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传统中华文化在文化大发展中的定位和作用
作者: 暂无 来源: 世界宗教文化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宗教性   多元包容   文化软实力   中华文化   文化大发展  
描述: 传统中华文化是以儒佛道为主体的宗教性文化。文化大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组成部分,而传统中华文化是文化大发展的主要基础和资源。为此,要振兴中华文化、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首先需要对其精神内涵、价值、功能等做出全面客观的重新认识和定位。
复兴发展以儒佛道为主体的中华文化
作者: 安伦   来源: 当代佛教与文化繁荣研讨会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宗教性   多元包容   文化软实力   中华文化   文化大发展  
描述: 传统中华文化是以儒佛道为主体的宗教性文化,其与其他民族文化共有的精神性和超越性曾被现代人忽视和否定。与中国宗教融为一体的中华文化近百年以来曾遭到全面否定和破坏其积极社会功能和作用因此而被废止,是现代社会精神、价值、伦理、文化等缺失的重要原因。文化大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组成部分,而传统中华文化是文化大发展的主要基础和资源。为此,要振兴中华文化、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首先需要对其精神内涵、价值、功能等做出全面客观的重新认识评估。
从中西政教形态之异同看我国的政教关系(二):兼论教育与宗教相分离
作者: 暂无 来源: 科学与无神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宗教性   政教分离   博弈   教育   中西比较   世俗化   政教关系  
描述: 教育与宗教相分离是政教关系中的重要内容,因教会介入公共教育而带来的争议贯穿现当代政教关系史。中西方因历史文化和宗教传统不同,政教关系大不同。历史上的中国,"亚细亚生产模式"培育出"大一统"中央集权型体制,形塑为国人"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敬天法祖"的"家天下"宗法制度和政治伦理格局,配以"敬鬼神而远之"、"重今生轻来世"的现实功用型人本主义理念,使得儒释道信仰成为维护皇权的教化手段;虽有多神崇拜和泛神化信仰形态的长期浸润,但屡遭"毁佛灭道"、"灭洋"、"非基"和"破除迷信"运动的冲击,从根本上堵塞了宗教发展为中华文化主体的历史路径。这既使泱泱中华难以熔铸出"一教独大"的宗教情怀,也使中国免于陷入西方式的宗教狂热。中国秉承史上"政主教从"、"教用于政"的政府管控宗教模式,日趋多元的文化生态及政教关系诸问题正冲击国人的理念,考验执政者的智慧。
从中西政教形态之异同看我国的政教关系(三)—一兼论教育与宗教相分离
作者: 暂无 来源: 科学与无神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宗教性   政教分离   博弈   教育   世俗化   中西比较政教关系  
描述: 教育与宗教相分离是政教关系中的重要内容.因教会介入公共教育而带来的争议贯穿现当代政教关系史。中西方因历史文化和宗教传统不同。政教关系大不同。历史上的中国.“亚细亚生产模式”培育出“大一统”中央集权型体制,形塑为国人“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敬天法祖”的“家天下”宗法制度和政治伦理格局。配以“敬鬼神而远之”、“重今生轻来世”的现实功用型人本主义理念。使得儒释道信仰成为维护皇权的教化手段;虽有多神崇拜和泛神化信仰形态的长期浸润,但屡遭“毁佛灭道”、“灭洋”、“非基”和“破除迷信”运动的冲击.从根本上堵塞了宗教发展为中华文化主体的历史路径。这既使泱泱中华难以熔铸出“一教独大”的宗教情怀.也使中国免于陷入西方式的宗教狂热。中国秉承史上“政主教从”、“教用于政”的政府管控宗教模式。El趋多元的文化生态及政教关系诸问题正冲击国人的理念.考验执政者的智慧。
从中西政教形态之异同看我国的政教关系(一)——兼论教育与宗教相分离
作者: 暂无 来源: 科学与无神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宗教性   政教分离   博弈   教育   中西比较   世俗化   政教关系  
描述: 教育与宗教相分离是政教关系中的重要内容,因教会介入公共教育而带来的争议贯穿现当代政教关系史。中西方因历史文化和宗教传统不同,政教关系大不同。历史上的中国,"亚细亚生产模式"培育出"大一统"中央集权型体制,形塑为国人"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敬天法祖"的"家天下"宗法制度和政治伦理格局,配以"敬鬼神而远之"、"重今生轻来世"的现实功用型人本主义理念,使得儒释道信仰成为维护皇权的教化手段:虽有多神崇拜和泛神化信仰形态的长期浸润,但屡遭"毁佛灭道"、"灭洋"、"非基"和"破除迷信"运动的冲击,从根本上堵塞了宗教发展为中华文化主体的历史路径。这既使泱泱中华难以熔铸出"一教独大"的宗教情怀,也使中国免于陷入西方式的宗教狂热。中国秉承史上"政主教从"、"教用于政"的政府管控宗教模式,日趋多元的文化生态及政教关系诸问题正冲击国人的理念,考验执政者的智慧。
从儒学到儒教:陈明访谈录
作者: 暂无 来源: 开放时代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宗教性   公民宗教   台湾   基督教   公共领域   自由主义   民间宗教   儒家文化   儒教   儒学  
描述: 此一访谈于2010年6月11日在北京进行,由陈宜中、姚中秋(秋风)提问,经陈宜中编辑、校对后,由陈明先生修订、确认。本刊与台湾《思想》季刊同时刊发此访谈,本刊刊出时有删节。
儒家能助推中国制度转型吗?
作者: 暂无 来源: 传承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宗教性   内圣外王   孔子思想   民本主义   孔学   道德说教   君子人格   儒家道德   制度转型   知其不可而为之  
描述: 不入儒门,不知儒学之高明精微,很容易视之为浅易的道德说教。近年来,有两个近似儒家自由主义的物种,破土而出,招摇过市。其一叫儒家马克思主义,其二叫儒家宪政。关于儒家能否推动中国制度转型,学者们作出了不同的阐述。
漢代黄老思想的學術生態及其對儒學的影響
作者: 暂无 来源: 诸子学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宗教性   景帝   儒家思想   先秦儒家   百家   仲長統   桓譚   田叔   黄老思想   太史公  
描述: 黄老之學有本師,有弟子,有著作,具有一定的宗教性質。漢武帝之前,黄老之學是漢代實現政治統治的思想基礎與主流學術。漢武帝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家逐漸取代了黄老之學的地位,並且對黄老與其他諸子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儒化"。儒家從中獲得巨大表達空間的同時,也造成了儒家作品的"博雜"與"歧說"。西漢末年的儒家又對此進行了剥離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