意境”观考释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境   玄学   气韵   三教融合   意象  
描述: "意境"审美范畴的思想渊源是魏晋玄学与中国化佛学思想(禅宗)的结合,玄学家们通过对《周易》、《老子》、《庄子》的重新阐释,渐次建构起"有无体用"、"虚静逍遥"、"得意忘象"三位一体的玄学本体论,为意境的理论产生提供了本土思想资源。意境是"意象"与"气韵"两大审美范畴的融合,比较钟嵘的《诗品》与宗炳的《画山水序》,能够见出融通诗画的美学理论构成了意境理论的触机。意境范畴之所以生成于唐代,与唐代出现的儒释道三教合一有密切关系,也与审美实践中诗与画彼此渗透、相互促进存在着内在关联。
出世与入世之间:净明道的援儒入道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儒道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净明忠孝道   玉真先生语录   佛道   许逊   三教合一   净明道   修行者   宋元时期   唐末五代   三教融合  
描述: 前言唐末五代以来,政治经济社会陷入崩溃的边缘,在思想领域处于统治地位的儒学日渐衰落,面临佛道两家的共同挑战;加之宋代士大夫的思想中本就融入了很多佛道内容,为了应对此种危机,吸收和利用两家思想,成为振兴儒学的题中之义。因此,宋元时期三教融合的呼声空前
三教图像所见明代三教观
作者: 暂无 来源: 形象史学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丁云鹏   中国文化发展   教观   宪宗   三教合一   儒释道   佛教传入   唐中期   三教融合   三教图  
描述: 佛教传入中国之初,先是依附于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传播者不断地援儒家、道家思想入佛教,并论证三教的一致性,藉此发展佛学。魏晋以后宣传三教合一思想的人物渐多。隋唐时期,儒、释、道形成了鼎足之势。唐中期开始出现三教融合趋势。宋元时期"三教合一"呈现出发展态势。明代特别是明晚期三教融合完全成熟,"三教合一"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趋势,被社会各阶层人士按照自己的理解所接受。清代延续了明代三教合一
宋代湖湘学派与佛道二教的交涉
作者: 暂无 来源: 佛学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栻   佛道   见性   濂溪先生   胡安国   《太极图说》   湖湘学派   文化重建   五峰先生   三教融合  
描述: 宋明理学是儒佛道三教融合的结晶。宋明理学诸家,表面上都以孔孟为正宗,不承认和佛、老二家有何牵连,其实没有一派不受过它们的影响的。理学家们多出入佛老,后返归于六经,重构儒学自身的学术体系。一般而言,理学家们对于佛道的思想资源,一是正面的吸取,一是反面的批判,从而完成"挑战—回应"的文化重建。湖湘学派作为宋明理学著名的地方学派之一,其形成与发展与佛教、道教都有着很深的因缘。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