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明末天主教与中国道德重建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197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教   道德   儒学  
描述: 明末社会处於动荡的变革时期,封建纲常名教已经开始动擂,但是新 的价值体系还没有建立,当时可谓一个双重困乏的时代。整个社会陷入了「道德 迷失」。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国道德价值的准则和依据。儒家思想虽然保留了对 「天」的崇敬,但是其主要内容是一种政治伦理学说,缺少生死、鬼神等形而上 的问题的讨论,很少涉及宇宙本源及其终极关怀。儒学为中国提供的道德规范缺 乏一种宗教信仰马其价值依据和基础。佛教的因果报应说似乎一度为其提供了价 值依据和基础,但是因为佛教的异化和反社会性,全不能从根本上改善人们的道 德状况。宋明理学把中国古代崇信的的「天」与「上帝」等观念变成了「太 极」、「理」、「气」、「道」、「心」等抽象的哲学范畴,这样虽然提高了儒 学的思辨性,但是同时却降低了其宗教的神圣性,使之比旧的儒学更难为中国道 德提供价值依据。当然,这亦是当时道德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当时以利玛窦为 首的耶稣会士把天主教再次传入中国,徐光启等中国士大夫不仅接受了西方的科 学技术,也接受了天主教信仰。以光启为代表的一些士大夫提出以天主教「补儒 易佛J 重建中国的价值体系。他们试图以天主教的实有取代佛老的虚无,以宇 宙本源的实有和真实道德价值补足儒学的欠缺,从而改观「世道人心J r 兴化 致理」。
中国传统文化之优良特质与现代社会的整合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启示     超性   天志   本性   天主     上帝   自然   生生  
描述: 本文主旨在透过聚焦於中国哲学源头之《易》、《诗》、《书〉等经典 真义之开显,以及春秋战国时期儒、道、墨诸学派的理论建构,在重现中国传统之 优良文化与哲学思想的同时, 更强调其与现代化社会的融通与整合的过程与方式。 因此,本文之论述结构将分为: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原始特质:突显古人对至上神 和灵魂不朽的纯朴宗教信仰。二、先秦、儒、道墨三家基本思想与中国文化的特 质从儒家所阐扬的天命与性善, 伦理与道德,和道家所主张的无为自然之道, 以 及墨家所发辉的兼爱与天志等哲学思想,展现中国人对有关个人与群体存在的终极 问题, 以及在实践生活的、道德的、形上的和宗教的直观与理念,虽然有简易平实 的一面, 但也有博大精深的一面。三、从中西文化的交流看中西哲学和神学的比较 与融通: 中国传统文化之优良特质与现代化社会的整合不仅合理,而且有其必要 性;在整合的过程中,中西文化的交流与会通也是不能被忽略的一环,而在中西文 化会通的诸多层次中,哲学与宗教或神学的融通最为根本, 透过这种比较与融通, 可以说明将天主超自然的启示引介给拥有自然启示的中国人或华人并不如想像中的 困难。
叶适的义利观及其在伦 理学之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人   以义抑利   功利主义   义之和   史事证经   义利之辨   经义明史   後果论   崇义养利   君子  
描述: 南宋集浙東事功學派大成的葉適,其義利之辨最足突顯其事功說的旨 趣。葉適援用《易﹒乾文言傳》 : 「利者,義之和也。」調和義利之關係。本文釐清「義」、「利」概念內涵之不同,闡明儒家係以「義」規範「利」。在陳述葉適如何務實的批判董仲舒的義利觀以建構己見。他申論儒家的仁人君子不侷限於正「義」,且進而捨己為人的維護天下人之福利,不但究明客觀的義理,且講 求如何福國利民的功效。若英國功利主義的倫理信條在於以人之行為目的和結果 是否創造滿全了社會大眾最大的合理需求及快樂,則葉適的義利觀頗能契合,若 持功利主義的邊沁意在追求個己快樂,穆勒追求個己與群體共同快樂為正鵠,則葉適不計個人苦樂,一心憂國憂民的情操更顯高貴。
春秋齐物论,哲匠亦诗翁—方东美的心灵世界及思想特徵(上)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超越的形上学   文化理想   艺术   审美   情的哲学   宗教情怀   生命本体论   理性  
描述: 方東美集中國傳統哲學中儒、道、佛、墨諸家精萃於一身,並以此會通西方現代哲學,蔚然而成大家。他的哲學創獲與貢獻都源於他對生命的深刻感悟。他的思想是從藝術的進路,從詩意、從美感經驗而入,他的生命本體論也是一種審美價值論。方東美力圖融通中西文化與哲學中「情」與「理」的分離與矛盾,融通「知識」與「價值」,旨在創造一種既可愛又可信的理想哲學。他以哲人和詩人的雙重身分力圖爲世界未來文化的創造尋找一個精神方向,無論是在「嚴肅的理世界」還是「活潑的情世界」中,都表現了豐厚的學養,寬闊的胸襟,深刻的睿智和崇高的境界。
卫理肾德译《庄子》中的环保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环保   Nature   文化   Idealism   Zliuang   人为   Ecology   卫理贤   Zi   《庄子》     Dao   Wilhelm   观念论   Richard   自然   Culture  
