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道水心”:苏轼的文艺美学观
作者: 暂无 来源: 时代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平淡   自然   水之道   苏轼  
描述: 苏轼以其个体生命意识融合了儒释道三家思想,奠定了其"自然论"文艺观的哲学基础,以日常生活为创作场地,受随物赋形的水之道启发,形成文艺观的精髓"道水心",通过寻求个体情感与物性相互映照的天造文章,追求繁华落尽的平淡美学。
郭象政治哲学的内在逻辑
作者: 暂无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郭象   名教   政治哲学   援道入儒   自然  
描述: 郭象的政治哲学意在融合名教与自然的矛盾,其内在逻辑是:以援道入儒的理论形式化解政治世界的信仰危机,希望在哲学与政治之间保持一种健康的张力性关系,进而以一种理性清醒的方式妥善处理现实政治生活的缺陷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作者: 暂无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宗教思想   华兹华斯   王维   表达   自然  
描述: 王维和华兹华斯诗歌中所表达的宗教自然观颇具相似,都是在多重哲学思想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王维主要是受到佛、道、儒三家思想,特别是佛教禅宗思想的影响;而华兹华斯则是受包括卢梭“回归自然”理论以及泛神论
“儒道佛”文化教养与中华民族家园建设
作者: 暂无 来源: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公民社会   天人合德   身心   自然   自在   自觉  
描述: 儒道佛三教所彰显的是一种文化的王道主义,中华民族家园建设应朝向"天人合德"的理想向度,并应"践形"于伦常日用之间。以儒、道、佛做为文化土壤与精神资源,对于中华民族家园之建设与圆成有可汲取的营养价值。
中国思想史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建设专题——“儒道佛”文化教养与中华民族家园建设
作者: 暂无 来源: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公民社会   天人合德   身心   自然   自在   自觉  
描述: 儒道佛三教所彰显的是一种文化的王道主义,中华民族家园建设应朝向“天人合德”的理想向度,并应“践形”于伦常日用之间。以儒、道、佛做为文化土壤与精神资源,对于中华民族家园之建设与圆成有可汲取的营养价值。
论儒道互通的思想预设
作者: 暂无 来源: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互通       预设   自然    
描述: 儒道互补是学界较为认可的关于儒道关系的概括,但是儒道之间思想预设的互通似乎更接近于事实。儒道双方的核心词语"道"、"中"、"自然"概念的表述深处有着双方都可以认同的解释。
国学正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论坛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人合一   国学   理性文化   学术文化   太学   非理性   正义   人类   自然   工具理性  
描述: “国学”一词自古有之,只是意思与今天大不相同。《周礼·春官·乐师》曰:“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最初的“国学”指国家学校。汉朝改国学为“太学”,晋朝又更名为“国子学”,北齐称其为“国子寺”,隋炀帝改为“国子监”,直至清朝终结。宋明以还,国学被赋予新意,代表中国特有的传统学问(儒、释、道、文、艺、杂)。西周国学设在王城或诸侯国都。国学分为小学与太学(大学)两个学部。中央政府设五所太学: 南面的太学称“成均”,为学习乐舞之所 北面的太学称“上庠”,为学习经典之所 东面的太学称“东序”,为习武之所 西面的太学称“瞽宗”,为学礼之所 中间的太学称“辟雍”,帝王承师问道之所(在五学中地位最高) 按照重要性排列,六个学习科目为礼、乐、射、御、书、数。
花溪红叶
作者: 暂无 来源: 水利天地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流放   蜿蜒   季节   唐朝   花溪   掌心   河滩   自然   安眠   羞怯  
描述: 掌心静静安眠。很自然地,我想起了唐朝一个红叶题诗流放的故事,其诗曰:"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题诗红叶者韩氏宫女,于御沟临流漂叶,有缘者儒生于祐拾而得之,以为书笺,终日咏吟玩味,珍藏不示于人。因思诗叶必是宫中美人所
当代新儒学家牟宗三先生在中国哲学底思维形态上之创辟性的建树与革新
作者: 暂无 来源: 鹅湖学志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识心之执   两层立法   智知   牟宗三   无限智心   康德   识知   哲学底原型   两层存有论   圆善   物自身   圆教   自然   智的直觉   现象  
描述: 本文原為2011年8月發表於韓國第31屆「中國學國際學術大會」之論文原稿。為紀念辛亥革命百週年,韓國中國學會特以「中國的傳統與革新」為主題召開學術會議。百年以來中國哲學史上最具創闢性的哲學心靈與功績莫過於當代新儒學家牟宗三先生及其依據中國儒釋道三教的傳統,進而以康德為橋樑會通中西哲學,最終依人類理性自己底呈現而完成的哲學之究極的系統「圓教」以及依人類理性共通的模型而建立的「兩層存有論」此一哲學底原型。本文首先展示康德依思辨的進路,按人類理性底「兩層立法」而思議的「哲學底原型」與「最高善論」;其次展示牟宗三先生按儒釋道三教的傳統,依實踐的實慧而完成的「兩層存有論」與「圓教」;在與中國哲學的層層對照之中,見出康德之通識與洞見,與牟先生如何以康德為橋樑會通中西哲學;進而顯示中、西哲學傳統各自的意義與價值;最後,由牟先生的成就與貢獻,見出中國哲學在此一時代的使命與新生。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