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法、儒之间的政治抉择:李斯政治思想新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官僚政治   儒家思想   法家思想   李斯  
描述: 李斯是秦汉时期最重要的政治家之一,其政治思想及实践对秦朝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治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历史影响。李斯的政治思想体现出法儒并存、以法为主与法儒互补的理论内涵,适应了秦汉时期新的君主专制政治的历史发展,构建起一个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和功利性的思想体系。李斯对法、儒政治思想都有着深入地汲取,但从其政治实践看,这两种思想因素之间既有矛盾、冲突的一面,也存在着互补、融合的另一面,形成其政治思想的内在的双重性。李斯是秦汉时期法、儒相结合的新型政治官僚的先驱,其政治思想折射出这一时期新的君主专制政治模式的初期的探索与发展,因此具有极为深远的历史影响。
汉代礼法并治的实质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学术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家思想   法家思想   礼法并治  
描述: 礼法并治通常被认为是汉代的主要治国方式,并以儒为主、法为辅,即“德主刑辅”,并以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例证。但事实并非如此,汉代治国虽名为“礼治”,却实为“法治”,更多的只是借用了儒家的名义。同时中国封建法治中“德主刑辅”的传统在汉代也并不适用,真正形成这一传统是经过魏晋律“纳礼入律”到隋唐律“一准乎礼”长期演化的结果,所以笔者认为汉代的治国方式与秦代相仿,都是以“法治”的思想为基础。
致 韩公子非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参考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苏格拉底   法治思想   司马迁   相结合   韩国人   韩非子   思想体系   君主专制   法家思想   秦王  
描述: 韩非(约公元前280一前233年)战国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新郑),为韩国公子(国君之子),故又名韩非子。韩非著作吸收了儒、墨、道诸家的一些观点,以法治思想为中心。他总结了前期法家的思想,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形成了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思想体系。秦始皇对他的主张大加赞赏,秦统一中国后采取的许多政治措施,就是韩非理论的应用。《韩非子》是韩非主要著作的辑录,共有文章五十五篇,十余万字,保存了丰富的寓言故事,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
汉代财政的无为与强势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理财(政府理财)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影响   国家财政   财政政策   汉代   思想史   二三十年代   法家思想   黄老思想   黄老之学   财政建设  
描述: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史学家柯林伍德说“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如果能够把握思想史的来源,我们也就能够把握住历史,服务当今与未来。千百年来,儒、道、法家等思想文化影响了我国的政治,也深深影响了我国的财政建设。秦代因沿用商鞅为代表的法家思想而推行重农重税的财政政策导致二世而亡。两汉根据形势发展,合理运用儒家、道家等思想指导财税,顺利解决一个又一个棘手的问题。 黄老之学 在法家“以君为本”的绝对君主专制意识形态的指导下,秦帝国迅速瓦解。以刘邦为首的“布衣”出身的统治者曾亲身遭遇其害,所以对法家思想痛恨有加;又由于这些人多半生于楚地,对诞生于楚国的黄老之学耳濡目染,天然地对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怀有亲切感。从汉高祖总结秦亡教训,实行黄老无为政治开始,发端于战国的黄老思想一度盛行于这个朝代,并影响了西汉初年自高祖到汉武帝之间长达70年之久的财政建设。黄老道家认为赋税是以强凌弱的掠夺,主张无为而治,轻徭薄赋,以均平、节俭为理财治税的原则。在黄老思想的指导下,汉初几位皇帝都采取了与民休息、减轻赋税的政策,推行了紧缩的财政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原则,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财政状况大为好转。
法家重刑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评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法制与经济(下旬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诚信缺失   以法治国   春秋战国时期   借鉴意义   重刑主义   奴隶制   法家思想   思想贡献   理论与实践   执政党  
描述: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社会制度激烈变革的时代,是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过渡时期,特定的历史环境为“诸子林立”,“百家争鸣”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社会条件。其中对法律思想贡献较大的主要有儒,墨,道,法四家,特别是儒,法两家。 法家起源晚于儒家,以批判儒家思想而独立士林,最诟病儒家的伦理文化。儒家继承和发展了西周以来的“礼治”和“明德慎罚”思想,提出维护“礼治”,重视“德治”,强调“人治”的法律观点。以家族为本位,以伦理为中心, 强调圣人、君子的人格感召力、潜移默化的影响力,以道德教化、人格感化为最重要的政治社会秩序建构方式;法家则认为,儒家的道德假设纯属无稽之议,道德圣人、君子皆属虚妄,人性“好利恶害”,众人均是恶之聚集,焉有君子善端凸出,法家不相信道德的功用,主张“以法治国”,极端重视法律及其强制作用。 法家法治思想的源头起于管仲治齐,管仲提出“威不两错,政不二门,以法治国”的主张。后来经过李悝,商鞅以及韩非子、李斯等人不断补充和发展,法家思想最终在秦朝达到顶峰。 重刑思想是法家法律思想之重要组成部分。源于西周周公旦“治乱国用重典”的主张。
从商鞅到韩非:法家管理思想的兴起
作者: 暂无 来源: 管理学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商鞅   诸子百家   韩非   管理思想   法家思想   国家崛起   先秦诸子   思想主张  
描述: 先秦诸子中,法家的管理思想较为独特。它来源于诸子百家的争鸣,同儒、道、墨、名、农、纵横诸家都有关联,突出实用性和功利性。秦从变法到统一再到覆亡,就是法家思想的完整实践。法家以富国强兵为使命,其管理思想主张国家至上,立足于国与民的对立,以挤压社会作为国家崛起的代价,排除管理中的情感因素,可以把它看作古代的制度学派。在追求富强的方式上,法家主张统一思想,废私立公,弱民强国,君主独断。在具体管理技术上,法家在法术势的配合、奖惩的逻辑、驾驭臣下的手段等方面有行之有效的举措,不乏深刻犀利的洞见。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