描述: 衛理賢,這位基督教傳教士,一方面給中國宣揚基督福音,另方面卻醉心於中華傳統文化。氏翻譯了先秦的儒、道主要經典。其中尤以《易經》的德文本,更成為西方世界翻譯《周易》的藍本。 本文就其所譯莊子《南華眞經》中的環保思想,作一反省。一方面藉以了解道家在先秦時代已經預示了環保的哲學思想,尤其是莊子的「鳥養養鳥」的自然觀,眞的開展了保護野生動物的理念;另一方面認識這位德國傳敎士對中文造詣之深,以及對《莊子》的深度理解。衛氏以「主觀觀念論」來介紹《莊子》給德語世界,展現其愛自然、愛生命的情操。 衛氏對《莊子》的詮釋,除了參考傳統的注莊之外,還加上其自身貫通中西的素養,其中尤其顯露其廣闊的心胸,本其對基督宗教「至上神」信仰,卻仍能容忍並欣賞道家的「汎神觀」。
评述陈大齐对义利之辨的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公且正   缘义谋利   明义以人   治生谋利   守经达权   公利与私利   义大利之辨   以利和义  
描述: 儒家的義利之辨,不但涉及個人進退、取與、榮辱的道德觀,也涉及群體生活的公共領域。前者屬個人德性倫理學的課題。後者涉及社會報酬會理化,個體權利的保障與治生問題上合理利益之追求。陳大齊先生善於辨名析理的名理分析。他對先秦儒家,特別是對孟子義利之辨的研究精微細緻,成果斐然。本文對陳先生針對先秦儒 家典籍中的《論語》、《孟子》、《荀子》所做的「義」、「利」概念之分析,學者們對「義」、「利」關係不恰當的說法之檢討逐一處理,且予以評價,期能將陳大齊先生這一研究成果再現於學界,足被青年學子們識。
儒学的现代困境与未来发展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内圣外王   当代新儒家   儒学现代化   儒学  
描述: 儒學在現代所面臨的最大困境,就是它在傳佈時遭到現代民眾的普遍冷漠。現代民眾之所以冷漠儒學,是因為他們對儒學缺乏特殊的親近感。這說明只有用心培養現代民眾對儒學的特殊情感,儒學才能在代社會內求得長足發展。但在現代新儒家看來,振興儒家用不著刻意培養現代民眾對儒學的特殊情感,因為現代民眾因其生存困境而必然會自動地認同儒學。針對這一看法,本文強調:在儒學學影響社會的傳統模式已失去效用的現代,儒學欲擔當起現代使命,關鍵在於贏得現代民眾的真誠的認可。而儒家欲贏得現代民眾真誠的認可,根本不在於爭取現代民眾對它的正確認識,而在於以切實的方式培養現代民眾對它的特殊情感。
儒家伦理观的当代性与现代性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197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共通价值   生命之道   对话伦理   生活世界   全球伦理   公民社会   现代性   公共伦理   人性异化  
描述: 传统儒家的伦理观乃两千多年来儒者在人文场域中自觉自道其生活境 遇,因而生发充盈的主体际性所蕴育而成者,其坚持人义、人性与人道,以及其 所揭显的伦理法则与道德、典范,至令,依然足以和当代社会相契相应,虽其间儒 者亦会逆向发展其思维方向与行动导向,如「政治儒家」之所作所为;但在人文 关怀与道德正义引领之下,由先秦而宋明,由程朱而陆王,儒家伦理的核心课题 是一直在伦理的根源义、普遍义与理想义中,获致具论证性、实践性与世界性 (此「世界」乃「生活世界J )的真体的解答,别是在对话伦理与全球伦理当道 的这个时代, 现代儒者(儒学的研究者)如杜维明与刘述先, 则已男辟膜径, 别 开生面地为儒家伦理的当代意义与现代意酒做了真开放性与包容性的学术努力。
卫理贤德译《庄子》中的环保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197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环保   《庄子》     文化   观念论   人为   自然   卫理贤  
描述: 卫理贤,这位基督教传教士,一方面给中国宣扬基督福音,另方面却醉心 於中华传统文化。氏翻译了先秦的儒、道主要经典。其中尤以〈易经〉的德文本,更 成为西方世界翻译〈周易〉的蓝本。 本文就其所译庄子〈南华真经〉中的环保思想,作一反省。一方面籍以了解道家 在先秦时代已经预示了环保的哲学思想,尤其是庄子的「鸟养养鸟」的自然观,真的 开展了保护野生动物的理念;另一方面认识这位德国传教士对中文造诣之深,以及对 〈庄子〉的深度理解。卫氏以「主观观念论」来介绍〈在子〉给德语世界,展现其爱 自然、爱主盒也盟主垒。 卫氏对〈庄子〉的诠释,除了参考传统的注庄之外,还加上其自身实通中西的素 养,其中尤其显露其广阔的心胸,本其对基督宗教「至上神」信仰,却仍能容忍并欣 赏道家的「泛神观」
台湾天主教新士林哲学的发展与两岸的学术交流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士林哲学   圣多玛斯   中国文化   信仰   士林哲学   理性  
描述: 隨著理性對話的深入,人們發現在理想主義陣營中除了堅持儒家人文主義理想的新儒家外,目前叉湧現一種新的精神取向,即倡導基督宗教的超越精神,在這一思潮中,大陸的主要代表為劉小楓先生,台灣則是以羅光、李震等為代表的新士林哲學。 以台灣輔仁大學為中心的台灣天主教系統的新士林哲學,是目前在台灣的一支影 響較廣,勢力較大的哲學流派,它是天主教在中國傳播的產物,該派致力於宣傳天主教新士林哲學,並把它同中國文化結合起來,謀求福音的中國化和中國文化的福音化,對這種一支有影響的流派加以全面系統的研究和介紹就成為十分必要的事情了。
< 1 2 3 ... 12 13 14 15
Rss订阅